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觀察

社評:美國對華政策以競爭名義搞對抗

2024-03-07 00:04:56
  中評社北京3月7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2024年3月1日接受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採訪時強調,電動汽車就好像是裝在輪子上的蘋果手機,可以採取包括“生物識別信息”在內的大量數據,“可以想象一下這樣一個世界:美國道路上300萬輛中國汽車,它們每時每刻都在收集數百萬美國人的數據,並將這些數據傳回到北京”,“那太可怕了”,“北京可以讓它們同時熄火”。

  這是美國為了遏制中國電動汽車在美國市場上銷售,而發起的輿論攻勢。此前美國總統拜登就曾經要求政府對中國製造的互聯網絡汽車展開調查。美國商務部長受訪所發表的講話,透露出來的信息非常豐富。首先,她在無意中向人們展示了美國蘋果設備的“安全性”,讓人們意識到,美國蘋果公司生產的設備,究竟有“多安全”。其次,這位美國政府官員肆意渲染電動汽車信息遙控作用,人們不妨展開聯想,假如美國電動汽車在中國市場銷售或者美國的其他機電產品在中國使用,可能出現怎樣的可怕場景。換句話說,美國很可能會利用電子設備,控制美國的產品,搜集中國消費者的信息,並且在必要的時候,停止電子設備的運作。最後,數據安全是中美合作的重要項目,兩國曾經一度達成共識,期望在人工智能等數字產品領域開展合作。美國商務部長的觀點從一個側面說明,美國擔憂數據交流可能構成安全威脅,但是,美國又千方百計地要求中國開放自己的數據市場,迫使在美國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交出有關數據包。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美國的所謂競爭,實際上就是唯我獨尊。

  中國始終不願意把中美關係定義為競爭關係。但是客觀事實說明,無論是美國的國家性質還是美國的國家戰略都決定了,競爭是美國深入骨髓的基因。從積極的層面來看,這說明美國是一個充滿進取精神的國家。但是從消極的層面來看,這說明美國所謂的合作意味著競爭,而競爭就意味著對抗。美國所謂對華政策的“合作、競爭、對抗”,歸根結底,就是打著競爭的幌子,拒絕合作,以競爭的名義搞對抗。

  所以,在處理中美關係問題的時候,不能一廂情願,而應該放棄幻想。中國領導人曾經說過“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鬥爭應該成為中美關係發展的主題。鬥爭不僅包括反對美國的霸權主義、反對美國的大國沙文主義,反對美國的麥卡錫主義、門羅主義,鬥爭還包括反對美國在經貿領域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處理中美經貿關係問題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市場原則爭取主動,以競爭實現優勝劣汰。

  首先,中國必須充分意識到,美國之所以對中國發起貿易戰,主要原因就在於,美國意識到,在貨物貿易競爭中,美國處於明顯的劣勢。美國試圖通過所謂市場替代,削弱中國的競爭力,保護美國市場。這一方面充分反映出,美國在正常貨物貿易關係中,已經逐漸失去了主導地位。另一方面充分說明,美國試圖通過破壞中美貿易關係阻礙中國的發展。

  不過,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利潤的追逐,使得美國這個資本主義國家,不論發展到哪個階段,都無法擺脫市場經濟的桎梏。美國希望借助於政府的力量,阻礙中美經貿關係的發展,但是,只要中國繼續保持優勢並且不斷地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那麼,中國在中美經貿關係發展過程中就會處於主動地位,中美經貿關係不會因美國政府的遏制政策而徹底消失。

  最簡單的例子是,現在美國中小商人已經找到了繞開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有效途徑。具體的方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通過第三方市場,發展轉口貿易。第二,通過出口零部件,繞開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制裁清單。第三,借助於電子商務,通過郵寄的方式,化整為零,向美國出口商品。美國已經注意到,隨著商品零售應用程序在美國推廣,越來越多美國消費者特別是美國鄉鎮消費者借助於中國消費網絡應用程序購買商品,他們以低廉的價格採購商品,然後尋求從北美地區的倉庫獲得商品。可以這樣說,美國消費者正在以“游擊戰術”擊破美國政府設置的重重障礙。

  或許是注意到美國網絡郵寄商品激增,美國政府試圖通過制定有關政策,限制從中國進口消費品。但是,只要中國商品具有足夠的吸引力,相信美國消費者會通過其他渠道,繼續促進兩國貿易關係發展。

  其次,對於美國的咄咄逼人,中國始終強調息事寧人,不願意在中美經貿關係問題上,出現激烈的摩擦。中國希望美國政府意識到,兩國經貿關係發展合作雙贏,阻礙兩國經貿關係發展,不利於美國經濟的發展。可是,美國政府對中國實施制裁措施完全是出於政治考慮,而不是從中美經貿關係發展的角度出發,妥善處理分歧。既然如此,不鬥爭就意味著放棄自己的權利,不鬥爭就意味著沒有力量。衹有在鬥爭中尋求共識,兩國關係才能平穩發展。

  中國應當充分意識到,美國政府在處理兩國經貿關係問題上,習慣於無中生有,造謠滋事。到目前為止,美國政府沒有舉出任何一件產品數據傳輸到中國,危害美國的國家安全。到目前為止,美國也沒有提出任何一個案件,證明中國產品危害美國的國家安全。美國政府官員以莫須有的罪名,阻礙中美經貿關係發展。中國應當要求美國政府拿出足夠的證據,證明中國產品對美國安全構成威脅。

  假如美國政府官員提不出有效證據證明中國產品對美國安全構成威脅,中國完全可以如法炮製,請君入甕。中國不應對美國顯而易見的荒唐言論置之不理,中國也不應該因為美國聯邦政府官員信口雌黃而坐視不管,中國應該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開展針鋒相對的鬥爭,因為衹有這樣,才能使美國消費者意識到,美國政客阻礙中美經貿關係發展的言論荒唐之極。

  競爭是美國對華政策的主基調。而鬥爭應該成為中國對美關係發展的基本立場。在鬥爭中贏得勝利,在鬥爭中擴大共識,在鬥爭中尋求團結,在鬥爭中爭取主動。衹有鬥爭才能讓其他國家意識到,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花樣翻新,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就是要遏制中國的發展。衹有鬥爭才能使美國的消費者意識到,美國官員的花言巧語,無法包裝美國競爭失敗客觀事實。衹有鬥爭才能讓世界各國人民充分意識到,美國的所謂競爭、合作,只不過是美國衰弱的表現。把對抗包裝為競爭,無非是希望先聲奪人,以勢壓人,根本無法掩蓋美國外強中幹的實質。

  中國人民對中美關係發展寄予無限美好憧憬。這是中國人民善良的表現,也是中國的世界觀。中國希望美國人民過上幸福的日子,中美兩國和平相處。但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美國發達是建立在殖民掠奪和霸權基礎之上。美國總統公然地宣布,如果中國人民過上美國人民那樣的生活,地球將無法承受。這是一種赤裸裸的美國優先和種族優越論,是美國霸權主義的自然流露。既然如此,中國人民為了美好的生活,就應該堅決鬥爭到底。

  最後,中美關係並非一成不變。不同階段中美關係會呈現出不同的形態。中國積貧積弱的年代,美國為了實現自己的全球戰略利益,曾經與中國並肩作戰,打敗法西斯主義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改革開放年代,美國試圖改造中國,擁有這個世界最大的人口市場,積極與中國開展合作,同意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可是,等到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從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現代化建設日新月異的時候,美國朝野產生了深深的焦慮。他們擔心中國取而代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中國反復說明,和平發展,是中國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走霸權主義的道路,“國強必霸”的邏輯在中國行不通。中國不會爭奪勢力範圍,中國認為地球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可是,由於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美國把中國視為唯一有能力戰勝美國的戰略對手,使出渾身解數,對中國實施遏制政策。

  美國打著競爭的幌子,在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對中國實施全方位地遏制戰略。既然如此,如果中國仍然停留在過去的時代,而沒有調整自己的對美政策,那麼,在處理中美關係問題上有可能會處處被動,甚至有可能會被美國牽著鼻子走。

  所以,中國必須充分意識到,解決中美關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必須與時俱進,調整中國的對美方針政策。第一,必須考慮到,美國的對華戰略是以競爭為旗號,以對抗為目的,試圖將中國置於死地。中國必須堅決鬥爭。第二,必須考慮到,美國的對華戰略具有欺騙性,美國正在國際社會散布謠言,試圖通過分裂中國,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歐洲議會通過的有關中國報告,赤裸裸地分裂中國。假如沒有認清美國及其戰略盟友的本質,而只是停留在口誅筆伐階段,沒有採取實際行動,構築銅墻鐵壁,那麼,中國內部有可能會出現問題。第三,必須考慮到,美國對華政策具有進攻性,必須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針對美國的進攻,防守反擊,因為衹有這樣,才能使美國意識到,中國人民眾志成城,不會被美國的咄咄逼人氣勢所壓倒。處理中美關係,既要謙虛謹慎,更要不卑不亢。衹有關鍵時刻,挺立潮頭,勇於搏擊,才能站穩腳跟,取得勝利。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