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國廣角

“去風險”才是最大風險

2023-06-03 15:03:09
  中評社北京6月3日電/據新華網報導,美國口頭上以所謂“去風險”替代“脫鈎論”,行動上卻繼續拼凑著“去中國化”的“遏制拼圖”。七國集團峰會剛開完,美國近日又召集“印太經濟框架”部長級會議、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會議,目的還是拉攏盟友打造排除中國的“平行體系”。這種以“去風險”之名分裂世界的做法,給深度交融的全球經濟帶來巨大風險。

  概念是思維的基礎,美國推銷所謂“去風險”概念,是在誤導國際社會朝著它所希望的方向思考並得出對其有利的結論。美國召集國際會議,反復在“去風險”框架下推動遏制中國議題,目的就是要把中國與“風險”劃上等號,誘拉盟友從過去因美國壓力與中國“脫鈎”的被迫狀態,轉為主動“去風險”進而“去中國化”的自發狀態,為美國實現其整體對華“脫鈎”遏制戰略打助攻。

  是“去風險”還是“脫鈎”,不要聽美國怎麼說,關鍵是看它怎麼做。

  所謂“去風險”的實質,美國媒體說得很直白。《外交事務》雜誌近期刊文指出,美國力推“去風險”概念,實際上就是從三個方面限制中國:限制中國在關係國家安全的戰略領域的能力,例如芯片;限制中國在關鍵原材料及其加工上的地位,例如稀有金屬;限制中國市場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說到底,“去風險”核心就是打造針對中國的“小院高墻”,搞更加精細化的“斷鏈脫鈎”,意在排擠打壓中國,維護美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中心和壟斷地位,所以“去風險”是假,維護霸權是真。

  名為“去風險”,實為“去中國化”,甚至是“去全球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形成和發展,是市場規律和企業行為共同作用的結果,美國為限制中國發展將經貿問題政治化,脅迫誘拉一些國家限制對華出口,衝擊全球產供鏈穩定。然而,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製造業第一大國,世界離不開中國。美國脅迫他國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不僅嚴重干擾全球市場正常運行,更加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混亂,引發國際規則競爭與衝突,對經濟全球化造成巨大衝擊。

  對於“去風險”引發的全球風險,國際社會已經發出嚴厲警告。新加坡副總理黃循財指出,有關針對中國“去風險”而非與之“脫鈎”的聲音,同樣會導致更加碎片化和“脫鈎”的世界經濟,“一個碎片化的全球經濟將把世界分裂為相互競爭的區域集團。貿易、投資、思想的傳播將會減少——而這些都曾是幫助我們實現經濟進步的關鍵因素”。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則認為,開放的全球貿易使各國受益,全球貿易投資的“脫鈎”,將進一步拉高世界經濟當前的“發熱曲線”,表現為高通脹、高債務和低增長。

  那麼,美國以“去風險”為名推動“去中國化”行得通嗎?答案是否定的。美國至少難過“三關”:首先,對於企業,美方要人為改變中美企業互利的市場格局如逆水行舟,畢竟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企業是追求利潤的,不會完全按照政府指揮而違背市場規律;其次,對於消費者,離開“中國製造”,意味著更高物價、更高通脹率;最後,對於盟友,美國企圖拉上它們共同遏制中國,但對於歐洲國家在內絕大多數國家而言,這不僅不符合其利益,而且會付出高昂的機會成本。

  當前,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聯繫如此緊密,與中國經濟“脫鈎”或“去風險”的代價實際上遠遠超過某些國家的預期和承受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絕大多數國家看來,中國根本就不是什麼“風險”而是機遇。正如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刊文詰問的,“哪個國家會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本身對它們會是一種風險?”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在基礎設施、市場規模、人才儲備和產業集群等方面積累了巨大的優勢,已然對全球商業力量形成一種強大的“磁場效應”,這些優勢及其蘊含的機遇必然會對衝美國打壓中國的霸權戰略。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近日訪問中國。在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的會見中,馬斯克把美中利益比作連體嬰兒,認為彼此密不可分,並明確表示反對“脫鈎斷鏈”,願繼續拓展在華業務,共享中國發展機遇。幾乎同時,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戴蒙、星巴克首席執行官納拉辛漢相繼來華,稍早還有通用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博拉到訪上海,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現身北京三裡屯……外企投資有熱度,中國開放有力度,最後的結果是操弄“脫鈎”有難度。

  無論美政客怎麼費盡心機遣詞造句,終究拗不過市場規律,割不斷產業聯繫,擋不住中外往來,更阻擋不了中國和平發展的復興之路。包圍孤立長江黃河,最終只會讓自己幹涸。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