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澳新聞

李培林港中大演講:消費與中國的新發展階段

2018-03-22 10:01:13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李培林研究員(中評社圖片)
演講現場(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3月22日電/2018年3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學舉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訪校計劃”,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李培林研究員等三位學者到訪中大,探討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最新研究,進一步加強雙方在相關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李培林研究員21日早上10點在香港中文大學祖堯堂做題為“消費與中國的新發展階段“的主題演講。

  新發展階段的消費不足

  中國新發展階段,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經濟增長從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轉變為依靠國內消費拉動;二是從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智造;三是從經濟改革轉變為包含社會改革在內的全面改革。從各項指標的變動情況來看,自2008年開始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或者說新常態,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在增長,但GDP的增速在下降。從產業結構來看,GDP中的服務業占比超過一半,並且近年來的增速也是最快的,服務業成為經濟最主要的推動力。從居民收入來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已經高過GDP的增速,其中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長速度接近甚至超過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速。從就業來看,勞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近年來始終維持在高位,其中服務業勞動人口占比越來越高。從居民消費來看,人均消費構成中,食品和煙酒支出的絕對數額在增長,但相對份額在下降,與此同時教育和文化領域消費支出有較大的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近十年來穩步增加,但消費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63個百分點,下降至59個百分點,低於美國的70%和日本的65%。

  消費比例偏低的原因是什麼呢?首先,不是因為沒有資金。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快速增長,達到年均16.6%,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同時中國居民的存款,也在快速增長,年均增長率達到16%,同樣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其實人們不消費的原因主要在於社會的不平等和收入分配的問題。可以說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中國成就表現為快速的經濟增長,而中國的問題在於收入差距。

  收入差距和城鄉分隔影響消費

  2008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今天的中國面臨新的挑戰。改革開放之後的30年,反映貧富分化的基尼系數上升較快,2008年之後,基尼系數逐漸停止上升的趨勢並略有下降。過去十年間城鄉家庭人均收入最高20%的組與最低20%的組的收入比值,自2008年開始略有下落,回落到0.45左右。相比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中國貧富分化問題並不是最尖銳的,但中國內地的城鄉差距表現在收入分配上有其獨特特征。

  城鄉差異和地區分隔是中國的貧富分化的重要維度。目前中國農業人口在三次產業就業中所占比例接近三成,可是農業占GDP比重不足一成,農村居民占比超過四成,平均到每一個人頭上收入水平就很低。不平衡的狀況體現在,農村人口收入偏低,而低收入居民家庭的消費率偏高。需要消費的人沒有太多餘錢用於消費,而有很多錢的人他們的消費趨於飽和。大量的農村人口的收入水平過低,不利於擴大內需。

  對子女教育、住房和醫療缺乏穩定預期壓低了當下的消費

  教育、住房和醫療費用這三項,已成為當前中國家庭最主要的消費項目。以前,子女教育對家庭來說,意味著用多年時間存下來10萬塊錢,足夠孩子18歲入讀大學四年所需;可是現在的城市家庭,父母對子女的教育預期較高,不少中產家庭為把子女送到國外讀大學,比如到美國讀四年大學,需要積攢100萬元人民幣。這種昂貴的教育,影響了廣大工薪階層對子女教育的消費預期,他們只能節省眼下的消費項目和數量積攢更多的錢。同樣,住房價格和租金的快速上漲,普通人的購房或租房壓力加大,壓制了當下的消費能力。總體來看,因為對教育、住房、醫療這三類消費的預期不穩定,中國家庭難以做出準確的消費規劃,不得不以犧牲當下的生活水平,預留資金投入未來的子女教育、住房和醫療消費。

  大部分居民的主觀階層認同偏低影響消費需求

  我們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內地的中產階級按照複合標準劃分,在階層結構中占大約35%。可是當測量人們的主觀階層認同時,詢問受訪者認同什麼樣的社會經濟地位,調查結果告訴我們,主觀的階層認同與他們實際的社會經濟地位,往往不完全一致。中國人相比美國,法國,巴西和日本,主觀階層認同的分布差異很大。人們對於中等收入和中層的認同感偏低。即使是與韓國和印度相比,中國人對於中等收入或者中層的認同感也是偏低的。主觀階層認同偏低,在中國是一個很特別的現象。這種偏低的階層認同,可能會降低人們當下的消費意願和影響消費行為。

  中國人口紅利相比其他國家來得快,去得也快。人口結構的變化,帶來了人口撫養比的變化,到本世紀中葉人口的少兒撫養比將趨於平穩,而老年撫養比將上升至新的高點。從人口結構看,老年人群體,其消費有其獨特的特征,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

  李培林研究員提出三項政策建議作為經濟發現對社會政策選擇的影響,居民收入增長不低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大眾消費隨著社會保險政策的改進會得以改進,貧富差距將逐漸收縮,貧困人口將迅速減少大多數遷移勞工和大學畢業生應當成為中產階級。演講後的答問環節,來自中文大學的師生,就老年人消費、地方財稅收入等多個問題,與李培林副院長展開交流。此次訪校計劃主題演講由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張妙清教授主持,來自多個院系的系主任、專家學者和學生聆聽演講並參與討論。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