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庫匯聚

左希迎答中評:美國意在給台灣信心

2018-03-20 00:33:41
左希迎
  中評社北京3月20日電(記者 徐夢溪)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左希迎日前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與台灣交往法案” 打破了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默契——美國應該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不應在此問題上觸碰中國的戰略底線,不應損害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因此“與台灣交往法案”在中美關係中具有了實際的意義,未來美國可能把台灣作為重要的牌來打。

  左希迎還指出,美國國內精英已經意識到,台灣在中美台的三邊關係中的地位不利。尤其是當前台灣和大陸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失衡越來越嚴重,台灣正在喪失戰略信心。所以華府現在有一個共識,就是通過增加政治保證和防務承諾等手段,平衡台灣和大陸日益失衡的權力格局,增強台灣的戰略信心。

  中評社:“與台灣交往法案”究竟有沒有法律上的約束力?有聲音認為其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您對此有何看法?

  左希迎:“與台灣交往法案”對美國行政當局不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更多的是代表國會的意見和關切。雖然法案不具有約束力,但相比於象徵意義,法案的實際意義更大一些,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這個法案體現了美國總統和國會之間形成了很大的戰略共識。法案在國會獲得全票通過,總統簽署的時間也很微妙,這反映出當前在華盛頓內部,尤其是國會和總統在台灣問題上形成了高度的共識。

  二是,就“與台灣交往法案”本身而言,它雖然不具有強制性,但它突破了中美兩國的默契,即法案打破了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潛規則——美國需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不應在此問題上觸碰中國的戰略底線,不應損害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在這個意義上,“與台灣關係法案”在中美關係中具有實際的意義。

  中評社:您預判,“與台灣交往法案”生效後,美台使用該法案的可能性有多大?

  左希迎:我個人判斷,“與台灣交往法案”被使用的概率很高。法案生效後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特朗普以法案作為要價的籌碼,敲詐中國。這種情況下,美國可能會在經貿問題和朝鮮核問題上要求中國給予更多配合。

  第二種是,如法案所允許的,美台交往的各個渠道會放開。“與台灣交往法案”開宗明義指出了三個明確目的,分別是:法案允許美國政府各層級訪問台灣,會見台灣官員;法案允許台灣高級官員訪問美國,會見美國各級官員,包括美國國防部和國務院;法案鼓勵美國在台協會(AIT)及台灣駐美國的機構舉行一系列活動。從中可以看出,法案放開了美台交往的各層次渠道,再回想到《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強化美台防務關係的內容,這些政策在邏輯上是一脈相承的。從這個角度講,美國很可能把台灣作為一張重要的牌來打。

  中評社:“與台灣交往法案”的簽署和生效對美中台的三角關係有何影響,對中美關係又有何影響?

  左希迎:法案的生效對中美台三邊關係有三方面影響。第一,改變台海局勢的格局和現狀。在過去十餘年的中美台三邊關係中,中美兩國更多是合作的角色,兩國共同管控台海局勢惡化。現在則轉變為,美國在政治上和防務上支持台灣,並以此來對付大陸,局面發生了重大的轉變。

  第二,美國對台政策的政治指導原則開始鬆動,衝擊了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從指導美國對台政策的政治文件來看,中國主要關注的是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從美國自身而言,它主要從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與台灣關係法”和對台“六項保證”。特朗普簽署“與台灣交往法案”以後,對美國而言,除了其對台政策的三個政治文件,現在又多了一個“與台灣交往法案”,這使得美國以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承諾越來越鬆動。

  第三,美國國內精英已經意識到,台灣在中美台的三邊關係中的地位不利。尤其是當前台灣和大陸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失衡越來越嚴重,台灣正在喪失戰略信心。所以華府現在有一個共識,就是通過增加政治保證和防務承諾等手段,平衡台灣和大陸日益失衡的權力格局,增強台灣的戰略信心。

  該法案對中美關係主要也有三方面的影響。第一,影響中美關係的基本穩定,打破了中美關係在台灣問題上的既有共識和默契。第二,美國可能把台灣問題作為重要的牌來打。由於法案打破了中美兩國一直以來在台灣問題上的既有共識和默契,台灣問題將在中美關係中發揮更加負面的角色。第三,由於當前美國國內出現了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的戰略共識,所以美國將所有能夠對中國形成掣肘的問題擺出來,台灣問題正是在這個背景下被拿出來向中國施壓、對中國要價的因素。

  中評社:對於“與台灣交往法案”的生效,以及將來美國可能在台灣問題上做出的其他出格舉動,中國可以採取什麼樣的反制措施?

  左希迎:中國可以採取這樣幾種方式:在政治交往上,中國可以通過對中美關係適度降溫向美國施壓;在朝鮮核問題和經貿關係上,中國也有自己的牌可打,也有一些措施可以向美國施壓;對台灣方面施壓,包括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多種手段。這些措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讓美國和台灣知道,它們提升政治關係的成本很高,同時表達中國的戰略決心,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不容美國侵犯。

  中評社:通過特朗普上台一年來的表現,您對特朗普是否有些新的認知?

  左希迎:新認知談不上,但是有三個明顯的感覺:首先,無論是國內政策還是外交政策,特朗普政府比較有針對性地試圖解決美國當前存在的問題,相對而言,特朗普的大部分政策都是比較有針對性的,他開出的處方還是比較到位。其次,特朗普整體的外交的政策風格是虛實相間的,我們在理解美國外交政策時還是要把握其政策的延續性和內在邏輯。再次,應對特朗普的方法應該是軟硬兼施,該軟的軟,該硬的硬。

  中評社:您如何看待未來中國周邊的安全形勢的變化?

  左希迎:目前來看形勢還是比較穩定的。當前特朗普傾向於雙邊主義外交政策,但是未來有聯合周邊國家制衡中國的可能,所以中國的周邊環境仍然存在複雜化的潛在因素。從周邊國家的互動看,未來有可能形成議題聯動的態勢。朝鮮核問題、釣魚島問題、台灣問題、南海問題和中印領土爭端問題都有熱起來的危險,如果這些問題聯動起來,會導致中國的周邊國家形成一個鬆散聯盟。特別是美國的印太概念出來,如果美國下足力氣推進這一倡議,那麼聯動的態勢會更加強烈。

  不過整體來看,儘管美國給中國施加很大壓力,美國的行為相對來說仍然是可預測的,中美兩國之間的戰略溝通和戰略博弈的既有模式和既有規則也是清晰的,中美關係壓力會變大,但是仍然是可控的。值得引起警惕和重視的是些小國和地區大國,中國與這些國家的問題雖然沒有全球性影響,但是解決起來並不容易。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