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實名網評

網評:美中不足到中美雙贏會是歷史定論

2019-03-09 00:29:47
  中評社洛杉磯3月8日電(作者 張一飛)中國的成語是世界語文中的特點。一個成語一定代表著一段甚至好幾段歷史。所以會用成語表達的人,就是能把一段歷史故事濃縮的呈現出來,與當今的人,事,物打比喻,作聯想,下結論。就像引經據典,以博學,歷史典故,來說明事理。目前世界上學漢語的風氣已盛,洋人對成語詩詞典故是覺得很難的,但是一旦他們有了一些漢語基礎,一接觸成語,多半就愛上了。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淵博,學成語就是學中國歷史文化的捷徑,幫助記憶的好方法,比記住一個書名或作者實名還有效更容易。當然引用成語要慬慎,用錯了會出笑話。當洋人用錯成語的時候,千萬不要笑他們,那會打擊他們學漢語的自信和興趣。應當好好解釋,幫他們真正了解和學到成語。成語是中華文化的基因,所有華人都應當了解和愛護成語。

  美中不足是一句成語,因為它字面的意思很容易懂,所以許多人都會用這個成語,也不會用錯,但是很多人雖會用,但並不一定知道它代表的歷史故事,或者它的出處。作者在此文中不只是要說明它的出處及原用的道理,而是要由此成語的字面引伸到現代的國際關係,那就是美國和中國的的關係,這兩個大國關係近年由好變壞,目前有很多不好不足的地方,居然打起了貿易戰。兩岸統一的問題由二十世紀拖到二十一世紀,其中兩岸本身有政治制度演化的問題,但是‘一國兩制’是憲法上定位的法則,兩岸沒有不能解決,互相不能接受的道理。因為人是理性的,制度是理性的產物,兩岸在和平協商的方式下是應當能達成一個中國多種制度的體制。這背後不幸的是有美國情結在阻擋兩岸統一。其實,美國的聯邦政府就是一種‘一國多制’的體制,如果我們能探討明白這些道理和原因,那美中不足這個成語在後代看來,就可能加上了一段二十一世紀的歷史,把美中不足引伸到一個新的意義,解讀為美國和中國的關係有不理性,不完美的地方,所以可說是‘美中不足’。

  如果查一下‘美中不足’的出處,百度就可以給你285條查詢結果。但大部分都是出現在中國各代的宮廷闈史的後代記載中,或者是言情武俠小說裡的引用,這可見此成語已被廣泛接受和使用。談到‘美中不足’的典故,有三處值得一提,第一是明代的吾丘瑞《運甓記.折翼著夢》:“只這一州未歸掌握,杖擊折翼,這是美中不足“。第二也是明代·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七:“破鏡重圓,離而複合,固是好事;但王夫人所遭不幸,失身為妾,又不曾根究奸人,報仇雪恨,尚為美中不足”。第三是清代的曹雪芹 《紅樓夢》第五回:“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第二條指的是人間遺憾事,第三條指的愛情中委屈事,第一條雖是神話故事,但說的是天上九門,地下九州,過了八門統了八州,缺一州未能統一,實為美中不足。這故事真可與當今兩岸不能統一作比喻。美國夾在中間,使兩岸統一困難,也使美中關係不能完美,那豈不是美中不足之處!

  天下事輪迴轉變,但終歸依理作結。人可能會有意氣用事之時,但必盡是短暫的,在歷史的大車輪下,國與國的關係演變,必定有理可循。美國兩百年的興起,成為全球霸主,其天時,地利,人為因素,歷史都有明載,從建國,經世界第一次大戰,再經第二次大戰,以致超強之國,大家不難了解其成長成功的經過。中國的近兩百年是一段辛酸的歷史,從一個世界第一大國衰弱為西方列強的砧板上的肉,任意宰割,甚至一國日本小鄰國都敢想侵吞整個中國,幸得中華文化深厚,有多次被侵,不屈不撓抵抗的經驗,終能戰敗侵略者。如今中國雖分為兩岸,不容否認的是華人的基因使兩岸都站起來了,中國已經不是被認為是東亞病夫的中國,而是指日可以回復到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地位,並且在軍事力量上強大了,科技上也表現了自信。這種快速的崛起,使美國擔憂了,美國的擔憂是理性的,但是她目前的外交政策尤其對中政策是受過去的政策影響,沒有完全接受現實。這種意氣用事的表現是短暫的,終究會轉向理性的結果。

  什麼是理性的結果?理性的結果就是‘美中雙贏’。美國目前對中國的指控,不公平競爭,對中國的報復,關稅制裁,都是在擔憂中的意氣用事。事實上,美國有許多學者專家都理性的知道,所謂的不公平競爭,是所有發展中國家必經的道路,包括英國,美國,德國,日本等所有發達國家都經過吸取強者的技術,保護自己的產業市場的過程。如今的貿易,投資,都是自願自主做的,不像當年殖民帝國時代,可以用砲艦火力強迫中國接受貿易投資條件。美國說中國偷技術是阿Q的話,誰沒偷過?現實是中國強起來了,有自己的北鬥衛星定位,比美國的GPS功能還強。這意味著中國的軍事力量在戰時是不需要靠美國的通訊系統,那美國也就沒有完全制勝的把握。中國的飛彈早已相當的進步, 連軍機都有高超音(hypersonic)的發明。美國的航母雖多但已經不敢隨便進入中國領海。美國意氣用事的結果,反使得中國加速南海島嶼的現代化和軍事化。在雙方都不敢打核子戰爭的情況下,中美兩國終究會在理性中調整關係。

  美國打擊華為是怕中國在5G通訊上領先全球,但是這種意氣用事是要向現實低頭的。美國的高科技仍然很強,但是打壓不是正途,譬如美中在高速電腦,超導體(電池),人工智能,太空領域,生化科技都在競爭。中國有超越的兆頭但美國有雄厚的基礎,美國能源豐富,中國稀土金屬多,如果兩國保持敵對競爭必定互害,而如果兩國和作,則必定雙贏。科技進步不外人才,錢財的投入,兩國的人才和錢財和起來比定是一加一大於一,甚至是一加一大於二, 這有何不好?所謂突斯逮 陷阱(Thucydides Theory) 是古希臘的歷史推論根本不適用於核武時代,美國部分學者迷信這套理論,但也有不少專家認為兩大國並非一定要相爭到底。如果我們用理智來分析,兩大國相爭必兩敗俱傷,即使一國贏了,能完全併吞另一國還是完全消滅另一國?最後對自己的利益仍是損失,對世界更不用說了。反過來說,如果兩國和作,互補的競爭,兩國都會受益,全世界都得利了,這就是‘中美雙贏’!它會變成一句成語, 代表二十一世紀的一段歷史,大家可以引用。舉個例子,如果阿裡巴巴和亞馬森合作, 兩國老百姓買對國貨品全部免運費免稅, 鼓勵兩國交易,這就可以用‘中美雙贏’來形容了!寫一個對聯來預祝:

  美中不足非必成人間常態

  中美雙贏可造就世界奇蹟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