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香港政治

唐英年:香港與內地合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2018-03-21 00:25:36
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前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唐英年(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3月21日電(中評社報道組)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出台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全面推進內地與港澳互利合作。習近平主席到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要求廣東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攜手港澳加快推進相關工作,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及世界級城市群。

  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前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在今年北京兩會中表示,這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契機,需要好好把握,關鍵是跟內地磋商完善合作機制,以融入新發展,迎接新時代。

  “粵港兩地是長期合作的夥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一直積極推動發展。我在擔任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時,已致力加強泛珠三角區域之間的合作,當時稱為9+2。在2009年,我率領香港工商界代表團,於兩個月內先後訪問珠三角9市,並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時任廣東省書記汪洋同志接見。其後,我也邀請了珠三角9市領導參加在香港舉行的‘香港與珠三角9市落實《珠江三角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交流會’,討論深化合作,強化各自優勢,透過相互配合,促進經濟發展,彼此合作非常融洽。”唐英年說。

  唐英年表示,在2016年,國務院將泛珠區域合作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明確要求廣州、深圳攜手港澳,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圈格局,構思具策略性及前瞻性,宏圖博大。去年10月公布的中共十九大報告更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故此,香港與內地政府需要在政策上進一步提升合作,以互惠雙贏為原則,貫徹落實中央計劃。他有以下三項建議:

  首先,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協調機制。要成功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要有切實可行的安排,並獲國家層面的居中協調。粵港澳大灣區的構思,由於涉及“一國、兩制、三關”,為了能讓政策有效落實進行,務實推進,應該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協調機制,由國家有關部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參加,統籌協調大灣區建設規劃編制。過往《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上的經驗可以借鏡參考,開啟合作大門。

  其次,簡化過境安排及促進跨境資金流動。隨著今年港珠澳大橋及廣深港高鐵即將開通運行,粵港澳三地的聯繫將會更加密切。為了進一步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暢通流動,簡化三地的過境安排,改革口岸設置、驗放等政策,提高通關效率均非常重要。在金融及經貿方面,以先行先試的原則,擴大粵港澳三地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與聯通,並實行國際通行的自由貿易政策。

  他說到,香港是舉世知名的國際城市,與紐約、倫敦及東京一樣,是其國家的國際金融及經貿中心。香港正好把累積開放的經驗,自由市場的果實與內地分享,融入國家倡議的一小時生活圈,情況媲美美國紐約都會區、英國倫敦灣區和日本東京都市圈,並在過程上扮演試點角色。

  最後,推動居民生活的配套銜接。粵港澳大灣區的土地資源豐富,在土地政策的配合下,可以為居住在珠三角的香港人建立大型社區,從而充分利用香港的人才,提供香港模式的公共服務,藉此加強三地在民生、教育、環保、醫護、治安及養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營造宜居宜業的良好環境,亦間接紓緩香港的房屋需求,並進一步拉近三地居民民心。同時,香港不少青年投入內地就讀及工作,國家可以適當放寬他們在內地購房限制,簡化就業審批規定,為香港青年創造更多機遇。

  唐英年強調,香港應該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利用自身國際城市的優勢,完善的基礎設施,自由市場的開放經驗,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促進長期繁榮。憑藉人口聚集度高、經濟潛力大,及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製造業發達、產業鏈完整等優勢,粵港澳大灣區極具條件發展成為世界級灣區,為國家參與國際經濟競爭提供重要支撐。

  (中評社報道組:蘭忠偉 林艷 郭至君 臧涵)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