首页 >> 實名網評

網評:日本應對老齡化的措施及對中國啟示

2018-04-20 00:21:05
  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網評:日本應對老齡化的措施及對中國啟示

  來源:中國網 作者:鐘惟東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

  據日本共同社4月11日報道,日本神奈川縣大和市宣布70多歲不算老人,以期從理念上“強行”阻止老齡化。日本已成為全球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國家。按照國際通用的指標,65歲及以上的人口占比達到了7%,屬於老齡化社會;如果占比到了14%屬於老齡社會;達到或超過21%就是超老齡社會。據日本統計局數據,截至2017年10月,日本65歲以上人口3515.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27.7%,日本可稱為進入了超老齡社會。人口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老齡化導致勞動力短缺,使得日本經濟增長長期乏力,同時對養老、醫療和社會保障等造成多重方面的壓力。伴隨著老齡化,日本還並存著少子化現象。

  日本應對老齡化的措施

  老齡化、少子化導致勞動力適齡人口的短缺。為應對勞動力短缺問題,早在1985年日本就頒布了《老年人雇傭安定法》,倡導企業為老年人提供繼續雇傭機會;2004年《老年人雇傭安定法》修訂案要求企業實施導入繼續雇傭制度、提高退休年齡或廢除退休限定等措施;2013年進一步修訂,強制性要求企業廢除對招聘年齡的限制以保證老年人就業。與此同時,不少日本地方政府通過“老年人才中心”為老年人提供短期、臨時的靈活就業機會。

  少子化趨勢促使日本政府想方設法鼓勵生育。如制定《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少子化社會對策大綱》、實施孕婦“大優惠”計劃、實施育兒休假政策、提供生育補助等方式鼓勵育齡夫妻積極生育。但日本政府的鼓勵生育政策並沒有凑效,日本年輕人口結婚和生育意願越來越低。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調查結果顯示,以2015年的時間點為基準,到50歲都從未結婚的男性人口比例為23.37%,女性為14.06%。而世界銀行的數據表明,2010年日本的總和生育率為1.39,遠遠低於正常的人口更替水平。

  老齡化對養老、醫療和社會保障資金等造成多重方面的壓力。社會保障資金出現缺口,老年人養老和醫療需求劇增。為緩解社會保障資金缺口,2012年日本政府通過《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推進法》進行社會保障與稅制的一體改革,主要通過上調消費稅稅率來增加社會保障資金來源。安倍政府通過“增稅減支”政策使得日本政府在財政重建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為解決老年人養老和醫療需求劇增的困境,採取居家養老、公立或私立養老院機構養老、向老年提供公租房社區養老等多種養老方式,鼓勵醫療機構辦理介護機構以及與周邊醫院合作;同時加強護理人員培育和引進工作,如2015年安倍政府提出“護理離職零”政策,培育護理人員並確保其不離職,在國內護理人員不足情況下引進菲律賓等國外護理人員。

  日本應對老齡化的措施對我國的啟示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如果一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0%或者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7%,那麼標誌著該國進入老年化社會。根據這個標準,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為7.10%,說明我國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人口結構正在進一步老齡化。

  為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日本應對老齡化的措施值得我們借鑒:一是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如幼托、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等相關政策配套銜接,讓二孩政策真正的落地生根,使得育齡夫妻不但“想生”、“能生”而且“敢生”。二是進一步做實養老賬戶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本質上是現收現付制,需進一步做實個人養老賬戶以應對加劇老齡化社會。同時逐步提高養老保險和社會保障的統籌層次,由縣市級統籌向省市級乃至全國性統籌改革。三是發展多元化的養老模式,引入多元化養老服務的提供主體,做到政府、市場和個人三結合,扶持和推動養老產業的發展,建立和完善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體系,加強相關方面的政策立法。同時,做好配套醫療服務,可以通過政府有計劃發展、市場自主擴展等方式為老齡化群體提供快捷、高效的醫療服務。四是鼓勵和倡導延遲退休,企業和個人逐步樹立延遲退休的理念,同時鼓勵企業給老年人提供靈活的短期的、臨時性就業機會。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城鄉差異巨大,應對老齡化措施要考慮到城鄉差異和建立多層次的應對體系,盡可能的避免城市偏向政策。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