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庫匯聚

《特朗普經濟學與中國》報告火熱出爐

2017-01-19 00:31:36
參會人員合影
報告封面
  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記者 徐夢溪)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昨日發布《“特朗普經濟學”與中國:一場不可避免的“經濟戰”?》。報告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李巍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實習員張玉環撰寫。

  出席發布會的嘉賓有,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所長劉卿,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餘翔、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柯銀斌等。發布會由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副秘書長趙可金主持。

  報告認為,2016年特朗普當選為美國總統出乎美國主流精英的意料,但卻充分反應美國乃至全球所處的經濟和社會困境。特朗普成功地抓住數百萬計工薪階層的心理,用反全球化、反自由貿易等政策主張在“銹帶州”引發了一場有美國特色的“顔色革命”。
報告指出,作為反建制派形象出現的美國新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商人的職業經歷、喜歡冒險的性格和華盛頓局外人的身份,使特朗普執政後的美國經濟政策和對外政策充滿了不確定性。

  “總體而言,特朗普將可能提出一整套不同於其前任的‘特朗普經濟學’,核心是美國版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主要政策目標是意圖保護美國‘銹帶’處於沒落境況的中產階級和迎合美國大城市中求新求變的獨立選民。”

  “特朗普無意捍衛美國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報告還指出,特朗普組建的內閣團隊因涉及多位商業大佬和退役軍人而引人注目,多個重要經濟職位由作風強硬的商界精英和觀點激進的經濟學家領銜,特朗普將帶領強悍的經濟內閣最大限度地維護美國的經濟利益。

  報告具體分析了特朗普在產業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貿易政策等領域提出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具體包括:

  一、以促進就業為核心的產業政策,涉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現能源獨立和強化製造業復興;

  二、以振興實體經濟為核心的財政金融政策,包括大規模減稅、改革金融監管政策,並傾向於採取弱勢美元政策;以保護國內市場、擴大出口為核心的貿易政策,甚至可能會與新興經濟體國家打貿易戰;

  三、以及以迎合中下層白人人恐懼心理為核心的限制性移民政策。

  這一系列經濟主張構成了獨具特色的“特朗普經濟學”,其本質就是對內的新自由主義和對外的保護主義和本土主義,即強調在國內減少國家管制、激發市場活力、削弱福利國家同時強調保護美國的本土市場而非擴展美國的全球經濟利益。

  然而,美國當前面臨的複雜國際和國內形勢決定了“特朗普經濟學”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特朗普上台後將受制於美國日益嚴重的債務壓力和赤字壓力;製造業回流難度十分巨大且方式存在隱憂;部分政策會遭到國內建制精英的反對,甚至其本人也面臨被彈劾的可能;特朗普對外經濟政策還將面臨來自國際社會的反對包括美國盟友的巨大壓力;同時還面臨著相關的國際法困境。

  報告認為,如果特朗普能克服挑戰,落實其政策主張,提振美國經濟、增加就業機會,那麼特朗普將有可能成為美國戰後歷史上在關鍵時刻扭轉幹坤的“偉大總統”,如果他不能有效面對這些挑戰,其經濟政策歸於失敗,特朗普將可能成為最為臭名昭著的總統,更受當初一開始就不信任他的精英界人士的嘲弄,特朗普的歷史命運將沒有中間選項。
報告還分析了“特朗普經濟學”可能對中美經貿關係產生的影響:經貿關係作為中美關係“壓艙石”的地位可能發生變化,並且本身就成為中美關係的麻煩來源。目前來看,特朗普經濟學可能導致中美之間爆發“貿易戰”和“匯率戰”的概率激增;中美製造業競爭烈度加大;中美投資協定(BIT)談判充滿不確定性;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可能終結;中美經貿關係面臨著重新政治化的可能。總之,中美經貿關係有可能在特朗普上台後遭遇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以來的最為艱難的一個時期。

  報告表示,面對來自“特朗普經濟學”的挑戰,中國必須未雨綢繆,沉著應對,穩住陣腳,精准施策。根據前期研究,建議中國政府採取以下對策:
  
  做好與美國打“經濟戰”的充分思想準備和策略準備;學會利用國際已有經貿規則冷靜處理與美國的經貿摩擦;加強與美國國內反特朗普的力量的聯繫,實行“以美制美”;在國際社會樹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正面形象,美退我進;加快實施中國自貿區戰略,構建中國的自貿區網絡,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加強與美國的能源合作,使之成為中美經貿關係的新的增長點;探討中美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合作空間;加快淘汰國內以鋼鐵業為代表的過剩產能,在部分產業實施自我出口限制;加快製造業產業升級,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