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觀察

社評:公共預算支出反映中國社會發展方向

2024-03-12 00:06:21
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中評社北京3月12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2024年中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28.5萬億元人民幣,增長4%,財政赤字率3%,全國財政赤字規模4.06萬億元人民幣。

  教育支出規模最大,達到42906億元人民幣。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排在第二位,達到41384億元人民幣。農林水利、衛生健康、城鄉社區、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均超過20000億元人民幣。除此之外,文化旅遊體育和災害防治支出18773億元人民幣。外交國防支出17552億元人民幣。公共安全支出14906億元人民幣。債務利息支出12746億元人民幣。科學技術支出11541億元人民幣。住房保障支出8411億元人民幣。資源勘探工業信息支出8380億元人民幣。節能環保支出5580億元人民幣。

  中國實行分稅制。中央財政收入,相當一部分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轉移給地方政府。中央本級財政支出4.1萬億元人民幣,轉移地方支出在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占70%。

  分析財政預算報告,人們就會發現,中國式現代化落實到財政預算資金分配方面,國家財政支出的重點,用於改善民生。首先,教育是根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提高人民的素質。增加教育支出,就是要通過提高全民的素質,實現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

  教育支出規模最大,增長幅度超過4%。說明中國在教育資金投入方面,真抓實幹。可以肯定,未來中國教育,不僅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同時也是結構合理、水平不斷提高的教育。解決中國教育發展問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辦好基礎教育。隨著中國城鎮化步伐加快,城鎮中心小學教育質量不斷提高。但是,在廣大中西部地區,教育不平衡現象仍然存在。教育資源均等化貫徹落實,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當前我國許多地方採取“輪換教師”的方式,解決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問題。一些地方通過修建寄宿學校,解決偏遠地區中小學生上學難的問題。所有這些都需要增加教育投入。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國家投資修建的寄宿學校,設施完善。湖北省咸寧市為瞭解決教師輪換問題,購置專門的交通工具,方便優秀教師到偏遠地區的學校從事教學工作。

  第二,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實現教育資源的均等化。在我國甘肅、青海一些學校,學生借助於現代教育網絡,可以與北京、上海中小學的學生們同上一堂課。疫情期間,中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網絡課堂,通過遠程教育,確保學生成長關鍵階段,繼續接受良好的教育。

  第三,加大對師範院校的投入,培養更多優秀教師,解決師生之間比例不合理問題。絕大多數鄉村小學,已經實現了小班制。在許多城市教師和學生的比例甚至超過了一些發達國家。國家實行師範教育免費制度,許多考生踴躍報名參加師範院校教師資格考試,中國教師規模世界第一。

  第四,大力興辦職業技術院校,培養“大國工匠”。中國職業技術院校的優秀學生在國際職業技能比賽中,多次獲得大獎。許多地方特別是一些發達地區職業技術院校的水平趕上甚至超過少數發達國家,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超過普通高等院校。職業技術教育成為中國教育發展的亮點。各級地方政府大力興建職業技術院校,培養急需人才,支持企業、非政府組織興辦職業技術院校。貴州茅台集團組建職業技術學院,培養獨具中國特色的釀酒微生物專業人才。我國許多群眾團體設立自己的職業技術院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在人才市場受到歡迎。

  第五,國家對高等院校實施分類改革,除了少數綜合性大學之外,將更多資源分配到專業性強的高等院校,建設一流的大學和一流的學科。可以肯定,未來中國將會圍繞著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技術設置更多的專業。國家將逐步改變高等教育評價機制,鼓勵高等院校的教師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鼓勵高等院校將更多的資源用於培養國家急需的人才。國家高等教育將實現數量和質量同步發展。

  其次,增加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建立獨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一些學者曾經擔心,中國是否會成為一個福利國家,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是否會產生惰性,導致生產成本增加,政府社會保障壓力加大。現在看來,發展的目的,是為了改善民生。增加社會福利,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就業問題,政府責無旁貸。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制度,通過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將各類社會保險納入法律規範之中,確保中國居民都能享受到社會保險待遇。按照法律規定,中國實行社會保險分類管理。今後將會通過中央統籌,解決社會保險基金收支不平衡的問題。為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中央政府專門設立社會保障基金,將一部分國有資本劃歸社會保障基金,用來解決中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問題。

  第二,未雨綢繆,一方面通過修改實施社會保險法,將城鄉居民、城鎮職工、國有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社會保障體系並軌,盡快實現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均等化。另一方面,加快全國統籌改革,解決少數地區社會保障資金不足問題。對於東北老工業基地社會保障基金支出所面臨的缺口問題,國家千方百計地籌措資金,提高退休職工的退休福利待遇。對於少數經濟欠發達地區社會保障資金籌措困難的問題,國家通過機構改革,一方面減少政府開支,將節約的資金用於提高退休人員的養老福利待遇。另一方面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確保欠發達地區的退休職工和城鄉居民同樣可以享受基本社會保障福利。

  第三,建設就業保障系統,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等法律,增加崗前培訓資金投入,加大職業培訓力度,提高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增強他們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禁止一些企業特別是一些外資企業採用勞務派遣方式,損害勞動者的基本權利。針對電子商務發展中物流配送人員的勞動保障問題,國家出台相關政策,解決物流配送人員吃飯休息問題,降低他們的勞動強度,改善他們的勞動條件,提高他們的福利待遇。總而言之,國家在社會保障和就業方面加大投入,對於保護勞動者的積極性,貫徹按勞分配的原則,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最後,中央公共預算支出中,相當一部分屬於剛性支出。其中外交國防、公共安全和債務利息支出必不可少。隨著國際形勢變化,中國為了加強對海外公民和企業財產保護,必須投入更多資源,提高外交國防能力。中國外交和國防預算支出為17552億元人民幣,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為了切實保護中國公民和中國企業的海外權益,在一些動亂地區,中國必須“仗劍經商”。建設強大的國防,不僅是中國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世界和平發展的必要之舉。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將會在維護地區和國際安全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利息支出達到12746億元人民幣。這是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實現經濟發展必須付出的代價。中國長期堅持量入為出財政政策,盡可能減少外債。近年來,為了應對複雜嚴峻多變國際形勢,實現經濟穩定增長,中國實行赤字財政政策。但是,中國財政赤字率衹有3%,與許多發達國家相比,財政赤字規模相對較小。今後可以考慮通過增加國內發債,鼓勵居民購買國庫券,一方面解決財政赤字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居民的收入。減少不必要的外債,適當增加內債,對於緩解中國債務利息壓力具有積極的意義。

  財政預算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反映一個國家的社會性質,反映一個國家的發展前景。分析中國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結構,人們就會發現,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一般公共預算、國有資本預算、主權基金預算和社會保障預算共同構成中國財政預算體系。透過一般公共預算開支,人們會發現,執政為民的理念在財政預算中得以充分體現。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