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庫匯聚

特朗普變局的本質與兩岸策略選擇

2017-05-29 00:14:13
“習特會”表明,中美關係友好合作的機遇大於挑戰,台灣操作的空間有限。
  中評社╱題:特朗普變局的本質與兩岸策略選擇 作者:李黎明(台灣),台灣戰略研究學會執行顧問

  筆者從自由主義的層面觀察特朗普的從政言行,認為他所呈現的正是自由主義交相背離的兩條道路,一條是對民主制度的狂飆,另一條則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逆反。當然,這只是從表面觀察他在自由主義意義上的態度。然而,僅僅這個狂飆、逆反及其互為矛盾,已經令他難以自圓其說,或為大眾所不理解與決策者的因應困境,因而需要對此本質進行某種詮釋。

  本文將就特朗普在自由主義民主制度的狂飆,以及在全球資本主義自由價值的逆反,這兩個現象首先作出鋪陳。其次,將指出在此種矛盾變局下導致周邊國家的困難反應,主要是從解釋日本的“豹變”因應原則,進一步提出兩岸又如何作出“虎變”的戰略選擇。

  特朗普對自由主義的狂飆與逆反

  福山《歷史的終結》雖然已如過氣的明日黃花,然而它所揭櫫的自由主義價值與制度,當下仍然在全球爆發衝力,尤其是已經攪動阿拉伯世界的風雲變色。無疑,其中主要的推力無法擺脫菁英與大國的意圖,實際不一定是自由主義的價值使然。尤其菁英的操控,已經與民粹主義結而為一,“遍地開花”。

  這一種對自由與民主的假借與反諷,在去年英國脫歐公投,以及後來居上的特朗普旋風,在歐洲世界已經掀起一陣思想的反省。“後真相政治”(post-truth politics)於是成為權威性《牛津詞典》的年度熱門新詞,它指出:如果後真相成為我們時代的定義詞之一,我們不會感到驚訝。①例如,對於英國脫歐的全民投票,英國每週花費3.5億英鎊,但卻不提回收的金額;特朗普的所有聲稱,實際上約70%被歸類為虛假。②在這個時代中,所有關於真理的要求都是相對於他們的特定人。在個人的具體內容之外,沒有任何立場來建立普遍真理。特朗普的誇張不誠實的斷言,使政治遠離真理,而更接近想像的境界。③

  然而,特朗普的問題不全然是民粹,他更突出的,是將自由主義的個人自由穿透統治階層,徹底顛覆了傳統政治規範。布魯金斯研究所的學者指出:“特朗普完全忽視許多傳統的美國政策方針,罔顧對強有力官僚體制的尊重,輕忽傳統專業知識的價值,挑戰基本的政策假設。新政府的一些倡議行動,不僅可能失敗,而且可能使美國更加惡化。特朗普擅長破壞政治運作的真理,在未來幾年,我們將發現這是否也將應驗在外交政策之中。”④這種對自由主義的狂飆,將原僅限於社會底層的無序狀態,帶入並瓦解了科層組織統治階層的有序規範。

  特朗普在美國官僚體系造成的傳統秩序顛覆,未來如果應驗在其外交政策之中,它的影響將使全球統治階層無所適從,宜應為當前全球重大危機。主要國家將如何因應,不僅是查無規範可循,亦實無邏輯以資推理。此種失去主體性的徬徨,勢將導致國家領導人決策選擇的迷茫與困境。

  自由貿易制度有利於工業先進國家高價科技產品之輸出,並從中賺取壟斷性的全球利益。數十年來,發展中國家一方面必須遵循此種工業國家訂定的規範以進行貿易活動,另一方面也必須長期忍受次級產品的貿易損失與結構性的艱困轉型。未料,在有效的國家經濟發展策略以及經濟發展週期特性之下,卒使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眾多發展中或工業化國家,藉由全球化趨勢發展與西方貿易規則,終至逆轉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先前工業大國的貿易優勢。

  以自由主義為核心價值的資本主義自由市場機制,主張市場自由運作,避免國家干預,更進一步推向無國界的全球化發展。就此而言,特朗普所強調的貿易保護主義、反全球化等經濟政策,實際上就是對自由主義的背離與逆反。

  正如卡根所說的,美國受到外部與內部力量的挑戰,自由主義的世界秩序可能即將終結。此刻,美國新政府面臨著一個嚴重的挑戰,即決定是否希望繼續維持這一自由秩序。由於許多相關的因素,諸如艱困的經濟條件、民族主義以及部落主義的復興、積弱與不確定的政治領導、反應遲鈍的主流政黨,以及一個似乎加速促成上述問題的資訊時代,更加速了此種進程與效應。如果新政府停止在全球秩序方面考慮國際經濟政策,而只是從美國狹隘的自身利益解釋,則世界秩序的崩潰可能不會太遙遠。

  東京的“豹變”說

  特朗普對內狂飆,對外逆反。顛覆傳統官僚體制的行為規範與價值判斷,譏諷式的使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共生結構導致無法避免的內生矛盾。這兩條道路導致的全球變局,使一切決策邏輯為之崩解,使理性決策選擇成為不可能。在全球騷動的情境之中,第一個作出突顯的反應而被關注的國家就是日本。

  媒體所稱安倍晉三的“豹變”,有兩種不同的報導。一曰,安倍期待特朗普追隨歐巴馬的TPP政策,作出“豹變”。一曰,安倍解釋其自貶身價破格趨見尚未上任的特朗普,且饋以昂貴的禮物,這“並非為保身而豹變,——而是我們作為領導人應該有的姿態,可以捨棄面子”,是為國家利益,而追隨大國。⑤“豹變”一詞,出自中國《易經》第四十九,“革”卦,其意指一種重大的變革。易經有曰,“革之時義大矣哉”。

  “豹變”,是指臣下在“大人”的重大變革-“虎變”之後,進一步追隨而畢其功的行為,例如伊尹、姜尚之所為。凡不遵從這個態勢的,行有別往,則屬梗化頑民,自然破敗。顯然,安倍期待特朗普能夠追隨歐巴馬的“虎變”決策,作出順應趨勢的“豹變”;或者,安倍視獨強美國為“大人”,將追隨特朗普的新變局。日本就其國家歷史戰略意圖而言,在相對狹隘的幅員條件之下,焉有不追隨美國而作出“豹變”之理?而實際的TPP利益以及國際關係權力結構亦正是如此。

  北京如何“虎變”?

  特朗普除了在全球政策方面提出貿易保護主義、反對全球化政策、限制非白人移民政策等主要大政之外,更震撼的是炒作“一中政策”與“台美關係”的議題。北京如何能夠作出符合邏輯並有效的變局因應,自然是一項重大挑戰。

  無疑,北京將成為特朗普潛在未來最主要的勁敵。北京如何因應特朗普的變局,作出正確有效的政策對應,絕非易事。美國知名學者指出:“在後真相的世界中進行的分析,其預測與估計明顯是虛假的。”⑥熟悉中、美貿易關係的上海美國商會會長季愷文(Ker Gibbs)投書《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應該留意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所透露的意義。許多美國選民相信自由貿易並非公平貿易,他們既然選出一位承諾把工作機會帶回美國並承諾修改貿易協定的總統,中國領導人應該適當地回應特朗普對選民的承諾。⑦

  在非常變局之下如何因應?的確難覓既有的良方,以作正確的掌握。據媒體的分析意見:“王毅的發言包含了將美國和台灣分開來談,以及對此事件淡化處理的兩種意涵,看出中國政府目前以不變應萬變的基本態度。這作為傳統外交態度是沒問題的,但如果美中關係基於這種政治基礎的話,那麼在特朗普時期的雙邊外交將會非常危險。”“跳過中央政府,中國可在短期內著眼於(美、中)政府中層交流互動。”“因為特朗普都快自身難保和他造成的混亂局面來看,短時間內兩國政府的交流將必須繞一個道,從中層做起,以保障現有的往來不會被中斷。”⑧再者,大陸媒體透露解放軍軍官稱中美大戰可能為一個事實。⑨甚至,特朗普最密切的顧問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也公然宣稱,在未來5-10年內將與中國發生戰爭。

  顯然,以不變應萬變、運用第二軌以避開敏感性,甚至,適切的警告嚇止,都不失為一種考量。其實,就“危機”情勢而論,前述《明鏡週刊》也報導特朗普及其團隊亦同時嚴厲批判其他國家,例如批評德國的移民政策是一個“災難性的錯誤”、“從過於低估的歐元中獲得不公平的貿易優勢”等等。由此觀之,北京也無須過於敏感地自動對號入座,導致“歪打正著”。不過,歸返《易經》革卦,應有一個行動策略的邏輯原則可資思考的依循。


  孔祥熙曾謂,《易經》揭櫫的是“通消長之機、識進退之故”。用現代語言,就是瞭解時空變化的條件優劣而知所行動。從革卦的蘊含觀之,不是甚麼情況之下均可隨時應變,可以分為六種情勢觀之。從第一種情勢而言,時機、地位、能力等各種條件均未齊備,不宜妄動。從第二種情勢而言,是時機、地位、能力均已具備,進行變革無有不吉。從第三種情勢而言,剛明太過,難孚人心,例如王安石的嚴苛變法,是以必須居中守正,不為太過。從第四種情勢而言,應變慎重而獲上下支持信任,則無所不利。從第五種情勢而言,既有其位,復有其德,信念無疑,順天應人,改革將能盡善盡美。這裡顯示的正是所謂的“大人虎變”,亦即顯示了某種制度與價值觀的豐采,例如湯武革命順天應人。從第六種情勢而言,大人虎變既成,臣屬追隨而分享職權,那就是安倍所理解的“君子豹變”。

  對於特朗普的變局究應如何因應?按照《易經》革卦的邏輯,北京可以嘗試以下的思考與作為:

  一、中國大陸的時機、地位、能力各種條件是否已經具備正面對抗的情勢?此種疑慮可能將存在至少10年之久,如果很顯然的尚未成熟,則不宜妄動,甚至包括運用國際政治處理危機的常規行為模式亦不宜輕易套用,因為,那畢竟是最終將導致統治對立的西方自由主義的侵犯性思維傳統。北京可以思考具有中國特色的因應模式,正如約翰.格雷所提出“權宜之計”(Modus Vivendi)的方法,此種方法不可能平息各種不同價值目標之間的衝突,而是調和這些相互衝突的價值觀的生活方式,使他們能夠和平地共存;⑩

  二、中國大陸的時機、地位、能力均已具備正面對抗或主導的情勢,進行應變則無有不吉,這包括著軍事力量客觀的最終對比。當然,這也包括著戰爭形態或中美雙方的終戰指導是甚麼?毀滅性戰爭或懲罰性戰爭,均有其可能運用的時機;

  三、中國大陸已經具備前述條件,可以有效地掌控甚至正在進行中、美競逐之時,不可剛明太過,不顧道德情感,卒致失去其他國家的認同;

  四、中國大陸有能力在進行中美競逐之時,必須考量其穩健風格與道德訴求,以獲取其他國家的信任與支持;

  五、特朗普一意孤行,遭致大多數國家背離唾棄,國際情勢逆轉,形成以北京為首的國際強勢聯盟,則可謂順天應人,“大人虎變”之時。當然,這是時機問題,端視大國興衰是否真有週期性轉變?

  六、最後一種情勢與作為,即追隨特朗普、聞風轉向的“君子豹變”。作為一個歷史大國,這自然並非北京的選項。

  台灣如何應變?

  北京當然具有國家統一目標的權利及權力,台灣也至少有超過一半的人民在內心並不同意獨立,雖然也已表現過以棄選來表達內心的徬徨。如果北京承認現在並非統一的最佳時機,就邏輯而言,宜應同樣容許台灣存在某種過渡時期的思考空間。此種觀點,既存在歷史的情感,也未失客觀的現實,宜應為兩岸所共同考量。兩岸若真有此共識,則可以共同觀察思考台灣的“虎變”具有何種意義?

  台灣的應變,建立在美中台三角關係架構之角色地位。而其角色地位之有無,必須基於一個主要前提條件,即美國尚未放棄對台海情勢掌握之國家利益目標。在這個前提之下,台灣除了維持現狀之外,無論主張統或獨,美國均將表態關切。例如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關係逐漸趨熱,白宮即發表強硬措辭以警告過熱的發展將影響台海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反之,在出現“兩國論”、“一邊一國”論、“三二〇公投”議題之時,美國同樣甚至更嚴重地警告台灣領導人的言行。北京也許無須過度介意美國的態度,因為,作為一個事實上的全球超強,美國的態度與其國家地位密切相關,並未視對台海區域的關切為干涉中國內政之意義,雖然實際上是干預了北京的統一目標。此外,作為一個現狀地位明確的霸權國家,美國僅止於保守的期待現狀之維持,並不欲對北京造成直接的威脅,則亦未嘗不是一種維持現狀和平的“過渡”安排,暫時避免了區域的動盪不安。

  台灣處於美、中兩強之間,並非一直具有某種程度的影響力。然而,一旦存在上述那個主要前提,台灣就具有了三角戰略的地位,並能主動採取最有利的選擇。

  前些時日甚囂塵上的“川蔡熱線”話題,把台灣的處境帶到一個新的轉折點,而非休息點,更非勝利點。若為後者,則可以靜觀其變、保持低調,若為前者,就必須主動作為,以免淪為魚肉。台灣的選擇,主要呈現在對北京以及華盛頓的合作或對抗的態度之上,在特朗普的動態變局情勢中,尚有諸多未知的可能變化,台灣究應如何應變?

  台灣的應變,自然亦應從《易經》革卦的六種情勢觀之。首先,台灣處於兩大強權之間,軍事經濟實力相對懸殊過大,如欲採取一廂情願甚至理想主義式的目標選擇,則完全不能符合第一與第二種情勢所稱在時機、地位、能力等各種條件的要求,自然不宜妄動。其次,台灣自經國總統之後,未見能如王安石這樣的政治家,則第三種情勢所稱的應該“居中守正,不為太過”,就顯得毫無條件。第三,從台灣目前民調滿意度來看,亦未如第四種情勢所稱“獲上下支持信任,則無所不利”的條件,自然也不宜有所“妄動”。第四,台灣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民,反對一面倒向美、日外國勢力,因此,第六種情勢的“君子豹變”,亦絕非台灣應有的選擇,甚且將淪為魚肉。

  最後,革卦第五種情勢所稱,既有其位,復有其德,則為“大人虎變”。以現代意義而言,即顯示了政策的某種制度與價值觀的豐采。試想,如果台灣“獨立”、美台同盟,必然立即引發美中衝突。另一方面,如果兩岸“統一”、台美對立,亦必然導致美中對抗。因此,台灣一方面與華盛頓維持現有關係,另一方面與北京重返“九二共識”,則從三角戰略關係來說,是謂台灣居於三方的“樞紐地位”,可以緩衝美中對抗的敏感性;就革卦的意義而言,兩岸和平交往,且間接避免美中衝突而獲致區域穩定與人民福祉,可謂德位兼備而文采盎然,此即“大人虎變”之意義。

  結語

  西方250餘年來的自由主義價值與制度,已然同時面臨狂飆與逆反兩個背道而馳的重大轉折。極端發展絕非正道,變局中宜應審時度勢。兩岸的未來,有賴雙方領導人的睿智洞察,是為兩岸全體人民之福。

  註釋

  ①Andrew Calcutt, "The Truth About Post-Truth Politics", Newsweek, 11/21/16, http://europe.newsweek.com/truth-post-truth-politics-donald-trump-liberals-tony-blair-523198?rm=eu

  ②William Davies, ”The Age of Post-Truth Politics,” The New York Times, AUG. 24, 2016, http://www.nytimes.com/2016/08/24/opinion/campaign-stops/the-age-of-post-truth-politics.html?_r=0

  ③Charles Manski, "Policy Analysis In A Post-Truth World," Vox, DECEMBER 31, 2016, HTTP://VOXEU.ORG/ARTICLE/POLICY-ANALYSIS-POST-TRUTH-WORLD.

  ④https://www.brookings.edu/experts/daniel-l-byman/ "Daniel L. Byman", "Seven Trump foreign policy assumptions,"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January 23, 2017, https://www.brookings.edu/blog/order-from-chaos/2017/01/23/

  ⑤毛峰,〈安倍展開“高爾夫外交”令特朗普君子豹變〉,《鳳凰衛視》,2016-11-19, http://phtv.ifeng.com/a/20161119/44496819_0.shtml.

  ⑥Charles Manski, ”Policy Analysis In A Post-Truth World.”

  ⑦盧伯華,〈習近平要怎麼搞定特朗普?〉,《中時電子報》,2016年12月22日,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1222003638-260408.

  ⑧張峩寧,〈中國的特朗普政策 應該怎麼做〉,《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16》,2016年12月08日,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1208002942-260408.

  ⑨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author/paul-szoldra, "Chinese military official warns that war with US under Trump is becoming a 'practical reality',” Business Insider, Jan. 27, 2017,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chinese-military-official-war-2017-1.

  ⑩John Gray, Two Faces of Liberalism (New York: New Press, 2000, pp. 105-139; 顧愛彬、李瑞華譯,約翰.格雷著,《自由主義的兩張面孔》,江蘇人民出版社(南京),2002年,頁108-142。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5月號,總第233期)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