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藍營視點

羅智強析藍綠白選戰策略 侯柯還未有火花

2023-05-27 00:37:59
羅智強。(中評社 鄭羿菲攝)
  中評社台北5月27日電(記者 鄭羿菲)2024藍綠白三強鼎立,兩度輔選馬英九勝選的中國國民黨台北市大安區“立委”參選人羅智強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民進黨選戰策略主打“意識形態”鎖4成基本盤,再搭配“433”戰略分化在野陣營,屆時賴清德得票不會過半,但摒除個人政黨立場,他微微地認為賴勝選還是較有機會,畢竟目前環境有利於賴操作433。

  曾於馬英九任內擔任“總統府”副秘書的羅智強說,“藍白合”現在還沒有火花,國民黨新北市長侯友宜還未弭平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的問題,就沒有餘力、空間去處理與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合作的問題。“在野陣營”的合作非常困難,但不是沒有機會,在於侯、柯一念之間,而國民黨也不要犯“情緒勒索”民眾黨的毛病。

  羅智強於花蓮縣大陳一村出生,祖籍浙江大陳島,政治大學法學碩士,在馬英九執政時期曾歷任“總統府”發言人、“總統府”副秘書長等職,並在2008年、2012年兩度輔選馬英九。曾任台北市議員、國民黨副秘書長、“革命實踐研究院”院長,現為台北市大安區“立委”參選人。

  “現在賴清德握有4成基本盤,侯友宜大概是2成7,而柯文哲約有2成3的實力,侯、柯是在進行‘制衡者的競技’,看誰較能扮演好制衡者的角色。”羅智強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民進黨的2個選戰策略是意識形態、433,以意識形態鞏固4成的基本盤支持,並透過平衡戰略、拉低打高,讓在野陣營無法整合。

  羅智強說,民進黨在內政、民主、兩岸的三大戰場幾乎狀況都不好,但在兩岸的意識形態上稍微勢均力敵,雖不像2016年、2020年那樣無往不利的氛圍,卻還是有四六比,主因是台灣民眾不想要戰爭、年輕人不想上戰場,而民進黨也賣力將2024戰場鎖在兩岸,不讓戰場蔓延到內政、民主,因為民進黨執政8年劣跡斑斑,很難說服民眾支持。

  羅智強指出,民進黨主打“意識形態”戰場,註定的結局是沒辦法過半,第二步就是“433”期待在野陣營分裂,也就是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三強鼎立的趨勢,而目前看起來,這樣的趨勢也較為穩定。

  羅智強認為,柯文哲現在主打年輕票、網路攻勢,以打綠為主、對藍為輔,至少現在柯文哲對侯友宜態度還算友好,頂多就是找機會戳一下,也因為柯文哲講話直白,比起賴清德與侯友宜較為有趣,在網路上集結一定程度的聲量。柯文哲近期也慢慢地在建設領導者的人設,透過打民進黨立“國家領導人”的人設,目前達到一定成效,但挑戰還是在於未來可能邊緣化的問題。

  羅智強表示,以過去台灣的選戰來看,第三勢力的挑戰永遠是邊緣化,2022台北市長選舉,前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在後期就出現被邊緣化(得票2成5),邊緣化的問題要到選前2個月至3個月才會較準確,柯文哲確實有比較大的機率邊緣化,但柯文哲不是黃珊珊,聲量與能量應該可以維持住,但這也會讓民進黨更容易打“433”的選戰規劃。

  柯文哲若在選戰期間被邊緣化,支持者會移轉嗎?

  羅智強說,國民黨內有邊緣化派觀點,認為柯文哲支持者主要是年輕人,政黨偏好的順序是民眾黨、民進黨、國民黨,一旦柯文哲的選項不存在,年輕人會往民進黨流動,但他對此論點抱持問號,他認為支持柯文哲的年輕人與年長者不一樣,年長者通常會有“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趨勢,年輕人則是守原則、無論如何挺到底。

  羅智強指出,不諱言柯文哲支持者中也會有第二塊可以流動的部分,也就是“兩岸和平派”、“民主制衡派”,這兩塊與年齡無涉,藍白的訴求也接近,若柯文哲最後被邊緣化,很可能就會往侯友宜流動。他粗估柯文哲支持者中有3成的年輕選票是較難流動的,5成支持者會流向侯友宜,不到2成的支持者流向賴清德。

  對於藍白合議題,羅智強直言,現在藍白合沒有任何火花,藍白合也非常困難,但不是沒機會,就掌握在侯友宜與柯文哲一念之間,究竟他們認為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政黨利益?還是政黨輪替?國民黨也必須要將心比心,要先站在民眾黨的角度,不要犯了“情緒勒索”民眾黨的毛病,這不公道,柯文哲作為民眾黨主席,有職責維繫政黨的生存發展、壯大自己,一談藍白合就像情緒勒索的問題,也會阻礙相關發展。

  羅智強認為,柯文哲的論述也強調“民進黨執政對台灣民主的傷害”,國民黨需要建構“不是仇恨民進黨”的論述,畢竟政黨健康發展需要“制衡”,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是人性,這個人性就是不民主,黨輪替就是民主制衡的法則。

  羅智強表示,講白了,國民黨內的整合都還沒結束,跟郭台銘的問題也還沒解決,侯友宜現在也沒有餘力、空間去處理跟柯文哲之間的合作問題,倒過來看,柯文哲也沒必要在這個時間點談合作問題。登記參選的那個月、9月最關鍵,但雖然大方向決定容易,但細節怎麼談恐怕需要花很多時間,而現在沒有火花,他才會說要在野陣營合作非常困難。

  羅智強說,談合作勢必會與“立委”席次的分配有關,侯友宜可以掌握的空間是未來的政策合作、聯合政府的合作、副手人選,但若涉及到“立委”席次分配,侯友宜雖是國民黨2024大選提名人,黨主席朱立倫的影響力還是比較大,因此這也會是另外一個在野陣營合作的難處,中間牽涉太多利害糾葛。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