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觀察

郭震遠:加快塑造中國統一大勢

2017-11-18 00:25:46
中國海洋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郭震遠。(中評社 張心怡攝)
中國海洋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郭震遠出席2017年南澳論壇時發表演講。(中評社 張心怡攝)
  中評社汕頭11月18日電(記者 張心怡)中國海洋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郭震遠日前出席2017年南澳論壇時發表演講,主題為“關於塑造中國統一大勢的探討”。郭震遠表示,解決中國完全統一的問題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一個實際推進中國統一的新階段。在這個新階段,列於優先地位的就是加快塑造中國統一大勢。

  “十九大召開前,涉台圈以及台灣研究大陸的很多朋友都很關心十九大報告中會不會有解決台灣問題的時間表,議論很多。十九大報告發表以後,大家都看到了,有明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戰略部署,但沒有具體的時間表。我得出的結論是,這是一個非常務實的做法。”郭震遠指出,十九大的勝利召開,標誌著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時代的開啟,同時也是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新階段的到來。

  郭震遠認為,在這個新階段,列於優先地位的就是加快塑造中國統一大勢。什麼是“勢”?他提到,這是中華戰略文化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內涵極其豐富,使用範圍也極其廣泛。簡單地講,“勢”就是事物在發展變化中受到內外因素共同的影響,所表現出來必然的發展方向及其強度。中國的統一大勢,可以說是中國必然實現統一的前景及強度。“勢”是客觀存在的,是有其物質基礎的,但同時又是無形的。

  那麼,如何評論當前中國的統一大勢?

  郭震遠表示,1949年以來經過將近70年的努力,可以說中國統一大勢已初步形成,但是還不夠明顯,不夠強大,這就是現狀。現在要加快統一大勢的塑造,也就是說,讓中國統一大勢更加明顯,更加強大,成為不可阻擋之勢。

  “我們在過去幾十年中,一直都在考慮如何處理統一與發展兩個大局的關係,這兩個大局是相互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統一要服從發展,但是不可否認,兩個大局又是有所牽制的,這一點,長期以來大家看得很重,擔心促統會妨礙發展。”

  郭震遠回憶說,1979年以來海峽兩岸多次發生嚴重的較量,甚至陷入嚴重對抗,可是這幾次嚴重對抗,沒有一次是因為大陸促統所造成的,都是因為台灣方面公然搞“台獨”所導致的。他提到,事實亦證明,發展和統一兩個大局的主要方面是良性互動,而不是相互牽制。
  郭震遠指出,要加快塑造中國統一大勢,就要盡快地實現兩岸兩個大局強烈的、明顯的良性互動,而不是只強調相互牽制這一面。對於大陸來講,繼續強化大陸對台灣的壓倒性優勢,這是毫無疑問的,也是必然會實現的,這是中國統一大勢最堅實的基礎。而更多要做的工作,是要爭取把這個壓倒性優勢有效地、盡快地轉化為對統一台灣的壓力和吸引力。

  關於兩岸融合發展方面,郭震遠強調,總結過去幾十年的經驗教訓,關鍵是要盡快完善地建立起兩岸作為一個國家內部的交流合作模式和機制,而不能再套用國際規則。國際規則和國內規則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十九大報告中講到國民同等待遇問題,這就是促進融合發展關鍵的一步。

  “蔡英文推進“台獨”新戰略,所謂不斷地釋出善意,稱維持兩岸和平發展,但同時在島內全力推進全面’台獨化’,大搞徹底的’去中國化’。”郭震遠說,這反映了我們反“台獨”、反分裂鬥爭決定性勝利的影響。反“台獨”、反分裂的大勢是毫無疑問的,島內民進黨和蔡英文都是能感受到的,國際社會同樣也能感受到。但是對於統一大勢,蔡英文和民進黨還是抱有幻想,認為統一是可以拖延,所謂善意就是為了拖延統一。拖延幹什麼呢?拖延待變。“拖延”是柔性的,“變”就是搞“台獨”,這是剛性的。

  郭震遠提到,不少人認為蔡英文是理念性“台獨”分子,但是不能把理念型“台獨”分子和理性“台獨”分子劃等號。蔡英文是堅定的、頑固的理念性“台獨”分子,甚至超過陳水扁,她的理性根本不存在,有的只是搞“台獨”的狂熱。

  “我認為,只要我們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塑造中國統一大勢,越成功越有效,美國人干擾就越無效越弱化。”郭震遠在發言最後指出,美國肯定要干擾加快塑造兩岸統一大勢,美國對台政策的主題可以稱為“支持但不保護台灣”,“不保護”就是不會為台灣,尤其不會為“台獨”和大陸打仗,“支持”就是要讓台灣長久持續地存在,換言之,就是要拖延中國的統一,盡可能地拖延。但美國人這種干擾必然是有限的,因為中美關係的發展,中國實力的強大,都形成了一定制約。

  本次南澳論壇的主題為“擴大民間交流 深化融合發展”,旨在通過交流研討,從“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出發,以融合加強彼此的了解和理解,增進對兩岸關係的正確認識,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以推進兩岸關係健康和平發展,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鬥。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