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觀察

社評:香港迎來一國兩制實踐的歷史新起點

2024-03-25 00:11:13
李家超3月22日簽署《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並於23日正式刊憲生效。(來源:特首辦)
李家超3月22日簽署《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並於23日正式刊憲生效。(來源:特首辦)
香港立法會3月19日全票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並於昨日正式刊憲生效。
  中評社香港3月25日電(評論員 林艷)香港立法會3月19日全票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並於23日正式刊憲生效。這意味著延宕26年之久的香港基本法本地立法終告完成,香港維護國家安全制度體系自此補上最後一塊短板。我們認為,此次23條立法的完成,是香港回歸後的一個重大裡程碑,標誌著香港“一國兩制”實踐來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第一,以《基本法》所有規定終告落實為標誌,香港“一國兩制”憲制秩序來到了新的歷史起點。

  回顧歷史,“一國兩制”最初是由一個偉大的構想,演變為一整套法律制度,再派生出一系列政治實踐的。其中,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的特區憲制秩序,居於這套法律制度的核心。憲制秩序的意義在於,任何時候不管“一國兩制”在實踐中“是什麼樣”,它“應該是什麼樣”早已被憲制秩序所明確規定。因此,將實踐與這些規定參照起來看,“一國兩制”落實得好不好、有沒有變形走樣,誰在變形走樣,一目了然。

  《基本法》第23條明確規定,香港應就維護國家安全自行立法。然而,這一規定回歸後落空了26年,從某種意義上講,在此期間的香港,並沒有完整全面地施行基本法的所有規定。我們知道,《基本法》曾被鄧小平譽為“具有創造性的傑作”,其起草委員會涵蓋了當時內地和香港法律精英,起草過程前後歷經四年零八個月。這樣一部法律,既要充分授權新生的特區以高度自治的權利,又要賦予其與之相平衡的義務,文句措辭可謂千錘百煉,一點也從不能多,一點也不能少,對此,參與基本法起草的廉希聖教授曾將其形容為“一字千金”。 同時,他也指出,鄧小平先生當年已預料到香港回歸後不會一直平穩,23條正是國家為保護香港穩定發展而訂下的條例。我們看到,回歸後香港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一度愈演愈烈,從反面證明了先賢的遠見,深刻告訴我們,對於這部“一字千金”的法律整整缺失一條來執行,對於這樣一項事關全局的重大條款長期擱置、乃至視而不見,必將導致“一國兩制”實踐中特區權利與義務的失衡,必將給香港繁榮穩定造成重大損害。

  長期以來,不少反中亂港分子不斷攻擊抹黑中央在“一國兩制”上“變了”,但他們不會也不敢說,因為他們的阻撓,香港特區並沒有全面落實基本法的所有規定,香港的“一國兩制”根本就不是“完整版”。“完整版”都談不上,何談“變”?“變”為完整版,何談“害”?其立論之荒謬可見一斑。今天,隨著23條本地立法的完成,香港基本法的所有規定終告完整落實,特區的憲制秩序終於全面歸位,恢復到制度設計之初“一國兩制”原本該有的樣子,這必將為香港“一國兩制”實踐長期不變、行穩致遠奠定堅實的制度法律條件。

  第二,以香港社會平穩接受23條本地立法為標誌,香港市民政治成熟度來到了新的歷史起點。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此次23條本地立法,香港社會充分表現出了理解與支持,香港從政團、社團到商會、專業團體等數百個各階層、各級別的代表性團體組織紛紛發聲支持立法。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梳理香港社交媒體以百萬計的涉23條議題的輿情數據更發現,網民討論的熱度遠低於該議題在修例風波退潮初期、以及港區國安立法決定通過後所造成的峰值。此外,儘管海外反對勢力使盡渾身解數惡意中傷23條,其在本地輿論場所取得的關注度比重也沒有過半。所有這些,都足以說明香港社會已經基本形成接納、認同23條立法的主流民意。

  回顧26年來香港市民關於23條立法的心路歷程,這樣的結果難能可貴,市民的政治心態走向成熟令人欣慰。我們難以忘記,2003年,因為種種原因,香港社會對當時正在進行的23條立法抵觸強烈,引發了回歸以來最大規模的遊行,此後立法被迫長期擱置。此後香港政治高熱愈發嚴重,直至發展至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的“攬炒”橫行、“黑暴”肆虐,大數據也顯示,當時香港社交媒體對23條的接納度達到歷史低點。2020年國安法出台,香港主流民意總體接受,但也存在一些雜音,只是由於中央立法性質,沒能掀起什麼實質性波瀾。而時至今日,香港社會能夠自己在高支持度下完成了本地立法,這無異於實現了一個民意的“U”型反轉,顯示出市民的政治心態呈現出了典型的“微笑曲線”。

  回想當年,港英撤退前以一系列激進改革措施突然“還政於民”,讓在其壓制下長期沒有政治權利、缺乏政治歷練的港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匆匆走上所謂“民主之路”,這是社會政治心態非理性的開端。那時,中央之所以把23條這樣重要的條款交由香港自行立法,正是反映了當時香港社會心態尚不成熟、對維護國家安全存在疑慮的實際情況,但更深層的,是中央深信香港社會最終能夠在“一國兩制”實踐中成熟起來,主動正確履行港人治港的責任,主動維護“一國兩制”國安底線。這些年來,儘管香港經歷風風雨雨,其中有些教訓還很深痛,但市民的政治心態歷經26年,終究還是走出了當年港英的劇本,逐步走向成熟。我們認為,無論是國家意識、國安意識增強了也好,是政治參與回歸理性、更加關心發展問題了也好,是透過親身見證體會國安法的實際操作而不再相信反中亂港分子的煽惑也好,無論是哪一種理由接受23條立法,都是值得肯定的,都是政治心態成熟的表現。“一國兩制”最終還是靠人來實踐的,市民擁有良好的政治心態,必將為高度自治、港人治港提供更加堅實的社會條件。

  第三,以香港國家安全短板徹底補齊為標誌,香港經濟發展來到了新的歷史起點。

  23條立法順利通過後,困擾香港多年的兩大問題已經徹底解決。一是針對“愛國者治港”得不到落實的問題,通過這段時間,在特區層面完善了選舉制度,在地區層面重塑了區議會制度。二是針對國家安全不設防的問題,通過這段時間,在國家層面出台實施香港國安法,如今在特區層面又有了香港國安條例。這些舉措上下結合,構築起了“一國兩制”下特區維護安全穩定的制度體系。這一體系的建立,意味著香港的安全問題已經有了一套可以依靠和信賴的既定規程,而接下來的重點就是一心一意謀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對於世界上任何地方而言,解決安全問題都不是解決發展問題的充分條件,對此應客觀看待,不可操之過急,期望過高,還需一步步努力前行。但同時,解決安全問題又總是解決發展問題的必要條件,特別是對香港來說,過往的經濟奇跡歷來是在專注發展中創造的,這已為實踐所證明。回顧香港開埠以來的歷史,只要政治環境穩定,香港的發展潛力就強,港人拼發展的勁頭就足,效果就好,一些長遠性的重大規劃就能得以施行。總而言之,隨著安全問題的解決,儘管時代在變,香港發展的外部環境在變,但香港已經從泛政治化的漩渦中走出,回到了原本擅長的發展模式和路徑,能夠充分釋放發展潛力、在變局中做到最好的自己,單憑這一點,我們就有理由對香港的發展充滿期待。

  還要看到,沒有安全就沒有發展,沒有發展也難以有長久的安全。“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繁榮”與“穩定”缺一不可。特別是回歸以來,所有人的關注點都是香港如何“安下來”“穩下來”,認識是相對充分的,思路是相對清晰的,而當這些人們多年關注、長期奮力解決的問題都得到解決之後,發展的問題則是嶄新的大考,在前進道路必然要面對過去不曾遇到過的新問題、新挑戰,這也呼喚著所有“一國兩制”持份者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共同努力,以有效拼經濟、謀發展為香港長治久安創造更加堅實的發展條件。

  總之,23條立法的歷程,也是26年香港“一國兩制”實踐的航船一路劈波斬浪的歷程。今天,當這艘航船來到新起點、開啟新航程,確實令人興奮和期待!起點不是終點,前路不會沒有風雨和暗礁,但香港已經駛出“紅海”,駛入“藍海”,帶著高懸的制度之帆,勁吹的正氣之風,牢固的安全之板,未來香港“一國兩制”的航船一定能夠行穩致遠!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