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國周邊

做東盟與中國友好交往的使者

2023-06-05 10:23:58
東盟青年在廣西民族大學學習扎染工藝。(來源:人民日報)
  中評社北京6月5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近日,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東盟青年營在廣西、廣東舉行。來自東盟國家與中國的青年代表參加中國—東盟青年發展論壇,參訪科創企業、生態示範點,走進鄉村社區,體驗非遺項目。在7天的行程中,記者跟訪了來自老撾、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的4名年輕代表,聽他們講述對中國各領域發展的觀察、認識和思考。

  “中國的成功經驗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初夏的南寧,綠意盎然,鮮花盛開。5月17日,廣西民族大學的拓印體驗區人頭攢動。放好瓦當,鋪上宣紙,輕潤紙面,來自老撾的迪希拉·瑪尼薩坤小心翼翼地用拓包蘸取墨汁,輕輕拍打圖案。“以前體驗過不少中國傳統手工藝,上手操作瓦當拓印還是第一次。”瑪尼薩坤曾是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教務辦公室主任,目前在廣西民族大學攻讀民族教育專業博士學位。

  瑪尼薩坤十分關注如何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實現創新突破。“扎染時千變萬化的圖案呈現了中國文化的創新內核,而綠色環保的製作流程則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瑪尼薩坤一邊用橡皮筋扎住待染的布料,一邊對記者說,“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我希望以後有更多機會觀摩學習。”

  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是老撾第一家孔子學院,於2010年成立。正是那一年,瑪尼薩坤從雲南昆明的大理學院畢業,主動請纓成為孔子學院首批志願者教師。“發布培訓公告時,我們擔心報名學生不多而無法開課。沒想到,同學們熱情非常高,我們收到了1200多份報名申請。”

  如今,中老兩國民間交流互動越來越多。“很多中國人來老撾開公司、發展業務,來老撾旅遊的中國遊客也越來越多。同時,到中國留學成為很多老撾學生的首選。尤其是中老鐵路開通後,來中國上學太方便了!”在南寧開往廣州的動車上,看著窗外飛速掠過的風景,瑪尼薩坤感慨地說,“10多年前我來中國留學,經陸路從老撾首都萬象到昆明要走近兩天時間,而今兩地往來已實現朝發夕至。中老鐵路讓老撾人民邁入了快速列車時代。這個例子表明,中國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其他國家發展。”

  幾天的走訪參觀,讓瑪尼薩坤收穫頗豐。在南寧,伶俐工業園聚焦智能製造,橫州青年創業示範基地通過特色產業助力減貧,廣西民族博物館利用數字賦能保護和發揚文化遺產;在廣州,明珠現代都市農業實驗園展現現代化農業產學研合作碩果,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專注高端製造,華南國家植物園讓人如入“花園城市”……一次次走訪參觀、一個個發展案例讓瑪尼薩坤體會到,“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面發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中國的成功經驗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我要做東盟與中國友好交往的使者。”談到未來計劃,瑪尼薩坤說:“我在中國留學多年,已經深深愛上了這個國家。在中國完成博士學業後,我計劃回到老撾的孔子學院繼續工作,為兩國友好合作培養更多青年人才,為推動老中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中國減貧事業取得的成就讓人贊嘆”

  最近,一段展示東南亞特色商品的小視頻,讓印尼青年外交協會主席邁克爾·西亞尼帕爾的社交賬號收穫了許多點贊。這段視頻拍攝於南寧的中國—東盟特色商品匯聚中心,鏡頭裡,泰國榴蓮、馬來西亞燕窩、印尼小雞乾脆面、柬埔寨香米、老撾啤酒等商品琳琅滿目。

  在青年營活動期間,西亞尼帕爾時不時會拿出手機來,或拍攝風光秀麗的鄉村景色,或記錄新奇的智能生產設備,或認真回復網友留言。“我把在中國的見聞發布在個人賬號上,吸引了很多關注。世界各地的青年都對中國的發展充滿興趣,他們跟我一樣,努力探尋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經驗。”西亞尼帕爾說。

  西亞尼帕爾今年32歲,這是他第三次來到中國。談及參加青年營的初衷,西亞尼帕爾坦言,“我想瞭解中國的發展經驗,看看中國是怎樣消除絕對貧困、推動鄉村振興,怎樣鼓勵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他說,當前印尼面臨著減貧、發展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等任務,可以向中國學習發展經驗。

  “中國減貧事業取得的成就讓人贊嘆。”西亞尼帕爾表示。在“數字時代的減貧行動”分論壇上,他瞭解到,中國不斷加強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用數字技術為農業農村發展賦能;在廣西橫州現代農業產業園,他注意到,當地利用電商直播等途徑拓展農產品銷路,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中國很重視農業農村發展,因地制宜採取多種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西亞尼帕爾稱讚道。

  中國以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也讓西亞尼帕爾印象深刻。參觀南寧伶俐工業園時,西亞尼帕爾在建築材料智能生產車間停留很久。“智能生產線僅需20名工作人員,生產效率還能大幅提升,這樣的科技創新手段有效地推動了產業升級。希望東盟與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開展更多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5月22日,雅萬高鐵開始聯調聯試,為全線開通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雅萬高鐵開通運營後,雅加達和萬隆之間的鐵路運行時間將從以前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西亞尼帕爾期待,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印尼和中國之間將開展更多像雅萬高鐵一樣的合作項目,造福兩國民眾。

  “中國的鄉村振興戰略充滿智慧”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間第一香。”品嘗茉莉花酒、體驗茉莉花美妝產品……在橫州茉莉花展館內,馬來西亞青年阿斯達·庫瑪盧頻頻點贊。“這次參觀讓我瞭解到一朵茉莉花如何‘開出’一個產業,幫助農民致富。中國的鄉村振興戰略充滿智慧。馬來西亞各地也有不少特色農產品,我們可以把中國的經驗推廣到馬來西亞去。”

  庫瑪盧是馬來西亞彭亨州秘書辦公室行政部副部長,也是個歷史迷,平時很喜歡閱讀中國歷史文化方面的書籍。參加活動期間,庫瑪盧每天都會讀一讀手機裡下載的《孫子兵法》,“中國傳統文化充滿智慧,這本書對我的工作和生活很有啟發。”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2008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那次游歷像是推開一扇窗,讓我看到一個充滿魅力的中國。”庫瑪盧說,從那時開始,他就渴望更多地瞭解中國,曾多次到訪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桂林等城市。

  橫州盛產茉莉花,當地就地取材推動茉莉花產業不斷發展。幽香的茉莉花茶、輕盈的茉莉團扇、芬芳濃鬱的茉莉精油……橫州培育了多個以茉莉花為元素的本土知名品牌,帶動了一批精深加工企業開發香水、精油、護膚品等高附加值產品。2022年,當地茉莉花產業綜合總產值達152.7億元,每畝花田每年為花農增收2萬多元,帶動34萬花農致富。因花而美、因花而富,茉莉花的故事讓庫瑪盧贊不絕口,“各式各樣的茉莉製品通過電商平台遠銷海內外,還吸引越來越多遊客慕名而來。大家因種植茉莉花過上了好日子。”

  南寧青秀山峰巒叠嶂、鬱鬱葱葱,廣州華南國家植物園百花綻放、姹紫嫣紅,南沙水鳥世界流水潺潺、鳥語花香……游覽中國大地、走訪城市鄉村,讓庫瑪盧真切感受到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中國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是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他說。

  今年是中馬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建立10周年,明年兩國將迎來建交50周年。近年來,中國和馬來西亞的合作不斷走深走實:東海岸鐵路項目穩步推進、“兩國雙園”模式開創共建共享新篇章……“中企參與建設的這些項目有助於增加當地就業崗位,幫助青年人提升職業技能、拓寬職業前景。”庫瑪盧如今正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國家間合作機制,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我的研究範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造福了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希望馬來西亞與中國深化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推動共同發展。”

  “這裡的創新創業氛圍令人振奮”

  “很高興新冠疫情之後能來到中國,和中國及東盟其他國家的朋友面對面交流。”新加坡國家青年理事會青年領袖代表陳琦韵曾在中國香港留學,能講一口流利的中文。

  談起此次參訪的印象,陳琦韵用了兩個關鍵詞:“科技創新”和“志願服務”。

  在廣州市南沙區,陳琦韵體驗了安全、便捷的全無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汽車在傳感設備的支持下實時監測路況變化,自行選擇駕駛路線,“駕駛感很新奇,也很舒適。”在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陳琦韵瞭解到中國在空天科技領域的技術研發、裝備建設以及空天飛行器產業化推進等方面的情況,“讓人感到非常震撼。”在明珠現代都市農業實驗園,陳琦韵實地參觀了魚菜共生4.0、數字漁場·桑基魚塘等項目,感受科技與現代農業交融的魅力。

  “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了重要成就,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產學研深度融合,形成了積極的正向循環。”陳琦韵表示,隨著中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高端產業不斷取得突破,“中國為全球科技創新貢獻了強大動能。”

  陳琦韵曾在荷蘭等國的初創公司實習,對於創業政策非常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為青年創新創業提供了廣闊舞台。”她以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創享灣為例,從提出創業方案,到初創公司的經營運轉,再到產品的推廣宣傳,創享灣為青年創業者提供了一站式服務,幫助更多創業者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這裡的創新創業氛圍令人振奮。”

  “中國青年參與志願服務的熱情如何?”“研究生支教團有沒有短期項目?”“報名志願服務以後,有哪些培訓服務?”……青年營期間,無論是在廣西民族大學舉辦的中國東盟青年交流座談會,還是在華南國家植物園舉辦的志願服務交流座談會,圍繞如何更好地開展志願服務,陳琦韵頻頻提問。

  陳琦韵表示,志願服務代表著回饋社會的精神。中國青年踴躍參與鄉村支教、環保項目、敬老服務等志願活動,形成了良好且濃厚的志願氛圍。“新加坡也提出了‘青年行動計劃’,鼓勵青年群體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中國在志願服務領域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值得學習借鑒。”陳琦韵說。

  中國與新加坡在先進製造業、生物醫藥、新能源、人工智能產業等領域具有互補優勢。在廣州參觀期間,陳琦韵主動向記者提及新加坡與中國合作建設的中新廣州知識城項目。在她看來,這是新中雙邊合作的重要載體和創新典範。“知識城項目一直保持快速發展,目前已經兩次擴容,這樣的雙邊合作成果將進一步惠及兩國人民。”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