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觀察

陳柏光:加強化聯繫推動民心融合為兩岸要務

2019-06-25 00:23:48
  中評社台北6月25日電(作者 陳柏光)第十一屆“海峽論壇”自6月15日到21日在福建廈門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16日的論壇開幕大會中表示,“海峽論壇”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元月《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週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談話後,兩岸民間首場大規模的交流活動,參與人數創下歷年新高紀錄,強調兩岸經濟交流融合的強大力量以及兩岸民眾同根同源的文化聯繫,是任何勢力都無法抵抗與切割的,“時和勢都在支持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力量這一邊”。台灣知名的政治評論黃智賢也在開幕演講中,特別提到“我是中國的台灣人,我們要和平,我們要一國兩制”,強調“兩岸分隔七十年仍未統一,這是中華民族最大的痛,不要讓悲劇繼續下去,大陸、台灣聯合起來才有未來。”令人相當動容。

  回顧今年年初,蔡英文在回應習近平談話時,刻意扭曲談話意涵,硬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劃上等號,建構承認“九二共識”就等於接受“一國兩制”的荒謬邏輯,並要求台灣各政黨不要再談“九二共識”。接著為了轉移施政不利與地方選舉大敗的焦點,蔡英文與民進黨不斷在台灣鼓吹“仇中”、“抗中”的民粹氛圍,採取各種行政與立法作為,包括修正“刑法”關於外患罪的規定,將大陸地區、香港、澳門、境外敵對勢力或其派遣之人,納入適用範圍;增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明訂兩岸協商簽署政治協議,必須經過“立法院”“雙審議”,並經全民公投通過後,才能進行簽署與換文生效;甚至將“海峽論壇”這種以民間屬性為主的兩岸交流活動定位為大型的“統戰平台”,禁止“中央”政府單位參與,也要求地方政府“最好”不要派員參加,更威脅人民團體或政黨派員出席,最重可以依據相關法規予以勒令解散等。種種出於偏狹意識形態與政治利益算計的作為,為兩岸交流互動加上一道道的枷鎖,一步一步地將兩岸關係帶往險境,當前台海情勢之嚴峻,確實不容吾輩樂觀。

  個人此次獲邀出席本屆的“海峽論壇”,在幾天的活動中與兩岸各界的民間人士廣泛交流,深深感覺到許多民眾對於兩岸和平的熱切渴望,以及民間情感交融的熱情溫馨,儼然已經成為目前兩岸嚴峻寒風中的一股暖流。我曾多次在文章與談話中提到“九二共識”是兩岸交流的基本前提,也有人將之稱為“通關密語”,而此一“通關密語”並非由中國大陸單方面提出,企圖強加於台灣身上的,而是經過當時兩岸的合法政府所共同認可的。因此,從去年以來台灣內部的大多數民調都顯示,大部分的台灣民眾都接受以“九二共識”為前提,推動兩岸之間的交流互動,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可是,民進黨政府卻罔顧台灣多數民意,刻意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混為一談,四處給承認“九二共識”的團體與個人扣上“親中賣台”的帽子,令人感到十分痛心與憤怒。

  當然,目前大多數的台灣民眾尚無法接受“一國兩制”,究其原因是他們對此一概念“了解太少,誤解太深”,大多數民眾普遍認為“一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要併吞“中華民國”,“兩制”就是讓台灣變成另外一個香港。但實際上,“一國兩制”構想最初是為處理台灣問題所提出來的,只是後來先運用在港、澳地區,而港、澳地區的“一國兩制”確實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部實施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但未來在台灣地區實施的“一國兩制”必然不同於港澳模式。我認為要改變此一現象,必須要努力推動兩項重要的工作,第一是“文化聯繫”,第二是“民心融合”。

  首先談到“文化聯繫”。習近平在今年年初的重要談話中,明確提到“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這段談話非常清楚地說明了兩岸同屬一個中華文化是既存的客觀事實。目前構成台灣人口主要族群的閩南人與客家人,加上1949年後隨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的外省人及其後代,都是來自於中國大陸。台灣人使用的文字、語言(包含普通話、閩南話、客家話)、傳統宗教、風俗習觀,追本溯源,無一不是來自於對岸。民進黨政府與其支持者不願意承認兩岸同文同種,同屬“文化一中”的事實,一再堅稱“台灣文化”不屬於“中國文化”,而是所謂“南島文化”的一部分,完全不符合歷史事實與基本認知。為了個人與黨派的私慾,堅持推動所謂“去中國化”的政策,結果卻發現無法發揮任何實質效果,只是徒增社會的衝突與紛擾。

   “文化”是一種軟實力,是深植於人心的力量,有助於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成為交流互動的有效觸媒與潤滑劑。不容諱言,在目前的情形下,要在台灣推動政治上的“一中”,有其一定程度的困難,也容易引發台灣民眾的擔憂與疑慮,但推動文化上的“一中”,相對要容易許多。舉例而言,當我們在國外看到熟悉的文字或語言時,或是到外地工作聽到家鄉話時,都會倍感親切,這就是“文化”的力量。我們不會否認自己的祖先來自於中國大陸,也不會認為台灣人信奉的媽祖等神明,和大陸人信奉的神明有何不同。因此,兩岸民間組織團體應積極推動各項文化交流活動,廣泛宣傳“文化一中”的概念,維持與增強兩岸之間共同的文化聯繫,並以其作為促進“民心融合”的重要基礎。

  其次談到“民心融合”。習近平年初重要談話中提到“人之相交,貴在知心”,並將“實現同胞心靈契合”作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前面提到“一國兩制”在台灣遇到的問題是民眾對其“了解太少,誤解太深”,而增加兩岸民眾的交流互動,就是增進彼此了解,降低雙方誤解的最佳解方。所以,習近平強調“不管遭遇多少干擾阻礙,兩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是十分正確的指導方向。事實上,中國大陸無論是官方或民間,這幾年來也並未因為民進黨政府不理性的對抗,而減少或中斷各種惠台措施與交流活動,與台灣官方種種企圖阻隔兩岸民間正常交流的舉措,兩者在心態與行為上可說是高下立判。
 
  我認為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方面,“民心融合”絕對是優先要務,而善用兩岸之間的文化聯繫,將可使相關工作的推動事半功倍,也就是必須加大文化交流的廣度與力度,包括宗教文化、藝術文化、學術文化、民俗文化、文化創作(創新)等方面的交流互動,都應該投入更多的資源與心力。兩岸目前正面臨近年來最為嚴峻的情勢:外部有美國企圖透過中美貿易戰與拉攏民進黨政府,拉遠台灣與中國大陸的距離;內部有民進黨政府惡意操弄民意,煽動民眾“仇中”與“抗中”的情緒。這種敵意的螺旋式上升,若無法有效加以遏止與扭轉,只要任何一方稍有不慎,便極有可能發生擦槍走火的意外,進而使整個情況逐步升級到無法收拾的狀態。因此,民心的趨向是極其重要的關鍵因素,如果兩岸民心能夠融合,透過理性與善意的交流溝通,增加彼此的理解與認同,就可以降低敵意,在必要的時候發揮降溫與煞車的效果。
  
  台灣與中國大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在兩岸之間深厚的文化聯繫事實與多數民意贊成以“九二共識”為前提,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情形下,台灣不應該盲目地與中國大陸進行非理性的對抗,兩岸民眾更沒有將對方當作敵人的理由。我相信只要兩岸民眾持續進行交流互動,必然能夠體會彼此的理性與善意,也能了解到兩岸是一家人,是一個無法分割的“利益共同體”的事實。透過兩岸更進一步的文化聯繫與民心融合,必然能夠扭轉兩岸關係惡化的情勢,為兩岸和平互利的未來,爭取更多發展的時間與空間。

  (作者陳柏光,中華民族致公黨主席)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