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實名網評

網評:為什麼加大進口將是中國一項長期國策

2018-11-20 00:21:38
  中評社北京11月20日電/網評:為什麼加大進口將是中國一項長期國策

  來源:參考消息網 作者 魏建國 

  編者按: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行,來自百餘個國家的數千家公司參展。以一年計,首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額達到了578.3億美元,其中超過四分之一是智能及高端裝備。外媒對此高度評價,稱這是被視為從“中國製造賣全球”到“中國市場買全球”轉型的標誌性活動,彰顯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在保護主義的陰影下為世界貿易帶來了光明。商務部前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在接受參考消息網採訪時,從國際影響和國內影響兩個角度了分析首屆進博會對中國的影響。

  舉辦進博會釋放的一個強烈信號,就是加大進口將成為中國的一項長期國策。

  從國際角度講,首先應該看到,以前還沒有哪個國家專門搞過單向的進口博覽會,它是中國的一個創舉。搞進口博覽會是有門檻的,需要一個國家既有龐大的消費市場,也有足夠的國際支付和物流能力。

  龐大的消費市場不僅在於規模大,而且要夠穩定,這就需要起碼二三十年不斷增長的進口需求來支撐。中國現在是有這個條件的。中國有4.5億中產群體,以後還會繼續發展。中國也提出了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需要社會上有更多更高質量的消費品可供選擇。這些都說明中國消費市場將繼續擴大。

  中國的支付能力主要是在外匯儲備上占優勢。現在很多人都有消費進口商品的意願,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到國外去消費。而按照國際慣例,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只要在月平均進口額的3倍以上就屬於相對充足。中國去年進口額1.8萬億美元,這個數字除以12個月,相當於一個月進口1000多億美元,也就是說外匯儲備在3000多億就足夠支撐中國現在的進口水平。目前中國外匯儲備有3萬億美元,所以未來中國買入更多外國產品也是有條件的。

  另外,我們要爭取做到的是買得到、買得起、運得回、能到手。運輸和物流也是市場的重要一環,中國在這方面也具備一定優勢。

  第二個影響在於,中國正在通過推進“一帶一路”加大對外投資,但投資主要是實現“造血”功能,而進口是“輸血”,發揮效果會更快。中國加大進口不僅能幫助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解決出口問題,而且它們獲得了收入後可以直接壯大自身經濟力量,有助於其發展潛力的釋放。在一些發達國家,這些收入也能夠帶動市場氣氛的活躍。所以進博會也真正受到了全球的歡迎。

  第三,一般而言,出口是為自己,進口是幫別人——一個賺外匯,一個花外匯。當前全球經濟低迷,中國沒有只顧自己,而是加大進口,願意讓更多國家搭乘中國發展的“便車”“快車”,這反映出一種大國擔當。

  第四,當前以美國為首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造成全球化進程受阻,中國通過舉辦進博會支持全球化,有利於增強世界信心,也會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中國的想法,有利於我們在下一步WTO改革、全球治理改革中得到更多支持。

  進博會的作用在國內角度上也將影響深遠。首先它是國內供給側改革的需要。供給側改革提出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也就是“三去一降一補”。具體怎麼辦?我們加大了改革力度,同時也搞了進博會,讓國外更多優質商品來倒逼供給側改革。換句話說,就是要用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倒逼我們高質量的經濟發展。這可以說是我們國內的一個長期需要,否則一些低效、無效的供給總是難以去除,而我們想實現的是提升高效、有效供給的占比。

  第二,進博會也是中國對外開放、打造更高水平營商環境的需要。中國提出激發進口潛力、持續放寬市場准入、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推動多邊和雙邊合作深入發展等五方面舉措,就是要擴大開放,提升中國市場吸引力。以進博會為平台,鼓勵國外對華出口,來華貿易和投資,我們在整體營商環境建設上還有很多的努力要做。

  第三,進博會也將是我們提供公共產品服務的一個樣板。中國加大進口不僅是中外各取所需,也是各國經由利益共同體打造責任共同體、攜手形成命運共同體的一條路。中國進口的增加將使自己與外國更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利益綁定也會讓大家共同對彼此負責,命運更加聯繫在一起。

  可以說,進博會基於以上國際、國內原因會長期辦下去,而且會一年比一年辦得更好。它發揮的是一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將點燃經濟動能。它的效果不僅有現實意義,而且有歷史意義。

  (來源:參考消息網)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