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澳新聞

情繫文物修復 女專家修妥“歌神”戰衣

2023-06-05 10:44:09
  中評社北京6月5日電/據大公報報導,除了歷史久遠的金屬、陶瓷,以及常見的出土文物,一些近代紡織品和有機類文物同樣需要文物修復人員,利用巧思保護,包括已故歌手張國榮逾20年前在演唱會上穿著的貝殼裙褲、高跟鞋等,都是要靠修復保存的文物,當中更須利用化學及材料科學知識。

  手持電筒和放大鏡,小心翼翼檢查展品上的一珠一線,又用吸塵機輕輕為展品除塵,這些都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一級助理館長(文物修復)張婉娟的日常工作。她加入文物修復辦事處20多年,主要負責紡織品修復,包括曾花上一個多月時間,修復“歌神”許冠傑在演唱會上穿著的經典服飾。

  “這件服飾借到博物館時,很多珠片的縫線鬆脫,我們要用線加固。”張婉娟說,修復後的保存工作也要小心,“整件服飾釘有很多珠片,本身頗重,由於垂直展示會受到若干拉力,我們會定期檢查,看看珠片等有否特別問題。”

  除了用顯微鏡觀察文物狀況,張婉娟有時也為紡織品染色或縫補,大學時修讀過的化學和材料科學,都讓她更瞭解文物的材料特性,也培養出研究精神。“過往文物大部分採用天然材料,如絲質、棉質;現代文物很多採用纖維,屬人造材料。當文物衰變時,你需以研究精神,思考用什麼方式修復。”

  秘訣:手要穩定心要細

  “文物修復是慢工出細活的工作,因此手要穩定,要細心。”同樣修讀化學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二級助理館長(文物修復)李翠瑩,負責專門修復有機類文物,已故歌手張國榮於“跨越97演唱會”穿著的高跟鞋、生前獎座等,均由她修復,她也認為,科學知識有助她選擇合適的文物修復方法,“例如膠水有不同熔點。如果一件文物需於戶外展示,與室內展示所用的膠水便會不一樣,這方面需用上化學知識。”

  為支持文化藝術發展,2022至23年度預算案撥款3700萬元,在六個年度內為康文署和故宮文化博物館的文物修復人員,提供專業培訓。康文署至今已有超過50人參與本地或海外17項文物修復專業培訓課程,包括各類文物修護理論、傳統中國書畫裝裱等。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