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香港政治

曾鈺成:一國兩制並非一邊吃掉另一邊

2017-07-22 00:33:41
曾鈺成(中)和黃梓謙(右)同場出席書展活動。(中評社 莊恭誠攝)
  中評社香港7月22日電(記者 莊恭誠)香港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昨在香港書展出席個人新書《矛盾二集》簽售會時表示,“一國兩制”設立的初衷本身就源於不同制度之間的矛盾,否則就無需“兩制”,因此“兩制”之間互相衝突是在所難免的事。他認為就長遠而言,應當給予“兩制”各自的發展空間,而非一邊吃掉另一邊,否則“一國兩制”便算不上成功。

  曾鈺成的新書《矛盾二集》收錄了其近年在報章專欄上的100篇政論時評文章,令讀者有機會回顧香港在上屆特區政府管治下的發展和爭議。他昨在香港書展簽售會上與“民主思路”理事黃梓謙一起,向讀者分享寫作心得和對時局的看法。

  一國兩制有矛盾屬正常

  對於“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曾鈺成指早年香港經濟發展優於內地,社會上有意見覺得“一國兩制”的長遠方向就是香港吃掉內地,近年隨著內地經濟發展,“吃掉論”出現了反轉。

  不過曾鈺成認為,如果無法保持本身的獨特性,香港對於國家發展的貢獻和價值將不復存在,“兩制”之間應長期保持“對立統一”的關係。他表示,“兩制”之間並不一定要你死我活,並非不能夠共存,否則現時所謂的矛盾和撕裂都將無從解決。他還指出,有時社會的向前發展正是源於矛盾的產生和碰撞,“兩制”之間的矛盾或許恰恰推動了“兩制”的健康發展,因此大家無需介意“兩制”之間互相不同之處。

  曾鈺成還指,近年“一國兩制”的實踐出現了一些狀況,有部分源於歷史進程,例如政改議題令各方陷入決戰、攤牌的狀態,但是各方對“一國兩制”的觀念卻是長期性的,將在長遠影響到“一國兩制”的發展。

  政改前夕重拾專欄

  曾鈺成從政前是中學老師,後來擔任過校長,可謂純正的文化人出身。談及寫作,曾鈺成說寫文章是自己的興趣,對此感到享受,不過亦曾試過因為自己懶惰,不止一次在答應出版社寫書的情況下食言。至於新書由自己所寫的報章專欄集合而成,他說寫專欄的好處在於定時、定期,到了截稿時間交不出稿會有編輯催促,使自己更具責任感。

  曾鈺成回憶說,自己年輕時已有機會寫專欄,當時的內容以英文學習和小品類的生活觀察為主。走上政治之路、出任議員之後,他開始撰寫時事評論類文章,直到2008年成為立法會主席後暫停,因為大眾觀念認為主席主持會議須保持中立,不能評論具爭議性的事件,否則會令人質疑是否持平。

  停寫專欄一段時間後,有報章再找到曾鈺成,並開出條件:寫什麼都行,笑話也行。對寫作充滿興趣的曾鈺成,最終在2013年重拾專欄寫作。時值政改議題如火如荼,對政改極為重視、希望方案可以在立法會得到通過的曾鈺成,最終選擇在這一最為敏感和具爭議性的議題上切入,把專欄變成了自己表達對政改意見的陣地,部分專欄文章更收錄到了新書《矛盾二集》當中。當時曾鈺成曾說,自己重視立法會主席的工作,但亦認為政改通過非常重要,因此若在一票之差方可通過政改的情況下,自己寧願辭去主席一職,奮身投票支持政改。

  如今再回想這段往事,曾鈺成認為只要專欄內容中的事實大於意見,那麼立法會主席寫文章亦並無問題。

  互聯網時代寫作難在找主題

  同場出席活動的黃梓謙去年第一次參選立法會。他認為自己在寫作和從政方面都是新人,而他在寫作過程中面對的最大困難是往往寫得太長。這令他意識到,即使讀過書、能夠在文中引經據典,也不一定能寫出精要的短文,要做到令讀者在讀到文章後短短2、3分鐘內有所啟發,是一件有難度的事。

  “寫作老手”曾鈺成如今在中文寫作水平方面可謂相當爐火純青,因為他總是能把報章專欄的長度控制在800字整。他亦承認在指定字數內充分表達意見並不容易,因此自己每寫一篇專欄文章都要耗費不少時間和精力潤色,前一天寫完後,往往要在第二天修改多次。他還揶揄說,不知道編輯是否看到了他的修改記錄。

  曾鈺成現在每星期要寫2篇專欄文章,十分考驗選取題材的能力。被問到源源不斷的靈感從何而來,曾鈺成直言在其中遇到不少困難。他說在互聯網時代,可以便捷地找到圍繞某一主題的資料,例如某一位政客曾經說過的話,都可輕易在網上找出,這與互聯網未發達的年代相比十分不同;但是要選取適合的寫作題材卻並非易事,他自己曾試過擬好一個主題後,當寫到一半才發覺觀點不足、言之無物,以至難以繼續完成,因此在他的電腦中,存有不少文章的“屍骸”,好在當日後事件得到進一步發展,這些“屍骸”或許又可派上用場,在續寫後重見天日。

  能言善辯與寫作水平

  作為從政者,能言善辯與寫作水平是否存在聯繫?黃梓謙以去年參加立法會選舉的親身經歷為例,指寫作是重要的積累過程,對議題和政策的熟悉程度、思考深度,都可從平時的寫作過程中豐富。

  黃梓謙說自己第一次參加電視辯論前十分害怕和緊張,而且去年參選時他單槍匹馬,參選名單只有自己1人,大部分辯論的準備工作均由自己一手包辦。不過當登上辯論舞台,他發覺自己的準備算是相當充分,有關議題和政策的資料和數據很多,而其他候選人的發言往往只是跟隨所屬政黨的大方針,似乎未有太多準備。他說對於在選舉辯論中充斥互相攻擊,而未能對政策展開深入探討感到可惜。

  曾鈺成則指,黃所提及的“其他候選人”未必是準備不充分,而是由於選舉辯論有時間限制,正如專欄文章有字數限制,即使候選人腦海中有很多內容想說,也不一定有足夠時間去清晰表達。他認為,寫作是一個人的單向作業,辯論則屬互動性質,候選人之間有相互來往和回應,比寫作多了一層考驗。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