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觀察

社評:歐洲共同安全防務機制仍將會一盤散沙

2024-02-27 00:02:45
  中評社北京2月27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俄烏戰爭激發了歐洲國家共同安全意識。所謂共同安全防衛機制重新提上了歐洲國家議事日程。不過,作為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源地,歐洲國家建立共同安全機制,是典型的一盤散沙。

  首先,地區衝突的核心是爭奪勢力範圍。從兩次世界大戰的教訓來看,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爆發大規模的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國家為了轉嫁危機,一定會對外擴張,世界大戰不可避免。

  從這個角度來看,歐洲國家建立共同防禦機制,各國肯定是各懷心思。美國之所以能夠長期在歐洲駐扎軍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歐洲國家地域狹小,市場容量有限,在市場競爭中,一定會爆發衝突。美國的軍事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和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確保歐洲國家之間不會爆發大規模衝突。

  雖然法國總統對建立統一軍事防務機制興趣盎然。但是,法國與其他歐洲國家的關係十分微妙,一旦涉及市場利益,歐洲聯盟內部不可能達成一致意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歐洲成員,為了減少自己的安全負擔,紛紛削減防務開支。美國實際上已經成為了歐洲國家的“保護傘”。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充分意識到,歐洲國家對美國的軍事依賴越來越嚴重。要求歐洲國家增加軍費開支,分攤北約的軍事費用。可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德國等北約國家拒絕提高自己的軍事預算水平,美國總統威脅退出北約。

  俄烏戰爭爆發之後,北約的歐洲國家空前緊張,他們擔心俄羅斯勢如破竹,擴大自己的版圖。因此,緊緊地團結在美國的周圍,對俄羅斯實施嚴厲制裁措施。美國借此機會強化在歐洲地區的軍事存在,實現對整個歐洲地區分而治之的戰略目的。

  美國使歐洲國家意識到,必須加強防務開支。不論是德國還是法國,無論是東歐國家西歐國家,都不約而同地加強戰備,目的就是要保護本國的安全。可是,由於歐洲國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在爭奪市場和勢力範圍方面,沒有絲毫推讓的空間,因此,建立共同安全防務機制缺乏共識。

  當然,如果美國離開歐洲,歐洲國家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維護國家安全,那麼,歐洲國家有可能會在主權原則基礎之上,建立共同的防務機制。但是,即便形成了軍事情報交流系統,組建了軍事防務組織,也未必能實現和平穩定。

  究其原因就在於,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對外擴張是必然選擇。既然如此,歐洲資本主義國家怎麼可能在共同防務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呢?表面一套背後一套,很可能是未來歐洲國家防務合作的常態表現。歐洲國家出於共同的戰略目的,可能會組建防務機構,但是在具體行動中,很可能會各自為政。

  總而言之,資本主義的擴張屬性決定了,歐洲國家的共同防務機制徒有其表。法國等一些國家主張設立軍事防務機構,形式上的意義大於實質的意義。美國正是利用歐洲國家資本主義的特點,在歐洲地區製造緊張局勢,強化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進而通過出售美國的軍火,達到直接或者間接控制歐洲國家的目的。

  其次,複雜的地緣政治戰略,使得歐洲國家同床異夢。正如一些外交家們所指出的那樣,歐洲已經一分為二,西歐是“老歐洲”,而東歐則是“新歐洲”。它們之間的關係是相互利用的關係。西歐國家希望擴大在東歐國家的市場影響力,而東歐國家希望借助於歐洲聯盟發展經濟。表面上雙方各有所需,但是在具體實踐中,西歐國家希望向東歐國家傾銷工業制成品,而東歐國家希望向西歐國家出售更多的農產品,複雜的商業利益關係,使得歐洲聯盟成員可以暫時擱置分歧,達成一致意見。可是,無論是在經濟發展戰略問題上還是在地區安全問題上,歐洲國家內部矛盾重重。

  東歐國家希望借助於東方國家先進技術和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西歐國家百般阻撓。西歐國家希望歐洲聯盟吸收東歐國家擴大市場規模,獲取更多的利益。東歐國家加入歐洲聯盟之後,並沒有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東歐國家大量剩餘勞動力進入西歐國家,客觀上給西歐國家帶來了社會壓力。歐洲聯盟內部的東西矛盾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浮現出來。

  北約向東擴張,是美國的地緣政治戰略。北約的歐洲國家之所以唯美國馬首是瞻,是希望借助於北約向東擴張,減少自己的安全的壓力。俄羅斯發動戰爭,就是要阻止北約東擴,通過控制烏克蘭東部肥沃的土地和現代化的工廠,建立緩衝區。俄烏戰爭增強了歐洲國家建立共同防禦機制的緊迫性。可是,美國的存在,使得法國等一些歐洲國家提出建立共同防禦機制的建議變得荒謬可笑。是否在北約之外建立歐洲自己的軍事防務機制,居然成為爭論的話題,究其原因就在於,歐洲許多國家已經成為美國的附庸,他們寧願支持北約繼續向東擴張,也不願意在歐洲建立共同防務機制,究其原因就在於,“遠交近攻”使得東歐一些國家希望借助於美國的軍事力量,在歐洲制衡西歐。西歐國家認為美國的軍事存在,客觀上削弱了歐洲自身的防務能力,但是,他們強化共同防務機制的目的,是為了重新啟動自己的軍事工業體系,向東歐國家出售更多的武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國地緣政治戰略的確起到了分化歐洲的作用。

  第三,戰爭還是和平,這不是許多歐洲國家能夠選擇的問題。主權概念之所以誕生於這片大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歷史上歐洲城邦國家林立,彼此戰爭不斷。戰爭還是和平,往往不取決於自身的國家發展戰略,而取決於鄰國的發展戰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歐洲許多國家在安全問題上並沒有自主權。

  美國之所以能夠長期在歐洲存在,根源也就在於此。換句話說,歐洲本來就是一盤散沙,星羅棋布的地緣政治格局,使得歐洲國家普遍缺乏安全感。依靠自身的力量,建立共同安全防衛機制,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是,出現大國沙文主義。歷史的經驗教訓以及當前的經濟困境決定了,絕大多數歐洲國家對於建立共同安全防務機制缺乏興趣。一旦建立共同安全防務機制,可能出現的結果是,共同安全防務主導權牢牢地控制在法國、德國等大國的手中,歐洲中小國家仍然處於被動地位。既然如此,為何不能讓美國在北約發揮作用,依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維護歐洲國家的安全呢?

  對於歐洲許多中小國家而言,美國的軍事存在,不會對自身構成威脅,而近在咫尺的歐洲大國,隨時有可能會損害自身的利益。從這個角度來看,東歐一些國家之所以唯美國馬首是瞻,反對法國提出的共同防務機制,實際上是擔心在歐洲聯盟內部成為“被統治者”。

  既然注定必須成為大國的馬前卒,選擇跟隨美國,或許對歐洲中小國家最為有利。從這個角度來看,歐洲共同防禦機制或者歐洲共同軍事防務機制短期內很難形成。即使在法國等一些國家的主導下建立了相應的機構,要想從根本上實現共同防務戰略非常困難。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秘書長之所以選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的官員擔任,是因為美國已經意識到,北約的歐洲國家之間矛盾重重。美國可以充分利用歐洲國家之間相互不信任,進一步牢牢地控制北約。北約秘書長不可能由歐洲大國的領導人出面擔任,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或者荷蘭等一些中小國家的官員擔任北約的秘書長。這樣做既可以避免北約的歐洲國家之間矛盾不斷激化,同時又可以強化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存在,便於通過北約牢牢地控制歐洲軍事局勢。

  共同安全防禦機制只不過是歐洲國家瓜分軍火市場的借口而已。既然美國可以通過俄烏戰爭輕而易舉地分化歐洲,那麼,即使歐洲國家建立了共同防禦機制,也未必能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共同安全防禦機制。法國之所以熱衷於建立共同防禦機制,實際上是希望出售更多的軍事裝備。可是,法國與德國之間的矛盾決定了,即使建立了共同防禦機制,究竟是法國起到領導作用還是法國與德國共同發揮領導作用,人們還不得而知。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大國主宰歐洲軍事防務的格局沒有發生改變。對於絕大多數歐洲國家而言,強化與美國的軍事合作,一方面可以避免被歐洲的鄰國欺壓,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強化與美國的軍事合作關係,向美國出口更多的商品。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