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交縱橫

複辟“德意志帝國”:一場鬧劇,一個警示

2022-12-17 21:44:42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按照德國著名的《明鏡》周刊12月10日封面文章的說法,2022年12月7日清晨的德國警方行動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反恐行動”。全德共有3000多名警察出動,在11個聯邦州,甚至是奧地利和意大利多地協同行動,搜查了150處房屋,抓捕了25人,打擊以羅伊斯王子海因裡希十三世(Heinrich XIII. Prinz Reuß)為首的右翼極端勢力。證據表明,這個右翼集團密謀武力顛覆德國政府、議會和國家制度,并為這一目標進行了系列的准備工作,包括組建影子政府和軍隊。

  在近年來西方世界種種機制失靈的背景下,德國原本被認為是穩定之錨、民主典範,但是德國內部居然有人策劃“武裝暴動”,著實令人大跌眼鏡,以至於《紐約時報》都派人火速趕往東德圖林根州的小地方巴德羅本施泰因(Bad Lobenstein)——羅伊斯王子海因裡希十三世的居所坐落在該地——一探究竟。同時,德國的反恐行動面對的是徹頭徹尾的本土極端主義組織,而不是“獨狼”或跨境的伊斯蘭主義恐怖分子,這也完全有悖外部世界的期待。大家不禁要問:德國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古老的貴族家族和“帝國國民”

  “羅伊斯王子海因裡希十三世”這個名字聽起來不倫不類、古意十足,但確實是一個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的貴族姓氏。羅伊斯家族在圖林根地區統治了八百年之久,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隨著德意志帝國被魏瑪共和國取代,貴族制度才走入歷史。在德語字典裡,可以查到“羅伊斯(Reuß)”這一詞條。該家族要求男性必須以“海因裡希”為名,加以數字排序以示區別,排序每個世紀複始。家族成員如今分散在歐洲多地,族長居於奧地利。

  德國“武裝暴動”故事的主角羅伊斯王子海因裡希十三世現今71歲,職業是法蘭克福的房地產中介商,間或也做氣泡酒生產。羅伊斯王子本人在兩德統一後得到了在民主德國時期被沒收的祖產——位於巴德羅本施泰因的狩獵行宮。行宮附近的居民對於這位來自西部的老地主後人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但是2021年發生的事情引起了當地人異樣的感覺。這年4月,當地人發現有人在村中張貼以古老的花體字書寫的海報,稱“候選人推選工作啓動”,上配有羅伊斯家族族徽,呼籲具有“羅伊斯國籍”的、年滿25歲的國民登記選舉或參選“國家鎮政府和管理人選舉”。此後,每戶人家都收到了一封內容奇怪的信件,其中問道:“您有沒有覺得我們國家有些事情不太正常?”信中稱德國人現在沒有國籍、沒有權利,只要登錄“羅伊斯國籍登記”網站,就可以通過“祖先和血統”證明自己的國籍。當地記者為此聯系了羅伊斯王子,後者否認與信件有任何關系,但是不否認“正在准備恢複舊的管理結構”。<nextpage>

  按照警方目前掌握的情報,羅伊斯王子將在暴動成功後出任國家元首,而且未來政府的成員也已經各有安排。在12月7日抓捕的25人中,22人被指控為集團的核心成員,另外還有29人在接受調查。

  這個小團體在思想傾向方面屬於所謂的“帝國國民運動”(Reichsbürgerbewegung)。 在嚴格意義上來說,興起於1980年代的“帝國國民運動”并不是一個嚴密組織的政黨或政治團體,也不是一個時代潮流性的政治運動,而是組織、意識形態和自我指稱各異的政治和社會力量的統稱。其中既包括單獨打鬥者,也不乏結黨營社者;既有人幻想歷史複辟,也有人篤信陰謀論,排外主義者和另類信仰者也居於其列。他們的最大公約數是一個相對核心的信念,即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一個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西方盟國控制的非主權國家。他們認為德意志帝國從法理上并未終止或被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取代,因而拒絕承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合法性。德國內政部門稱這種思想的擁護者為“帝國國民和自我管理者”(Reichsbürger und Selbstverwalter,以下簡稱“帝國國民”)。

  非常具有德國特色的是,“帝國國民”試圖把自己的信念建立在貌似理性的法學討論上。他們多對統一以前的德國(即1949至1990年之間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體的法理問題一知半解,每每援引德國聯邦憲法法院1973年就《東西德關系基礎條約》的合法性問題所做的判斷,即“《基本法》……認為,德意志帝國在1945年崩潰之後得以幸存,并未隨著投降以及其後占領軍在德國行使外國的國家權力而滅亡。……德意志帝國繼續存在,仍舊具有法律能力,但由於缺少組織,尤其缺少制度化機關而無法作為整體國家具有行為能力。……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不是建立了一個新的西部德國國家,而是德國一部分的重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不是‘德意志帝國’的‘法理繼承者’。”

  實際上,此處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統一前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隨著德國統一,當年聯邦憲法法院表述的所指就已經發生了變化。而且,“帝國國民”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聯邦憲法法院決議來反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本身就是一個論證邏輯的悖論。

  仇恨何來?<nextpage>

  這麼看來,“帝國國民”的信念與其說是一種意識形態,不如說更近乎陰謀論。在戰後整體實現了國家和社會脫胎換骨的德國,“帝國國民”多被主體社會認為是社會性不強或具有反社會傾向的出格者,他們含糊不清的歷史主張——恢複德意志帝國國體?恢複德意志帝國疆域?——長期以來被受過良好教育的階層當做異想天開和笑料,他們煞有介事地頒發“帝國國民”護照多被看作惡搞,而非政治顛覆行為。但是,12月7日行動曝光的小團體卻并不是社會邊緣人士的組合,反而不乏精英色彩,其中有數名前聯邦國防軍特種部隊成員,甚至還有一名現役軍人,有警察、德國選擇黨的前聯邦議院議員和柏林州法院的法官、飛行員、律師、名厨、歌唱家、企業家、醫生等等。這一發現不由使人生發疑問:如果一個社會的精英開始萌生反制度的想法,甚至謀劃武裝暴動,那麼究竟是這些人出了問題,還是這個制度出了問題?

  “帝國國民”的危險性在於,他們對這個國家和代表這個國家的政治家充滿了仇恨,而且他們擁有武器,其成員中的前聯邦國防軍軍官甚至像模像樣地籌建“新德軍”,為此暗中去數個軍營踩點。德國官方在抓捕行動後透露,叛亂分子計劃武裝進入聯邦議院大廈,扣押聯邦政府成員和聯邦議員。叛亂分子准備了一個18人的“政敵”名單,准備按照名單抓人:德國外交部長貝爾博克、社會民主黨主席艾斯肯、社民黨秘書長庫內特、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默爾茨和前主席拉舍特等都在名單之列。

  但是,如何解釋這些“帝國國民”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政治家的極端仇恨?

  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帝國國民運動”近年來逐漸顯現出極端化、暴力化的傾向。聯邦內政部部長南希•法伊瑟(Nancy Faeser)稱,“帝國國民”群體一年之內增加了2000人,現有人數達到了23000人。其中10%有暴力企圖。2021年,“帝國國民”共有289例暴力違法行為在案,至少有1050人被取消了持槍證。

  如果把德國極端組織的暴力化傾向放在世界背景下看,我們會發現這不是一個孤立現象,更為明顯的例子可能是美國社會近年來的失序。特朗普的支持者在2021年年初暴力衝擊國會大廈,可能就是羅伊斯王子等人陰謀的榜樣和藍本。究其原因,是西方主要國家近年來無法再像戰後的黃金年代和全球化高潮時期那樣兌現不斷發展的承諾,紛紛落入社會分化和撕裂加劇的陷阱。這些問題又與難民、疫情、俄烏衝突、能源供給、通貨膨脹等種種危機叠加。危機一方面放大了制度失能,引發對制度的懷疑和批判;另一方面,如何應對危機又激化了社會不同群體的對立情緒。後一點在有關疫苗接種、防疫措施的爭議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就在幾個月之前,“帝國國民”和“另類思維”群體謀劃公開綁架衛生部部長、主張嚴格防疫的勞特巴赫,并企圖借此逼迫德國政府下台。

  德國有一個右翼極端主義問題

  柏林州的法官、德國選擇黨前聯邦議員馬爾薩克-溫克曼(Malsack-Winkemann)是這次“帝國國民”叛亂團體的主要成員——據說她應該在推翻現政府後出任司法部長,而且不排除她為叛亂計劃提供了有關聯邦議院大廈的場所信息。因此,德國輿論普遍認為德國選擇黨與右翼極端勢力和思想之間存在不容忽視的聯系,該黨應該受到憲法保衛機構更為嚴格的關注。左翼進步人士甚至呼籲從聯邦議院驅逐德國選擇黨,以及禁止德國選擇黨黨員擔任公職,尤其不能任職於司法、警察和軍隊等事關國家安全的敏感部門,不能讓這些部門成為國家和制度的破防之處。

  此次“帝國國民”的叛亂計劃曝光之所以引起德國舉國震驚,除了上述分析之外,還有一個極其特殊的德國背景,即右翼極端主義勢力和思想一直在侵蝕德國社會,而經歷過納粹陰暗歷史的德國社會本來最應該警惕這一點。進入21世紀以來,一個自稱“納粹地下組織”(Nationalsozialistischer Untergrund, NSU)的極右恐怖主義團體出於排外和仇視國家的動機,流竄德國多地,謀殺了9名有移民背景的普通人,其中8人為土耳其裔、1人為希臘裔。在凶手因為偶然的內部不合而暴露之前,德國輿論普遍沒有表現出對受害者及其家人的同情,反而猜測外來移民內部的行為不端。這可謂德國社會近年來最大的集體性污點。我們需要質問的是:這一污點背後有沒有德國社會普遍習而不察的制度化因素?

  從“納粹地下組織”到“帝國國民”,仇恨的對象一步步升級,聯想到德國選擇黨在全國範圍內有超過10%、在東部某些地區甚至有接近30%的支持率,德國社會還能面對這種已經悄然發生的價值坍塌而無動於衷嗎?不妨設想一下,有組織、有計劃、有武裝的“帝國國民”以德國選擇黨聯邦議員為內應,攻入了德國聯邦議院,哪怕只是按名單消滅了一名“政敵”,宣布恢複德意志帝國秩序哪怕只有一秒鐘,德國戰後70餘年的民主建設成就將面臨怎樣不堪的局面?這在12月7日之前也許屬於危言聳聽,但是“狼來了”的故事并不是始於今日。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