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觀察

陳勤浩:國民黨應釐清馬英九兩岸政策

2017-01-20 00:38:14
  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作者 陳勤浩)台灣前副領導人吳敦義18日接受電台專訪,被問到決定競逐黨魁前,是否得到馬英九支持時,吳表示,在馬當黨主席任內擔任國民黨秘書長,之後任“行政院長”、“副總統”,得到馬的充分信任,因此後來“有人建議我要切割(馬),我說不可能切割(馬)。”而在日前宣布參選黨魁記者會上闡述兩岸政策時,吳敦義也流露出濃厚的“馬規吳隨”意味,幾乎一字不差地複述馬英九“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及“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政策。

  這次國民黨新黨魁的選舉,攸關國民黨與台灣的前途命運及兩岸關係的走向,有關各方切不可輕忽以對,參選者更不可摻雜進個人的恩怨得失。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對馬英九的執政尤其是兩岸政策的功過是非,不要全盤肯定或否定,也不要簡單切割,而應出以公心,用辯證的觀點,實事求是地釐清問題,做對旳給予肯定,供後來者借鑒;做錯的應予指出,讓後來者引以為戒。在事關大局的路線、方向、政策面前,不涉及個人的道德問題,“天下為公”才是最高的道德。參選黨主席的諸君,應以真誠無私的胸襟、求真務實的精神、友善團結的態度展開一番理念路線的激辯,方能釐清問題,找准方向,明辯路線,確定政策。而爭辯的重點,應聚焦於如何評價馬英九的執政特別是兩岸政策的功過是非;聚焦於在面臨台海重大變局之今日,是“墨守馬規”緊抱“不統不獨不武”政策,甚至對和平新政綱“表示畏懼”;還是勇於修正“三不”政策,深化“九二共識”,認真貫徹落實和平政綱,使國民黨真正能夠浴火重生,東山再起。

  馬英九執政八年,可謂成也“三不”,敗也“三不”。成之於他堅持“九二共識”,攺善了兩岸關係,開創了持續八年的兩岸和平發展、交流合作的局面;敗之於他在兩岸論述和路線上向台獨分離主義立場靠近,推行“不統、不獨、只經不政”的兩岸政策,錯失了洽簽兩岸和平協議的戰略機遇,加上用人及施政上的某些失誤,最終導致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台獨政黨重新執政,不但使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成果前功盡棄,更使今日之台灣海峽暗潮汹湧,烏雲密布,風險莫測。

  早在2014年8月,台灣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就已撰文指出,“三不”政策己走到瓶頸;洪秀柱近日到台灣銘傳大學演講時也表示: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己完成“階段性任務”,希望兩岸政策能從馬時代的“只經不政,只易不難”更進一步到“政經並進,難易並重”,並認為只要兩岸不簽和平協議,基本上就還是在敵對狀態。

  民進黨執政8個月來,台灣經濟不景,兩岸不安,“外交”不順,民怨不息,蔡英文當局支持度民調雪崩式下墜。但民進黨的失敗不等同國民黨的成功。據最近一家親綠智庫民調,30歲以下年輕人的政黨支持度,國民黨以近兩成雖略勝民進黨的一成七,但仍輸紿時代力量的兩成四,這就表明蔡英文執政再差,2108或2020選戰如出現鐘擺效應,也未必會擺向國民黨,而可能擺向民進黨的其他政治人物或其他台獨政黨。

  當下台灣民眾最擔心的是,國民黨在這幾年再不進行深刻反省和有效攺革,若2020年不能重返執政,兩岸極可能發生難以預測的事情。但問題又在於,如果國民黨這次選出來的黨主席,沒有釐清馬英九兩岸政策的功過是非,依然堅守馬英九不統、不獨、只經不政的教條;依然高設門檻回避兩岸結束敵對狀態、洽簽和平協議的政治談判;依然跟在民進黨後面不敢說自己是中國人,卻熱衷於高喊“台灣優先”、“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依然表面上用承認“九二共識”敷衍對岸、實則刻意片面強調“各自表述”、把表述共識的方法混入共識本身,變成“一邊一國”、指鹿為馬式的各說各話,如此這般,就能確保讓國民黨2020年拿回政權,讓兩岸關係恢復2008年至2016年和平發展的景象嗎?

  如果說,馬英九2008年為爭取中間選民,提出“三不”政策是權宜之計,但2012年再度勝選之後,己無連任的壓力,為何不予修正?難道自詡為孫中山忠實信徒、身為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不知道公開提“不統”,既有悖於“中華民國憲法”和國民黨黨綱;也有悖於孫中山先生“和平、奮鬥、救中國”的遺訓和國民黨的黨德黨魂嗎?事實上,這個不求長治久安,只求任期偏安的消極無為的“三不”政策,早已使國民黨大批藍營支持者和同盟軍傷心離去,看看國民黨在最近三次大選的得票,從2008年的760萬票下跌到2016年的380萬票,從而丟掉了江山,這個教訓還不夠刻骨銘心嗎?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唐朝詩人杜牧的這一名句,想必國民黨諸君也耳熟能詳吧?

  (作者是北京清華大學兩岸法政問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