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澳新聞

深化深港澳合作共建國際大灣區

2018-01-17 17:34:56
港澳委員關恩賜在港澳委員座談會上發言。(圖片來源:深圳特區報)
  中評社北京1月17日電/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推動深港澳互利合作?15日,深圳市政協六屆四次會議舉行的港澳委員座談會上,委員們圍繞前海、河套地區發展和人才引進等多個領域積極建言。

  深港聯合建設大灣區交通樞紐

  “深圳應該從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中尋找新機遇——利用好這一契機,進一步鞏固深圳在生產要素配置上的全國中心地位,實現深圳未來成為全球分工體系高地、成為驅動中國經濟增長引擎的目標。”市政協委員方舟說。

  深圳要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積極作為,方舟認為,深圳應該用好兩大平台,這兩大平台就是前海跟河套地區,同時做好深港綜合交通樞紐規劃。

  “前海一定要用好香港這張牌,積極爭取自由港政策,從而實現生產要素能夠在特殊區域內自由流動。”在具體的推進上,方舟提出,人才方面希望前海能夠借鑒香港的政策,對全球的人才實行落地簽證,包括境外人才在內的個人所得稅同港澳看齊。在金融方面,要深化深港澳金融業合作創新,服務大灣區實體經濟,進一步完善和改革金融體系。

  另一方面,方舟建議河套地區應與前海共同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級戰略平台。同時,深圳也應將河套地區作為科技創新產業化重點平台,助力深圳建設全球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方舟提出,當前,深圳要做好深港交通樞紐在大灣區的規劃:“未來深港兩地在這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間——應該深港聯合向國家申報灣區交通樞紐,推動包括鐵路、海陸空的協作。”此外,方舟還建議深港在空港合作、地鐵接駁等提前做好規劃,服務灣區發展。

  為人才提供國際化的科研創新平台

  粵港澳大灣區應該吸引什麼樣的人才?市政協委員徐揚生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國際化的經濟區域,有著國際化的開放程度,面向的是全球市場,因此要吸引的是有著良好的語言能力和寬廣的國際化視野、有著強烈的創新意識和風險意識、掌握國際化的專業知識和設計能力以及能夠跨文化交流的高層次、複合型人才。只有這樣的人才,才能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為大灣區的經濟發展輸入世界領先的技術,以源源不斷的活力滿足大灣區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長遠需求。

  那麼怎麼引進人才呢?徐揚生給出了建議:“首先我們需要有正確的評估體系,對一流人才委以重任,讓他們成為選拔人才和引進人才的核心力量,確保人才引進的良性循環。其次,深圳和大灣區除了提供合理的薪資待遇以及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的環境,還必須為人才提供國際化的科研創新平台,讓人才能夠實實在在地做事業,也沒有後顧之憂。”

  在談及人才引進時,不少委員提到,稅率問題是阻礙高層次人才來深的一大問題。對此,方舟也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在大灣區做規劃時,可以參考歐盟內部邊境城市納稅安排。比如說法國跟德國有很多居民跨境工作,每個國家的個人所得稅率不一樣,但是邊境城市跨境工作的居民,可以選擇較低的稅率納稅,我們大灣區的規劃是不是可以參照一下這方面的國際範例?”

  在深圳建深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

  “2017年舉辦的‘深澳創意周’活動成果豐碩,為兩地優勢產業的互補性合作,提供了一個直接、快速的對接合作平台。建議在此基礎上,共建‘深澳創意經濟走廊’。”來自澳門的市政協委員關恩賜說。

  關恩賜認為,深澳兩地應繼續辦好“深澳創意周”,並使之成為常設性活動品牌與平台,拓展深圳先進的科技、文化、旅遊等產業市場,通過澳門向葡語系國家輻射。同時,他建議借鑒“深港創意產業”合作經驗,在深圳選址建設“深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該基地將實現深澳兩地產業特別是創意設計產業及青年創業合作的常態化、長期性和可持續性,成為打造“深澳創意經濟走廊”的核心載體和助推器。

  加快陸路通關建設 試點擴大水路通關

  在粵港澳大灣區,如何讓各地人員更便捷地流動?市政協委員王明凡建議盡快開通蓮塘口岸。“著眼長遠,站在更高層面規劃建設好蓮塘口岸,讓其發揮好推動深港深入合作乃至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重要跨境設施作用。與此同時,要合理布局,努力避免出現此前口岸出現的老大難問題,如貨運和客運功能設計定位、對周邊交通造成影響等。”

  市政協委員林曉輝除了對陸路口岸的改擴建以及管理上提出不少建議外, 還把眼光投向水路口岸,提出實施擴大粵港澳水路通關措施。他建議,可大力推進粵港澳游艇自由行政策落地,例如成立專案小組制定統一的清關程序,設立一個涉及海關、邊檢、衛生檢疫等多方部門的游艇清關資源共享平台,加快游艇過境審批,並且率先在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試行深港游艇自由行、爭取在蛇口太子灣郵輪母港實施外國旅遊團隊乘坐郵輪入境15天內免簽政策等。

  (來源:深圳特區報)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