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實名網評

網評: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2023-05-30 10:16:41
5月16日,滿載6.5萬噸液化天然氣的“馬爾文”輪在中國海油廣東大鵬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完成接卸,這船貨物是中國首單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液化天然氣,標誌著中國在油氣貿易領域的跨境人民幣結算交易探索邁出實質性一步。(來源:人民視覺)
  中評社北京5月30日電/網評: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管濤

  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唯一的新興經濟體貨幣,人民幣國際化廣受關注。經過十幾年國際化歷程,人民幣目前是國際支付第五大活躍貨幣,第五大國際儲備貨幣,全球第五大交易貨幣,在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的權重排名第三,人民幣國際地位穩步提升。展望未來,人民幣國際化還有較大空間。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在疫情持續衝擊、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美貨幣政策分化等背景下,中國外匯市場經受住多重考驗,充分展現了大型開放經濟體的抗風險能力。在此過程中,中國繼續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同時中國持續推進金融市場開放,不斷提高人民幣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這增強了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底氣,也進一步提升了境外投資者的信心。

  隨著中國金融開放程度不斷加深,金融市場基礎制度建設逐步完善,人民幣股票和債券相繼被納入國際重要金融指數,人民幣資產對境外投資者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外資在境內金融市場參與度逐漸提高。到今年3月底,境外主體持有境內人民幣資產的餘額為9.88萬億元,較2017年增長1.3倍。

  從全球視角看,眼下歐美疲於應付過度刺激的“後遺症”,陷入穩物價、穩增長(就業)與穩金融的“三難選擇”。但中國宏觀經濟政策以我為主,保持了經濟金融基本穩定,並為應對新挑戰、新變化留下了充足的政策空間和工具儲備,這有助於提升人民幣信用。特別是當前歐美央行貨幣政策大收大放釀成的銀行業動蕩仍未平息,甚至可能演變為金融危機、經濟衰退,但中國經濟增長動能加快恢復、回升向好,進一步增強了人民幣投融資和避險功能。

  由於國際地緣政治、經濟發展環境等變化,現行國際貨幣體系正從美元獨大逐漸向多極化發展。近年來,美元潮汐效應進一步凸顯了美聯儲難以兼顧內外均衡的兩難境地,新興經濟體頻頻被“薅羊毛”,不少發達經濟體也深受其害。全球範圍內地緣政治衝突頻發,美國多次將美元“武器化”的操作以及不斷膨脹的債務規模,進一步動搖了美元信用基礎,使其他國家對美元產生了信任危機,轉而加強雙邊或區域內的多邊貨幣合作。數據顯示,到2022年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披露的8種主要儲備貨幣以外的其他貨幣儲備份額合計較2019年上升了0.94個百分點,同期美元份額下降2.39個百分點,人民幣份額上升0.75個百分點。

  有機遇,也面臨挑戰。國際貨幣體系演變往往存在網絡效應和路徑依賴,一種貨幣使用的人越多,交易成本就越低、流動性就越好,使用者也越難改變使用習慣、改用其他貨幣,這意味著包括人民幣在內的新興國際化貨幣存在後發劣勢。當前,人民幣的確已經成為全球儲備貨幣之一,但從國際可比口徑來看,人民幣國際支付的全球份額與美元、歐元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接下來,還應保持定力、久久為功,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這是服務於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客觀需要,是順其自然的自主選擇。應著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堅實基礎。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以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導向,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政策支持體系和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推動更高水平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完善本外幣一體化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此外,應開展持續的市場宣傳教育,普及國際金融常識,客觀、理性看待跨境資本流動和人民幣匯率波動,為擴大金融開放、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營造良好環境。

  (作者為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