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實名網評

網評:私域消費不是違規銷售的“避風港”

2024-03-28 18:13:57
  中評社北京3月28日電/網評:私域消費不是違規銷售的“避風港”

  來源:東方網  作者:張濤

  花2000多元在“粉絲群”訂購了一款高仿迪奧的包,結果一周也沒有收到貨,想找賣家咨詢卻發現自己已經被踢出群聊,這讓北京市民辛女士懊惱不已。隨著電商渠道的多樣化,新的線上消費場景——私域,成為品牌與消費者互動的新寵,帶來了新的商業機遇。然而,私域消費不乏亂象,比如虛假宣傳、專業資質無人查驗、產品質量無監管、用戶信息安全無保障等。(3月26日《法治日報》)

  隨著互聯網電商行業的發展壯大,私域銷售越來越受到關注。私域銷售,顧名思義就是在自己的私有領域內進行銷售,而不依賴於任何第三方平台。這個私有領域通常包括社交媒體賬號、網站、APP、小程序等等,企業通過這些自有渠道直接與用戶互動來實現產品或服務的銷售。

  對於品牌和商家來說,私域銷售的優勢在於能夠更好地控制銷售過程,更精確地理解消費者需求和喜好,提高營銷的精準度,增強用戶黏性。不過,任何事物都是一把雙刃劍。一些別有用心者則更看重私域銷售相對封閉,可以規避平台抽成和部門監管。

  《電子商務法》明確規定: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應當要求申請進入平台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者提交其身份、地址、聯繫方式、行政許可等真實信息,進行核驗、登記,建立登記檔案,並定期核驗更新。然而,一些私域銷售所處的社交媒體,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電商平台,也就談不上審核資質、監管運營。同時,私域具有很強的隱秘性,給了主播虛假宣傳、售賣假貨、消費欺詐的底氣。比如,像辛女士這樣付了款卻收不到貨,以及宣傳保健食品具有治療功效,非法提供證券投資咨詢業務等現象時有發生。等到消費者發現上當受騙,往往因為投訴無門,幹吃啞巴虧。此前,廣東佛山市順德區市場監管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以來私域電商消費維權成為投訴量增長的新領域,消費糾紛取證難度大,調解成功率較低

  作為新興的互聯網營銷策略,私域銷售本身沒有原罪。不過,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作為新生事物,私域消費如果不加以規範監管,很可能異化為違規銷售的“避風港”,不僅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也嚴重擾亂電商行業市場秩序。對此,相關部門、平台和消費者應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首先,加強引流行為的源頭治理。私域銷售,往往需要從傳統直播平台引流。直播平台應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加強對導流行為的監管,一方面發現主播有導流行為的,及時採取禁播、警告、暫停更新和解散粉絲群等相關處罰,同時,通過置頂公告、消息彈窗等形式,提醒網友不要輕易相信引流宣傳。

  其次,釐清私域平台的主體責任。隨著私域銷售的興起,社交媒體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電商屬性。有關部門應盡快明確私域平台的主體責任,對以涉眾型營銷為目的的私域直播建立有效的平台監管,包括查驗相關經營資質,留存一定期限直播視頻、引入消費評價機制等,從而有力規範私域銷售行為。

  此外,提高消費群體的維權意識。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要盡量選擇正規電商平台進行消費,保障自身合法權益。在私域直播下單消費,一定要注意留存聊天記錄、轉賬記錄等證據,通過舉報投訴等渠道進行維權。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