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觀察

論習近平對台思想:延續、突破和創新

2017-03-29 00:16:22
習近平審時度勢,適時地提出“融合發展”的新思路,是其對台思想達到一個新高度的重要標誌。
表:習近平對台思想框架及內容要點簡表(資料來源:作者自製)
  中評社╱題:“論習近平對台思想:延續、突破和創新” 作者:王英津(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學系教授

  眾所周知,思想是高度抽象的,它通常要通過論述來體現,論述是思想的載體。所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的對台思想,就需要研究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來他在各種會議場合以及會見台灣客人時發表的有關論述。從習近平的既有對台論述來看,內容涉及兩岸關係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可謂非常豐富,(1)故需要我們先行對這些論述作一梳理。

  習近平對台思想的梳理和回顧

  習近平對台思想與先前大陸領導人對台思想相比較,既有連續性一面,又有創新性一面。我們首先要梳理清楚在習近平的對台思想中,哪些方面是延續了先前領導人的思想,哪些方面是在延續基礎上又進一步發展了先前領導人的思想,哪些方面是創新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新思想。沿循這樣的思路,我們下面從延續、突破和創新三個方面來梳理。

  (一)延續的部分

  所謂延續就是先前的大陸領導人就曾有過的對台論述,習近平總書記直接將其繼承、延續了下來。通常而言,這部分內容體現了我們黨和政府在對台思想、理念和政策上的一貫性和連續性。概括起來,習近平對台思想中的延續部分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長期以來,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推進和發展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習近平出任總書記後,延續了這一政治立場。2015年3月4日,習近平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時指出,我們始終把堅持“九二共識”作為同台灣當局和各政黨開展交往的基礎和條件,核心是認同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只要做到這一點,台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都不會存在障礙。“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障礙,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必須堅決反對。(2)2016年11月1日習近平會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時指出:“任何政黨、任何人、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進行分裂國家活動,都將遭到全體中國人民堅決反對。”(3)2016年11月11日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指出:“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4)反對“台獨”是大陸一貫的政治立場,不僅過去反對,現在反對,未來也會堅決反對。

  第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眾所周知,自2008年馬英九上台主政後,由於其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這一政治基礎,兩岸攜手開闢了和平發展新局面。在馬英九主政的八年裡,“和平發展”成為兩岸關係的主旋律。習近平出任總書記後,繼續堅持這一發展道路,多次重申堅持這一道路對於兩岸民眾的重大意義。2014年2月18日,習近平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指出,兩岸同胞共同選擇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兩岸同胞都從中得利。兩岸同胞要堅定信心,排除一切干擾,沿著這條道路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5)2014年9月26日習近平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表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通向和平統一的正確道路。我們將毫不動搖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堅持造福兩岸同胞的政策舉措,努力推動兩岸關係不斷取得新進展。(6)2016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強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也是通向和平統一的光明大道。(7)

  第三,兩岸政治關係性質的界定。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1949年以來,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個世紀40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這沒有改變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兩岸復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2012年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指出:“大陸和台灣雖然尚未統一,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國家領土和主權從未分割、也不容分割。”2014年9月26日,習近平在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指出:“1949年以來,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兩岸復歸統一,是結束政治對立,不是領土和主權再造。”由上可見,在兩岸政治關係性質的界定問題上,習近平也是延續了先前大陸領導人的相關表述。

  第四,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鄧小平根據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從國家發展戰略全局出發,在毛澤東、周恩來關於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自此之後,江澤民、胡錦濤在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實現國家統一問題上,均宣導和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2012年,習近平擔任總書記後,繼續宣導和遵循這一重大方針。2014年9月26日,習近平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我們認為,這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我們將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因為以和平的方式實現統一最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是能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的安排。2016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一國兩制”在實踐中已經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具有強大生命力。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和決心都絕不會動搖。(8)

  第五,深化和擴大兩岸交流。通過擴大和深化兩岸在經濟、文化、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的交流,推進兩岸關係向前發展是大陸長期以來一以貫之的政策。2012年,習近平出任總書記以來,多次強調兩岸交流對於發展兩岸關係的重要性。譬如,2015年5月4日,習近平會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指出,兩岸交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靈溝通。兩岸同胞要加強文化交流,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建設共同精神家園,實現心靈契合。兩岸雙方要繼續創造條件,擴大同胞直接交往。我們將適時實施進一步便利兩岸同胞來往的措施。(9)

  需要指出的是,這五個方面除了第五點外,其他四個方面都是側重從政治角度來梳理的。當然,在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也有其他延續的部分,在此不逐一列舉。

  (二)在延續基礎上突破的部分

  所謂突破是指在原來延續先前領導人論述的基礎上又進一步發展了這些論述。突破通常有兩種形式,即橫向拓展與縱向深化。突破和創新的區別在於,創新是先前別人沒有談過而自己創造性提出來的,而突破是別人已經提出過,但在別人基礎上又作了進一步強調或提升。概括起來,習近平對台思想中的突破部分主要有:


  第一,“兩岸一家親”。

  ①2012年中共十八大前的論述。2005年1月28日,賈慶林在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重要講話發表十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時指出:“情牽兩岸,月共一輪,兩岸是一家人”;2007年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中指出:“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兩岸同胞理應攜手維護好、建設好我們的家園”。2008年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包括大陸和台灣在內的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兩岸同胞有責任把她維護好、建設好。”胡錦濤在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切實保護台灣同胞權益,團結台灣同胞維護好、建設好中華民族共同家園。”

  ②2012年中共十八大後的論述。2013年6月13日,習近平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時說:“我們兩黨應該以實現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促進兩岸同胞團結合作,積極宣導‚兩岸一家人‛的理念。”(10)2013年10月6日習近平會見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時強調,兩岸雙方應宣導“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加強交流合作,共同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1)2014年2月18日,習近平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指出:“兩岸同胞一家親,誰也不能割斷我們的血脈。兩岸同胞一家親,根植於同胞共同的血脈和精神,扎根於我們共同的歷史和文化。”(12)通過前面比較可以發現,中共十八大以前,大陸領導人的論述中,已經使用“兩岸一家人”、“共同家園”等表述,其中隱含著“兩岸一家親”的影子,只是沒有直接使用“兩岸一家親”這一提法。中共十八大後,習近平在“兩岸一家人”的基礎上逐步明確提出了“兩岸一家親”概念。

  第二,“兩岸命運共同體”。

  ①2012年中共十八大前的論述。早在2007年10月胡錦濤在十七大政治報告中指出:“十三億大陸同胞和兩千三百萬台灣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13)2008年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14)2012年11月胡錦濤在十八大政治報告中指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理應相互關愛信賴,共同推進兩岸關係,共同享有發展成果”。

  ②2012年中共十八大後的論述。2013年2月25日,習近平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指出,“我們始終從全民族發展的高度來把握兩岸關係發展方向。大陸和台灣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15)2015年5月4日習近平會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指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歷來是命運與共的。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兩岸聯繫日益密切的今天,兩岸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16)通過前面比較可以發現,胡錦濤時期就曾有過類似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提法,習近平擔任總書記後,將“兩岸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明確化,且對該概念做了進一步闡發和提升。

  第三,“共圓中國夢”。

  ①2012年中共十八大前的論述。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兩岸同胞共同奮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要靠兩岸同胞共同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由兩岸同胞共同享有”,“追求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幸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②2012年中共十八大後的論述。2013年4月8日,習近平會見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一行時指出,“希望兩岸同胞團結合作,共同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7)2014年2月18日,習近平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說:“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與台灣的前途是息息相關的。中國夢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夢,需要大家一起來圓夢。”(18)2015年3月4日,習近平強調,中國夢既是國家、民族的夢,也是包括兩岸同胞在內的每個中華兒女的夢,同我們每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緊密相連。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兩岸同胞從來都是命運相連、榮辱與共的。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19)通過前面比較不難發現,胡錦濤時期已經開始表達兩岸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意涵,只是提及的次數不多。習近平擔任總書記後,不僅明確提出了這一提法,而且反復強調過,這其實是在原來基礎上進一步突出和強化了既有論述。

  (三)創新的部分

  概括起來,這部分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國家統一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2014年10月26日習近平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指出,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我們理解台灣同胞因特殊歷史遭遇和不同社會環境而形成的心態,尊重台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願意用真誠、善意、親情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同時,台灣同胞也需要更多瞭解和理解大陸13億同胞的感受和心態,尊重大陸同胞的選擇和追求。該論述與以前關於統一的論述有很大的變化,以前的有關論述側重於解決兩岸政權隸屬關係,譬如,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1949年以來,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兩岸復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從“結束政治對立”到“心靈契合”,是國家統一論述的一個重大變化。這大大深化了兩岸統一的內涵,使之具有了高品質的內容,這是過去的統一論述從來沒有表達過的涵義。(20)兩岸民眾的心靈契合不僅是實現國家統一的過程性目標和價值,而且具有了結果意義的價值意涵。心靈契合地位的凸顯,豐富了“一國兩制”的內涵,是對“一國兩制”在台灣地區具體實現形式的創新與發展,也是“一國兩制”在歷經三十多年風雨後的一次理論飛躍。(21)

  第二,將兩岸統一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在習近平關於兩岸關係的講話中,用了很多篇幅來闡述民族復興與國家統一的關係,他明確地把國家統一納入民族復興戰略之中。(22)2014年9月習近平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指出:“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統則強、分必亂,這是一條歷史規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兩岸同胞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台灣的前途繫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的福祉離不開中華民族的強盛。希望台灣同胞同大陸同胞一道,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實現國家和平統一的進程中,把握住機遇,為在世界上共享中華民族尊嚴和榮耀而攜手奮鬥。”(23)立意高、格局大是習近平對台論述的鮮明特色。他不是單純就兩岸關係來談兩岸關係,而是把兩岸統一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中來審視和考量,一方面主張兩岸同胞共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另一方面主張在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來實現兩岸和平統一。

  第三,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這是習近平在最近對台講話中的一個新提法,相較於原來的“交流發展”,該提法具有標誌性意義。早在2015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曾指出“深化兩岸利益融合,共創兩岸互利雙贏,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宗旨”。其實,這裡的“利益融合”的提法,已隱含著融合發展的意蘊。2016年3月5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我們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靈距離,增強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24)。2016年11月1日,習近平會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時就兩岸關係發展提出了六點意見,其中之一即是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推動兩岸關係由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的手段是交流,但事實表明,依靠交流推動兩岸走向統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才有了“融合發展”的新思路。

  從“交流發展”到“融合發展”是重大的政策轉向。首先,在增進利益方面,通過兩岸交流所增進的利益是各自的利益,雙方之所以願意互動交流,是因為交流可以實現和擴大自身的利益;而通過融合發展所增進的利益,儘管也有各自的利益,但更多的是雙方共同的利益。其次,在利益關係方面,交流發展所體現出來的兩岸利益關係可形容為“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所以它很難使兩岸形成更多的共同利益連結。然而,融合發展所要打造的兩岸利益關係可形容為“我的裏有你的,你的裏也有我的”。正如有學者所說,兩岸關係長期以來被描述為你我關係,突出差異,彰顯分歧。這對於大陸的對台心態與對台政策有深刻影響,但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並沒有囿於常態,更多的是尋找兩岸關係的融合點。(25)

  習近平對台思想的基本框架及內容

  (一)基本框架及內容

  習近平對台論述非常眾多,通過對這些論述的梳理和概括,我們可以勾勒出習近平對台思想的基本框架,這對於我們深刻領會習近平對台思想的基本精神和核心意涵,避免對其論述作斷章取義式理解,無疑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筆者經過系統研究,現將習近平對台思想的基本框架及要義概括如下:


  第一,習近平對台思想的核心是促成國家的完全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的對台論述,有的直接涉及到國家統一,有的並未直接涉及國家統一,但毋庸置疑的是,其所有對台論述均直接或間接地圍繞著一個目標指向,那就是實現國家完全統一。同時,將國家統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結合起來,強調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完成國家統一。

  第二,實現國家統一的路徑和方式是推動兩岸由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習近平表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通向和平統一的正確道路。(26)縱觀習近平這些年的對台論述,如何推動兩岸由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始終是貫穿其整個論述的一條主線,也是大陸開展對台工作的主軸。“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共圓中國夢”、“兩岸心靈契合”和“兩岸融合發展”等等,都是習近平對如何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以及如何推動由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所作的具體論述。

  第三,由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的路線圖是從“兩岸一家親”出發——通過打造“命運共同體”——在“共圓中國夢”過程中完成統一。儘管習近平對於國家統一路線圖的設計是粗線條式的,但依然清晰可見。當然,這個路線圖是就和平統一而言的,如果和平統一無望,或者出現大陸《反分裂國家法》所列舉的其他動武情形,那就另當別論。

  第四,由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的時間表。由於習近平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的具體指標概括為“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2049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逐步並最終順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習近平的論述中,國家統一是民族復興戰略的組成部分,國家統一戰略必須服從並服務於民族復興戰略。這樣一來就很難設想,2049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中國還是一個未統一的國家。從這一角度說,儘管大陸沒有劃定兩岸統一的時間表,但依上述邏輯不難推知,國家統一不會逾越第二個100年的目標。事實上,就等於劃定了兩岸統一的最遲時間表。雖然目前大陸尚未出台專門的兩岸統一具體時間表,但未來兩岸統一的具體時間表應該會在這個時限內來設定。

  第五,推動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的手段:一是交流發展,二是融合發展。長期以來,大陸始終把深化交流合作、推進協商談判作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手段。但馬英九主政期間兩岸互動交流的實踐表明,交流發展具有局限性,它只能增加兩岸的各自利益,而無助於增加兩岸的共同利益。基於此,習近平在繼續堅持交流發展的基礎上,又提出了融合發展的新思路,以期雙管齊下,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由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

  第六,由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的政治基礎是一個中國原則。大陸始終把堅持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作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同時把它作為推動兩岸走向和平統一的政治基礎。習近平不僅明確指出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健康發展的政治基礎,而且其“兩岸一家親”論述其實就是兩岸一中的另一種表述形式。在習近平的論述中,一個中國原則是一個沒有任何談判空間的剛性原則;捨此原則,兩岸關係就會回到動盪不安的老路上去。

  第七,由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的保障是反對“台獨”。反對“台獨”是大陸一以貫之的政治立場和態度,也是習近平對台論述的重要內容之一。習近平擔任總書記以來,幾乎每次會見台灣客人和出席涉台會議都會強調這一政治立場,尤其是蔡英文上台以來,其反對“台獨”的決心更加堅定、明確。“台獨”是台海和平的破壞力量,沒有了和平,兩岸就談不上和平發展,更談不上和平統一。“台獨”會打亂我們和平統一的歷史進程和戰略規劃,進而引發戰爭。所以,為保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走向和平統一,必須堅決反對“台獨”。

  第八,兩岸統一的標誌:一是形式上的統一,二是心靈的契合。雖然實現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是國家統一的最高目標,但這並不意味著要否定形式統一的意義。習近平的完整表述是: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27)可見,習近平並沒有否定形式統一的意義,只是將統一的指標又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所以任何以心靈契合否定形式統一、割裂二者關係的說辭,都是錯誤的。事實上,倘若沒有形式上的統一,也無法真正實現心靈的契合。

  為了更清晰、更簡明地理解習近平對台思想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內容,筆者在此將其概括為以下八個要點並列表如下:

  表:習近平對台思想框架及內容要點簡表(資料來源:作者自製)

  以上這八個方面的內容,儘管是習近平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對兩岸關係所作的論述,但它們相互關聯、互為條件,共同構成了習近平對台思想的基本框架。

  (二)五大論述之間的關聯性解析

  2012年以來,習近平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先後提出了一系列對台論述,但真正能夠體現習近平對台思想的主體性論述主要有五個,即“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共圓中國夢”、“兩岸心靈契合”和“兩岸融合發展”。雖然這五個論述在前述的梳理部分均有所涉及,但主要側重於介紹這些論述的來源、演變和意涵,至於這五個論述之間的邏輯關聯一直未作分析。為更深刻、更準確地理解習近平對台思想,筆者在對五個論述所作前述分析的基礎上,結合習近平對台思想的基本框架,在此對這五個論述的邏輯關聯作如下分析。

  第一,“兩岸一家親”。這是一個側重於民族、歷史、血緣、文化的表述,正如有學者所說:“‚兩岸一家親‛概括了這種兩岸民眾基於地緣、親緣、血緣和情緣結成的關係,描述了兩岸儘管尚未結束政治對立,但無論在歷史淵源、現實關聯還是未來聯結上,都是‚一家人‛的親密關係。”(28)“兩岸一家親”是兩岸天然形成、難以割斷的共有事實和共同情懷,是大陸對台工作的重要政策基礎。2016年蔡英文5.20就職以來,儘管她推動“柔性台獨”、“文化台獨”,但大陸反復重申,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惠及兩岸民眾的政策不會改變,這些均是基於“兩岸一家親”理念所作出的政策選擇。“兩岸一家親”、“血濃於水”的情感是打造“兩岸命運共同體”、“共圓中國夢”、實現國家統一和心靈契合的血緣和情感基礎。

  第二,“兩岸命運共同體”。在習近平的對台論述中,“兩岸命運共同體”是一個標識性概念。“兩岸命運共同體”是兩岸走向和平統一的載體,既是目標,也是手段。相對於“兩岸一家親”來說,它是一個階段性目標,即從“兩岸一家親”理念出發,通過深化和擴大兩岸交流,推動兩岸融合發展,達到建構一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目標;相對於國家統一、“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共圓中國夢”來說,它又是一個路徑和手段,即通過打造“兩岸命運共同體”來實現心靈契合、國家統一,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第三,“共圓中國夢”。“共圓中國夢”是一個側重於遠景目標的論述,它以“兩岸一家親”為歷史、血緣和情感基礎。“兩岸融合發展”和“共圓中國夢”是相輔相成的,即通過“兩岸融合發展”來“共圓中國夢”,通過“共圓中國夢”來推進“兩岸融合發展”,所以,“共圓中國夢”的過程就是“兩岸融合發展”的過程。總體說來,“共圓中國夢”的過程也是增進“兩岸一家親”、打造“兩岸命運共同體”、最終實現“兩岸心靈契合”、完成國家統一的過程。

  第四,“兩岸心靈契合”。習近平說,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在這裡,習近平對統一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標。按照這一要求和目標,兩岸只有走從“和平發展”到走“和平統一”的路徑,才能更好地實現心靈的契合。既然如此,“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共圓中國夢”和“兩岸融合發展”就成為實現和平統一道路上的必然選擇。相對於其他四個論述,“兩岸心靈契合”更具有目標性價值和意義。

  第五,“兩岸融合發展”。如果說,“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共圓中國夢”和“兩岸心靈契合”是四個標識性概念,那麼,“兩岸融合發展”則是一個標誌性概念。它標誌著習近平對國家統一路徑的認識日益深化,標誌著習近平對台思想達到了一個新高度。相對於其他四個論述,“兩岸融合發展”更具有手段性、過程性價值和意義,它是實現其他四個論述的重要推力。


  概而言之,這五個主體性論述的關係是:“兩岸一家親”是習近平對台思想的理念基礎,是大陸開展對台工作的出發點。“兩岸命運共同體”是“兩岸一家親”理念的拓展和延伸,也是落實“兩岸一家親”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由“兩岸一家親”到“兩岸心靈契合”的憑籍、載體和路徑。“共圓中國夢”是“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和“兩岸融合發展”的目標,在“共圓中國夢”過程中實現“兩岸心靈契合”和國家統一。“兩岸心靈契合”是基於“兩岸一家親”,經由“兩岸命運共同體”去實現的目標,是對國家統一狀態的價值追求。“兩岸融合發展”是實現從和平發展到和平統一的重要手段,也是將前述四大論述落到實處的重要途徑。這五個論述一脈相承,既有基礎,又有目標,亦有從基礎到目標的實現手段。它們有的側重於歷史描述,有的側重於現實關切,有的側重於未來指向。雖然它們各有側重,但相互關聯、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新時期大陸對台工作的政策基礎。

  習近平對台思想的時代意義

  基於上述對習近平對台論述的回顧和梳理,及其基本框架的概括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習近平的對台思想已經基本形成,它對於指導我們的對台工作,應對複雜多變的兩岸關係局勢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第一,習近平對台思想體現了我黨和政府對台政策的連續性和一貫性。任何一屆新政府上台後均面臨著如何處理政策變動性與連續性的關係問題。實踐表明,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對於新政府有效施政及處理涉外事務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否則,朝令夕改,就會讓人感覺無所適從,反而有損政策的權威性。就大陸對台政策而言,習近平上台後基本延續了先前大陸領導人時期的對台政策,這對於保持對台大政方針的連續性、指導大陸對台工作、推進兩岸關係具有積極意義。對此,我們應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在這裡,我們需要澄清一個觀念,那就是:我們處於一個改革創新年代,很容易無限地拔高“創新”的價值和意義,好像越創新就越好,但事實表明並不盡然,因為創新不是隨意的,而是要取決於客觀情勢發展的需要。習近平從2012年11月擔任總書記到2016年5月20日這段時間,兩岸關係仍處於和平發展狀態,由於兩岸關係發展的大背景與胡錦濤時期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所以習近平對台思想中的延續性成分就非常多。為此,我們應客觀看待延續性部分,而不能認為延續性的東西就是保守的,只有創新的東西才是進步的。習近平對台思想中的延續性部分體現了他理性、務實、穩健的行事風格,也體現了我們黨和政府對台思想的連續性和一貫性。正如他所說,善於傳承,才善於創新;沒有傳承,就沒有創新。

  第二,習近平對台思想體現了我黨和政府對台政策的與時俱進性。任何一個論述的提出或政策的出台,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適應了當時客觀情勢發展的需要。但是,隨著客觀情勢的向前發展,當時非常適合的論述或政策,後來可能會出現不適合的現象。為此,政府在保持政策穩定性、連續性的同時,還需要與時俱進地對原有政策作出適度的調整。習近平妥善處理了對台政策的連續性與變動性之間的關係,在堅持對台政策連續性的同時,適時突破和創新大陸的對台政策。由於篇幅所限,筆者在此不作全面分析,僅以“兩岸融合發展”為例來說明。相較於先前大陸領導人的對台論述,習近平的這些論述既有延續和繼承,也有突破和創新,但真正標誌著習近平對台思想達到一個新高度的是融合發展論述的提出。可以說,融合發展論述的提出是習近平對國家統一路徑的認識不斷深化的結果。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大陸陸續提出了和平統一方針。但是,在如何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問題上,我們沒有現成的經驗,而是經歷了一個不斷摸索、不斷深化的認識過程。2008年馬英九上台主政後,兩岸關係進入了和平發展時期,一般認為,和平發展是邁向和平統一的一個過渡時期。但是,馬英九主政八年來兩岸交流互動的實踐表明,隨著兩岸關係的深入和拓展,一個中國在島內的認同並沒有增加,反而出現下滑趨勢。反思這一現象後,我們發現:單靠交流互動不能促使兩岸由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在這種背景下,習近平審時度勢,適時地提出“融合發展”的新思路,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從“交流發展”到“融合發展”的轉變,不是簡單幾個字的改變,而是隱含著大陸對台政策的新轉向。融合發展思路是大陸在運用和平手段實現統一的希望日益減小的情勢下,是習近平對國家統一路徑的新思考、新探索,也是習近平對台思想達到一個新高度的重要標誌。如果這一政策推動順利的話,它一定能為兩岸由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注入了新動力。習近平對台思想的突破和創新部分適應了當前應對和解決兩岸關係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的現實需要,也體現了習近平對台思想和其整個治國理政思想的接軌。

  結語

  通常情況下,我們研究某一領導人的某某思想,是在該領導人屆滿或者即將屆滿的時候,通過盤點、梳理他整個任期內的相關論述,最終概括出他的思想。但目前習近平總書記正處於第一任期,第二任期尚未開始,他未來會有什麼樣的新論述,我們目前還無法得知,因為他未來是否還會提出新論述,以及提出什麼樣的新論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取決於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情勢及其變化,二是取決於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就當下習近平的對台思想而言,有些方面已經成型,但也有些方面初具形態,尚有待於通過第二任期的兩岸關係實踐來進一步豐富、完善和發展。所以,在習近平第一任期尚未屆滿之際來對他的對台思想加以概括並作出評價,的確有一定難度。筆者認為,作爲黨的新一代領導核心,習近平對台思想不僅會在其第二任期內進一步豐富、完善和發展,而且會對未來更長時期的對台工作產生深遠的指導意義。筆者堅信:未來隨著兩岸關係的不斷向前發展,習近平的對台思想一定會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其完整性、理論性、條理性和邏輯性也會隨之得到進一步的增強和提升。

  註釋

  (1)周建閩:《習近平對台思想的核心理念:兩岸命運共同體》,載《中國評論》,2017年1月號,第9頁。

  (2)《習近平強調: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載新華網,2015年3月4日。

  (3)《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載新華網,2016年11月1日。

  (4)《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載人民網,2016年11月11日。

  (5)《習近平: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載新華網,2014年2月19日。

  (6)《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載新華網,2014年9月26日。

  (7)《習近平: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和決心絕不會動搖》,載人民網,2016年7月1日。

  (8)《習近平: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和決心絕不會動搖》,載人民網,2016年7月1日。

  (9)《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載新華網,2015年5月4日。

  (10)《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載新華網,2013年6月13日。

  (11)《習近平總書記會見蕭萬長一行》,載新華網,2013年10月6日。

  (12)《習近平: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載新華網,2014年2月19日。

  (13)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07年10月15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頁。

  (14)胡錦濤:《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載新華網,2008年12月31日。

  (15)《習近平總書記會見連戰一行》,載新華網,2013年2月25日。

  (16)《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載新華網,2015年5月4日。

  (17)《習近平:兩岸同胞要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載新華網,2013年4月8日。

  (18)《習近平: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共圓中國夢》,載新華網,2014年2月18日。

  (19)《習近平強調: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載新華網,2015年3月4日。

  (20)周建閩:《習近平對台思想的核心理念:兩岸命運共同體》,載《中國評論》,2017年1月號,第11頁。

  (21)祝捷:《習近平對台論述語言藝術》,載中國評論新聞網,2017年2月1日。

  (22)郭偉峰:《習近平對台思想與頂層設計》,載《中國評論》,2017年1月號,第5頁。

  (23)《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載新華網,2014年9月26日。

  (24)《習近平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載新華網,2016年3月5日。

  (25)郭偉峰:《習近平對台思想與頂層設計》,載《中國評論》,2017年1月號,第6頁。

  (26)《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載新華網,2014年9月26日。

  (27)《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載新華網,2014年9月26日。

  (28)祝捷:《習近平對台論述語言藝術》,載中國評論新聞網,2017年2月1日。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3月號,總第231期)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