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交縱橫

關於“湄公河疏浚”爭議,我駐泰領事有話說

2017-01-20 16:26:46
  中評社北京1月20日電/“湄公河疏浚”計劃近期在泰國引起爭議。本月初,泰國清萊府環保組織舉行抗議活動,稱爆破清理礁石的疏浚計劃“破壞環境”;一些泰國專家17日開會批評該計劃“只對中國有利、對泰國老撾有負面影響”。19日,中國駐清邁總領事任義生回應《環球時報》記者獨家採訪,詳解湄公河疏浚工程的由來,回應質疑。

  環球時報:疏浚工程對湄公河國際航道及周邊地區發展將帶來哪些利好?

  任義生:瀾滄江—湄公河全長4880公里,次區域總面積230萬平方公里。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等流域內六國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瀾湄河畔2.5億人民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

  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是開展湄公河區域合作的重要保障。湄公河流域各國一致同意實施湄公河國際航道疏浚工程,目的是改善河道行船條件,減少船舶事故及事故引起的環境污染。一期工程的實施已初見成效,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即將開始,僅涉及泰國與老撾共有水域河段。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促進湄公河國際航運發展,有利於促進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貿易、旅遊協調發展及文化交流,提高沿岸各國人民生活水平。

   環球時報:作為一條國際航道,湄公河疏浚工程需要沿線國家政府批准。目前泰國政府對該工程的態度是什麼?

  任義生:泰國是湄公河流域經濟合作的重要國家。我們注意到,泰國政府對湄公河疏浚工程項目持支持態度,呼籲有關環保組織停止干擾疏浚工程的行為。2016年底,為進一步提高瀾滄江-湄公河航運的便利化水平和安全性,泰國內閣審議通過了2015-2025年瀾滄江-湄公河國家間航運發展規劃。今年1月,在緬甸曼德勒召開的航運聯合委員會第15次會議上,泰方宣布已批准湄公河疏浚工程的前期工作。泰國港務部門負責人表示,疏浚工程是根據沿岸六國協議進行的,目的是擴大水道,保證500噸級貨船能夠全年通行,增加貨運量和節約成本。巴育總理近日在回答媒體提問時也強調,湄公河疏浚工程是流域內各國達成的共識,不是任何國家的單方行為。

  環球時報:有媒體報道稱,部分泰國當地環保組織對該項目持有異議,認為該工程實施後將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中方對此的基本態度是什麼?為打消這些疑慮,我方採取了哪些措施?

  任義生:湄公河疏浚工程除了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外,同時也具有一定環境效益,比如可降低或減緩河道內的泥沙淤積,改善河道水流條件,防止雨季泥石流等對沿岸公眾造成危害。

  目前,該工程項目只是處於前期工作階段(即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前期工作總報告(包括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完成後,將提交中、老、緬、泰四國分別審批通過,之後才可開始具體實施工作。
   
  在後期可能進行的工程施工中,中方有關承辦單位將借鑒湄公河上、下游航道整治等相關工程環境保護經驗,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建設對湄公河及周邊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減輕對湄公河水生生物及沿岸動物的干擾和影響。

  (來源:環球時報)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