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庫匯聚

中評論壇:習近平對台重要講話意涵

2019-03-25 00:10:12
合影
郭偉峰
方舟
李風
李劍諸
胡偉星
劉瀾昌
羅祥喜
  中評社香港3月25日電/中評智庫基金會、中國評論通訊社不久前在中評智庫基金會會議室舉辦座談會,邀請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香港亞太研究中心秘書長李風、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主任李劍諸、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胡偉星、中觀研究所所長劉瀾昌、中評智庫基金會執行長羅祥喜與會。座談會由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郭偉峰主持,與會者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的意涵,以及對台灣將會發生的重要影響,各自給出了精辟的見解。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3月號以《習近平對台重要講話的深刻意涵與影響》為題,詳細刊登了與會者的發言。文章內容如下:
 
   郭偉峰:開場白

  首先,我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具有三大特性:第一,具有時代性,是對一個時代的大陸對台政策以及兩岸關係發展變化的總結,更是一個新時代的國家完全統一的宣言,是對台工作、對台政策新時代的開啟。今後應該以習近平國家統一思想來定義。第二,時效性,習近平通篇講話中並沒有強調兩岸統一的時間表,但是充滿了兩岸統一不可拖延的意涵,很明顯,在習近平的思考中,兩岸統一具有時間的迫切性。第三,時勢性,習近平的講話,反復強調了兩岸統一的必然性,“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兩岸統一是大勢所趨,無可置疑,無可抵制的。
  其次,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還著重論述了三大關係:一、全面論述了民族復興與兩岸統一的關係。“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由此可見,統一與復興是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先統一再民族復興?還是先民族復興再解決統一問題?這是探討了很久的話題。習近平總書記用辯證關係作有機組合,用很多篇幅來論述這一大關係。二、全面論述了一中原則與和平統一的關係。和平統一的基礎是一個中國原則,沒有一中原則,就沒有和平統一。“台獨”與分裂的結果,必然就會招致武力的解決。三、全面論述了和平統一與台胞利益的關係。對於和平統一之後,台灣同胞能夠享受到什麼利益,習近平提出了6個“更”:“和平統一之後,台灣將永保太平,民眾將安居樂業。有強大祖國做依靠,台灣同胞的民生福祉會更好,發展空間會更大,在國際上腰桿會更硬、底氣會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嚴。” 這6個“更”非常重要,明確強調和平統一之後台灣同胞的利益所在,釋放了非常大的善意,是言簡意賅、全面深刻的闡述。

  對於香港智庫來說,最吸引我們關注的亮點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首次提出了構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政治要求,具體有三項措施,也就是分三步走:第一步:兩岸各界廣泛交換意見,尋求社會共識。第二步:構建兩岸民主協商制度。第三步:實現平等協商、共議統一。

  “一國兩制香港方案”和“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有很大不同,有性質的不同、方式的不同。香港在落實“一國兩制”方針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必能夠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提供可貴的參考。作為立足香港、關注兩岸的各大智庫,必須義不容辭地投身於推動“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構建活動中來,發揮橋樑作用。在國家完全統一方面,香港的智庫不可缺席,應該發揮獨特的作用。
   方舟:習近平國家統一思想理論成形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講話不僅僅是針對《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的紀念,更是標誌著習近平思想當中關於國家統一思想理論的成形。走入新時代,習近平國家統一思想是在國家綜合實力提升、國際格局發生很大變化的情況之下所提出的新思想,可以說是繼毛澤東、鄧小平後新的整體思想的第一次正式、公開、系統性表述。

  目前大陸綜合國力上升,與二三十年前已經不同,回想李登輝訪美、民進黨第一次執政後的情況,給中央很大壓力,更多是被動性地防止“台獨”傾向蔓延。到此次蔡英文執政,我們的戰略定力已經提高很多,這與兩岸客觀實力對比發生很大變化有直接關係。就像今天大陸和台灣雖然沒有統一,但是力量對比已經是地球和月亮的關係,月亮衹能繞著地球的軌道走。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還對兩岸格局、未來兩岸交流提出了一些新想法。包括提出,“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台灣任何政黨、團體同我們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礙”,這樣的提法與過去有很大不同。過去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台灣和北京接觸的管道長期被國民黨壟斷,因此造成一些問題的出現,例如國民黨一些“得了便宜還賣乖”的行為。隨著台灣政治格局的變化,傳統政黨組織能力有所下降,全球都是這樣的趨勢,包括現在台灣政壇上風頭正盛的兩個明星:柯文哲、韓國瑜,他們都不是非常依賴傳統政黨的組織和動員體系,更多地利用網絡技術等,直接訴求於民眾,然後當選。在這樣的情況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這樣的新想法,將成為未來的新突破和新變化,未來民進黨也可能會慢慢有一批人願意與中央進行溝通,並建立起溝通管道。

  關於香港“一國兩制”實踐可以提供的經驗和啟示,可以看到,“一國兩制”這一詞語在台灣已經被汙名化。首先,其實“一國兩制”的香港模式和“一國兩制”的台灣模式內涵有很大不同,在內容上有很多可靈活運用的空間。其次,香港自身的“一國兩制”實踐在一些台灣民眾和香港反對派口中也被汙名化。回顧來看,客觀而言,“一國兩制”為香港帶來了很多利益,今天的香港比八十年代的香港要強很多。從這個角度來說,“一國兩制”從構想變成實踐是非常成功的,不但沒有出現預想的問題,而且還比很多人擔心的情況要好很多。所以,我們各位作為身處香港的智庫人士,有責任將其向香港及台灣民眾解釋清楚。
  李風: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國統綱領”  統一進程會大大加速

  對於這次習主席講話的重要性,我很同意郭社長講的,實際上是國家統一思想。現在叫的對台工作思想,其實應該叫國家統一思想。

  我還有一個看法,應該稱作新一代領導集體的國家統一綱領。以前國民黨也有國統綱領,實際上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國統綱領”,很全面,很完整,所以才會有媒體說是綱領性文件,是習近平統一宣言,也是面向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發出的統一動員令。我是這樣評估的。

  習近平這次講話就是對過去幾十年大陸對台工作經驗和兩岸關係的定論,所以我就說他作出了一個科學論斷。為什麼這麼說?講話前面一直講台灣問題的歷史演變。後面五點,第一個講統一的目標,第二個講統一的實踐,第三個講統一的前景,第四個講統一的基礎 ,第五個講統一的認同。

  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非常全面、權威、精準,這個文件已經引起全國強烈反響,受到國際社會關注,在台灣來講也是一枚震撼彈。

  所謂科學論斷、科學構想,是經得起時代、歷史和實踐檢驗的,兩岸關係發展到現在,就面臨兩岸怎麼走、台灣前途在哪裡的選擇問題。習主席提出兩岸前途就是統一,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就像當年鄧小平說的香港必須回歸,不能再拖了。

  因為中國人對統一的追求幾千年沒有中斷過,分久必合,現在已經又到了合的歷史關口,這是一個時代和歷史的大問題。

  兩岸關係發展這麼久,風風雨雨都經歷過了,在座各位都看到從兩蔣時代到李登輝,多次政黨輪替,一個中國的政治基礎永遠在那裡,任何力量都撼動不了,台獨或者獨台都不可能成功。衹有統一這一條路可以走。所以說可以經得起實踐檢驗。
  我講講習近平講話的特點。首先是主導權和主動權,習近平有一個特點,他做事情是“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南西北風”。要做的事就堅決做到底,而且一定要完成,有了目標就要用全黨和全國的力量來展開工作。所以現在最重要的主導權、主動權掌握在大陸手裡,不管台灣內部政局怎麼走,大陸都要掌握台灣問題的主導權,控制台灣局勢的主動權,這在講話中體現得非常清晰。

  其次,原來模糊的概念現在都清晰了,還原九二共識以真實面目。當時兩岸在香港協商是有文字記錄的,國民黨一中各表很容易表述出兩個中國,變成了中華民國偏安一隅在台灣,連呂秀蓮都說國民黨搞華獨。這和兩蔣時代國民黨的大中華情結有很大不同,而且和他們的憲法精神相違背。所以把這一點清晰化很有必要。當時為什麼形成共識,就是因為有了共識才有平等協商。因為1992年不是政治談判,是海基會和海協會的事務性協商達成的共識。等到了未來兩岸進行政治談判的時候,還會有另外的表述,所以不能再打模糊仗了,不能被一些政客利用來謀求個人利益。

  第三,通篇講話都有具體行動方案,並不是口號宣誓。比如提到要探索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因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考慮台灣的現實情況,用中華智慧制定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有利於以後台灣的長治久安。

  所以“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讓台灣各界參與其中。以前兩岸交流好像被國民黨壟斷了。每年舉辦國共論壇,國民黨政治人物來大陸和習主席握個手,然後就不了了之了。他們為自己謀求一些政治利益,甚至經濟利益,台灣民眾對此非常厭煩,台灣政治人物到大陸來變得權貴化。

  以後的做法就要直接面向全體台灣人民,不管是哪個政黨、社團還是代表性人物,都可以和大陸談。這就會調動人民的積極性,而人民是歷史發展的動力。兩岸歷史就是兩岸人民創造的,一定要依靠人民的認同。現在才剛剛開始,相信未來台灣有頭腦的政治人物,有智慧的人,都會來大陸商討兩岸未來走向。這和過去大陸對台政策有很大不同。

  所以,從習近平講話可以知道現在到統一之前相當一段時間的對台工作。這次講話之後統一進程會大大加速,讓人對於和平統一也越來越有信心了。台灣局勢照目前來看,已經發生了很好的變化,九合一選舉說明民進黨在台灣的執政已經崩盤了,70%的台灣民眾都認同九二共識。

  而且通過這次選舉洗禮,九二共識更加深入人心。可以說從習主席2012年就任主席之後,台灣整體局勢在發生好的變化。現在又提出了新的國家統一思想,非常切合台灣實際,所以我們對於中國統一越來越有信心。
  李劍諸:“一國兩制”目前存在被“污名化”的問題  大陸需做工作正面宣傳“一國兩制”

  習總的講話,一下子成為了媒體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在兩岸三地以及海外地區都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兩岸統一拉開了序幕,也吹響了兩岸統一的集結號。1979年元旦,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宣示了兩岸爭取和平統一的願望。這次習總的講話有所不同,我認為最大的新意在於具有綱領性,並會推出具體的時間表、行動方案等。

  講話的核心在“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一國兩制”現在存在被“污名化”的問題。“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作為國家戰略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作為一個產品推銷,我們需要做一些工作,我具體提出以下四點:

  第一,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在經濟、法治、管理水準等方面高於台灣,是否可以在這方面挖掘一下,從香港入手,獲得台灣民眾對“一國兩制”的認同。

  第二,近年移民台灣的香港人人數上升,但不能就此認為“一國兩制”是失敗的,我們更應該看到,有更多的台灣人來到大陸和香港生活。我們可以多找一些這方面的典型案例來宣傳。

  第三,傳統政黨的組織能力和影響力下降,但是社交媒體的力量大增,這為我們在全社會、全方位實現兩岸民主協商,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機。用社交媒體多做一些工作,在這方面我們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第四,重視台灣各個族群的作用。前段時間泰國總理英拉來到廣東汕頭,她是客家人,蔡英文也是客家人,台灣的客家選民在大大小小的選舉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啟動兩岸協商的程序時,可以通過各種管道,把來自客家族群、閩粵族群、潮州族群等各個族群組織動員起來,這對協商機制會有更好的影響。
  胡偉星:習近平講話達到推動統一進程的新高度

  大家講得都非常好,特別是郭社長將此次講話概括為習近平國家統一思想,李風秘書長將其概括為新一代領導集體的國家統一綱領。習近平總書記此次講話立意很高,通過回顧過去70年來國家統一過程中的經驗和實踐,總結出一些對今後具有指導意義的內容,可以說是習近平新時期國家統一思想的一個比較全面的闡述,闡述了國家統一的必然性、路徑和方法、目標和原則底線。

  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定位。如果把它與以前領導人講話對比,可以看出,這個講話的歷史地位完全可以與此前一些重要講話、文獻並列。將它與1979年的《告台灣同胞書》、1981的“葉九條”、1995年的“江八點”、2008年的“胡六條”對比,2019年的“習五條”的歷史定位可能更清楚,可以看到持續性、發展和新意何在。

  《告台灣同胞書》是呼籲兩岸結束軍事對峙狀態,開展“三通”,進行人員和經濟的交流,是個破冰文件。“葉九條”就比較具體,直接講國共兩黨談判,呼籲“三通”,對台灣今後自治安排講了幾條。“江八點”重點講兩岸應開始和平談判,在一中原則下什麼都可以談,談判範圍很寬泛,反對“台獨”,還提到了“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呼籲兩岸擴大交流合作。“胡六條”重點是將兩岸如何增加政治互信,實際上還是朝著兩岸應當開啟政治對話的方向去呼籲,重點放在進一步增強政治互信,推動兩岸的經濟交流合作,具體地談到了結束敵對狀態,兩岸可以簽訂和平協議,同時還提到兩岸可以討論台灣對外事務的合理安排。再看“習五條”,有延續性和新發展:延續性在於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堅持,同時進一步強調“兩岸一家親”理念,呼籲通過和平對話解決兩岸問題,這種思想是一以貫之的。新發展在於習近平已經不局限於通過呼籲和平對話來解決兩岸問題,沒有提到特別具體的目標,但是習近平的講話已經達到了新高度,就是推動國家統一進程,這是很大的一步跨越。

  對於如何推動“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起草?實際上這個問題在講話中的第二條有所提及。“習五條”中第二條是最重要的,也是實質內容是最多的,直接觸及到兩岸和平的路徑、方法和最後兩岸民主協商的具體內容、要達到的目標。第二條中有幾層含義:第一層,“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
  第二層,國家統一的根本出發點就是要照顧台灣的現實情況、利益、情感、生活方式、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甚至社會制度。體現了一種完全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脫離實際,實際上反映了過去幾十年兩岸關係中獲得的一些經驗,要從台灣人的角度來看。也加了一個定語,這種方案大前提是“一國,同時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第三層,時效性問題。“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兩岸的事是兩岸同胞的家裡事,當然也應該由家裡人商量著辦……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沒有像十九大報告中暗含隱性時間表,但是又再次突出不能久拖不決。

  第四層,國家統一的路徑和方法,就是各黨各派各界各團體進行民主協商、和解諒解、廣泛交流、形成共識、制度創新。

  這幾層意思是有邏輯聯繫的。這裡面我要講兩點,就是推動“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內容和路徑。路徑方面,習近平講話中的第二條基本上指出了推動“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路徑,即通過民主協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實際上已經開始了和平統一的過程,這種統一過程過去“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寄希望於台灣當局”,現在是更加開放了,各黨各派各社會團體,包括民進黨,衹要願意談,衹要贊成一中,都可以協商。這是全民全社會的大交流、大對話,形成共識的過程,超過了歷史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的過程。所以,這其中民主協商的參與者是全社會,是包括了政黨、社團、行業、智庫、城市等,不是“以民逼官”,也不是“以民促官”,而是把官民全部拉進來,進行全社會大和解的對話。路徑要因人而宜、因勢而宜,要看走到哪一步,習總書記講話中特別提到制度創建過程。如果和社會對話的大門都打開,各種方案都會湧現。

  內容方面,“習五條”當中也包含了一些內容,講到兩岸和平發展的制度性框架,現在兩岸需要有制度安排保證和平發展能夠持續,同時能夠促進兩岸交流。“胡六條”中講到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也是制度安排,也是對話的內容。還有如何給台灣空間,讓它能夠參加區域性經濟合作,還有台灣要求的國際空間安排,這些都是可以談的,當然最重要的是關於統一國家的制度安排。是不是要有一個台灣版的《基本法》,習總書記的意思就是探索“兩制”的台灣方案,就是說香港的《基本法》不見得適合台灣,要討論一個更適合台灣的台灣版方案,這是一個很大的善意,很理性的呼籲,但是蔡英文當局很快就否決了。蔡英文有兩個動作,第一個是1月1日新年講話,先入為主提出“四個必須”;第二個是“四點談話”。可以看到,蔡英文比較關注的是“習五條”的第二點,因為第二點使台灣現行的兩岸政策相形見絀,格局不同,吸引力就不同。

  過去幾十年,“一國兩制”被汙名化、妖魔化,在話語權上要做很多工作,如果不拿回“一國兩制”的話語權,今後兩岸的工作將非常難做。因為“一國兩制”的內容非常豐富,在很多西方人來看都是一個很好的構想。現在我們已經從構想過渡到方略和政策階段,如果讓“一國兩制”被繼續汙名化將成為很大的問題。因此,智庫要在此方面想辦法發揮作用,將其去污名化。
  劉瀾昌:講話是對前40年大陸對台政策的發展   “一國兩制”於港於台尚存諸多待解決的問題

  關於習近平講話的意義,我想強調三點,第一,習近平這次講話是對之前40年大陸對台政策的發展,比如“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等可以肯定的就繼續講,但比如說以前鄧小平講的兩岸國旗、國歌都可以談,軍事、外交也可以談,但現在沒有提,恐怕就是沒有了。習近平用發展的眼光看以前的葉九條、江八點、胡六條,有些話不好公開說,所以就藏在裡面了。

  第二,探索兩制的台灣模式其實就是要制定台灣基本法,也就是把統一提上了議事日程。未來最重要的就是要拿出一個台灣基本法,即便武統也需要基本法,所以這個東西有很大的緊迫性。台灣現在的策略就是把維持現狀作為第一道防線,談到統的時候再去想具體方案。其實越到台灣想談統的時候,他們條件越差。

  第三,習近平其實看得很遠,他強調要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要考慮台灣統一以後的長治久安問題。並不是說統一就完事了,統一以後還要長治久安。香港回歸了二十年也沒搞定,到現在二十三條也沒有通過。現在還有經濟發展、港獨問題、房屋問題,也看不出港人治港的優勢,其實還在拖國家後腿,所以這些方面可以從香港經驗來思考“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我自己想可能有十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長治久安問題。就是台灣的方案必須解決長治久安問題,我們看香港基本法當初是比較粗糙的,有很多漏洞。所以才有很多次釋法,必須通過中央釋法解決漏洞。

  第二,台灣即使統一之後依然存在台獨問題,我們看看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的例子就可以知道。台灣由於特殊的戰略位置,孤懸於海外,還不像香港和澳門。國家對台灣的控制力其實受到很大影響。

  現在講統一主要有三個要素。一是中國大陸自己的實力,二是台灣人民的意願,三是美國因素,美國因素還包括所有反華力量。現在最大的阻礙在於美國,其實如果排除美國因素,台灣問題早就解決了。從當前的中美貿易戰來看,中美兩國的博弈將是長期存在的。到了本世紀中葉,或者當中華民族已經實現了偉大復興,中美博弈就沒有了嗎?那個時候中國國力已經超過美國的話,是不是還有可能受到美國力量制約?即便在那樣的情況下,美國還有可能通過各種力量鼓吹台灣獨立。所以統一之後台獨的危險性依然存在。
  第三,關於急統和緩統的爭論。香港的回歸有1997年必須回歸這條死線。現在可以看到習近平很辯證地處理了急統和緩統的問題,既有很大時間表,也並不一定就是說要在兩三年內解決。因為現在台灣基本法都沒有,能在兩三年內統一嗎?現在藍綠都反對“一國兩制”,如何讓多數人接受“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呢?顯然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現在我們國家發展有幾個時間點,比如兩個100年的2021年和2049年,十九大還提出2035年。

  但是習五點對這些時間點都沒有提到,沒有和這幾個時間點掛鈎,習在考慮問題上想得還是比較遠,給自己留有很大空間。衹說統一和民族偉大復興緊密相連。

  但美國一定不會樂見中國統一的,一定會想盡辦法阻擋。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在促統行動上要加緊工作,但也不能太急躁制定具體時間表,在我們自己很急躁要統的時候,反而可能會出錯,可能不利於統一。所以等到所有條件水到渠成,才能談其他問題。

  第四,關於和統和武統的問題。現在大政方針是和統,鄧小平說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但是習近平這裡有一句話是過去沒見過的,就是“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

   這就有無限想像空間了,也就是說為了統一所有選項都可以用。現在主張和統,勸人家統一是沒可能的。台灣人為什麼要和你統一?台灣有中國情結的人都死光了,剩下這些人根本不會和你統一嘛。衹有台灣很衰亡,覺得統一會有極大好處,才有利益誘因,才會和你統。

  所以中國大陸要做的,就是在經濟發展上進一步碾壓台灣,所謂惠台政策可以給一點點,但還是要放在大陸,給這些在大陸的台胞。如果說主動把利益輸送到台灣去,比如說這次韓國瑜在高雄當選了,我們就砸大量資金到高雄去的話,可能就是一個錯誤的方向。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和平統一一定有經濟和武力作為依靠。

  現在台灣經濟唯一超過大陸的是台積電的芯片製造,包括華為很多都靠他們製造。這次貿易戰特朗普在芯片上打壓中國,實際上加速了中國芯片製造技術的發展,中國可能在未來五到十年完全掌握芯片技術,完全超越台灣。另外在武力上也要讓台灣完全沒有話說。

  未來或許需要採取北平模式,大軍壓境封鎖高雄港、基隆港,讓台商在大陸回不去,等等這些手段都可以用。逼你簽城下之盟,最後也未必開槍打你。所以和統是一個大的方針,但是背後要靠經濟、武力作為支撐。這一點其實在香港也體現出來,為什麼香港搞港獨搞不起來,就是因為背後有國家的強大實力。
  第五,就是要吸取香港經驗,注意“一國”和“兩制”的關係。“一國”和“兩制”可能是一個彈性、辯證的關係。台灣的地理位置和國際地位,決定了一國和兩制在台灣統一之後長期存在矛盾,可能還會像香港一樣吵不清楚。這也是我們研究台灣方案要注意的。

  為什麼要採取“一國兩制”?我們要給予充分說明。為什麼不用聯邦?為什麼要用“一國兩制”?習近平講到要注意台灣統一後的長治久安,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要用“一國兩制”,衹有“一國兩制”才可以解決長治久安的問題。其實邦聯就是兩個中國,一個鬆散的統一,聯邦可能更緊一點,但也給台獨留下了空間。所以“一國兩制”就是最好的模式,這還是有一個很大的研究空間和說明空間。

  第六,就是台灣實行“一國兩制”之後,台灣自治權的權力來自何方?香港白皮書說明自治權來自中央授權,將來台灣人跟大陸談台灣方案的時候,對方會同意台灣自治權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嗎?對方可能會說我的自治權來自中華民國,是中華民國遺留給我的,我是以中華民國和你談統一的問題。這也是未來我們談台灣模式可能要注意的問題。

  第七,台灣統一之後的國際空間。原來我們一度還說統一後可以保留台灣的外事權,但台灣的國際空間越大,獨立可能性也就越大。怎麼處理,怎麼有一個很好的規範和把握?曾經也有說法認為台灣的“一國兩制”比香港好很多,還保留外交權利,這個說法現在還能不能兌現?台灣人肯定希望要啊,我衹是掛你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號就算了,但其他方面我還是一個政治實體。這個是不是也要這樣做呢?

  第八,就是軍隊問題,過去鄧小平提過,統一之後我們不駐軍,台灣武裝可以留下來自己進行防務。葉九條也說過類似的話。現在還可不可以這樣?還是否允許台灣保留軍隊?而且統一以後恐怕中國人民解放軍也要改名字了,不需要再叫解放軍了。而解放軍不叫解放軍了,台灣國軍叫什麼?隸屬關係怎麼樣?軍費是由中央出,還是台灣財政出?

  還有軍備問題,現在國軍軍備都是美國的,將來是用國產還是美國的?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都影響到台灣統一以後長治久安的問題。

  第九,台灣人會很在意台灣民眾革命之後形成的選舉制度。回歸之後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省議會選舉、縣市長選舉可能都還可以保留,但是我們將來在選舉中是否也要做很多法律規定,比如候選人必須反台獨,軍隊也必須反台獨。避免給台獨留下空間。

  最後,台灣統一之後,中央是否要派一定機構駐台,現在香港、澳門有中聯辦,未來會不會台灣也有中聯辦?我想台灣統一之後,國台辦還會存在,因為還有台灣事務需要處理。但台灣在自治過程中誰去監督?中央是否有權利監督?或者是否不受任何約束?未來在“兩制”台灣方案或探索台灣基本法過程中,這些問題都是要考慮的。
  羅祥喜:意涵豐富  亮點突出

  此次習近平的重要講話,傳遞出的最強烈的訊息是: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並稱“這是70載兩岸關係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表示統一別無選擇。雖然以大陸實力和兩岸的現狀來說,大陸實現統一的方式可以有多種選擇,但強調“一國兩制”模式,充分表達了大陸的善意。

  習近平講話的最大亮點是,強調要探索“兩制”的台灣方案,表明大陸逐步將統一列入議程,開始探索具體方案。而這個台灣方案,有幾個最基本的要素:第一,確保國家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前提。第二,充分考慮台灣的現實情況: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充分保障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和合法權益,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的情感。這充分反映了大陸的善意、誠意和統一後長治久安的問題。第三,在探索台灣方案的過程中,會廣泛聽取、吸納兩岸各界的意見和建議。

  比較遺憾的,也是未來推動、落實“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時會遇到的重要問題是,一國兩制早被台灣政治人物污名化。此次習近平重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即刻遭到台灣一些政治人物的批駁,強調絕不接受一國兩制,其中也包括藍營政治人物。我們要問的是,這些政治人物瞭解一國兩制的內涵嗎?或者除了一國兩制還能提出更好的辦法嗎?不要一國兩制,難道要大陸實行一國一制嗎?

  不過我認為,在多數台灣民眾認知到沒有獨的可能、衹有統的前景的情況下,在思考統的方式時,遲早會發現,“一國兩制”是最佳方式。在“一國兩制”下,不但台灣民眾原本擁有的權益和發展空間會得到保留,還能更好地分享中國復興、強盛的榮耀,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好地確保台灣的長治久安。

  其實,某些積極的、微妙的變化已經開始。在習近平提出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倡議後,不但不少統派人士更加堅定支持“一國兩制”,台灣輿論也呈現出探討“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濃厚興趣,對“一國兩制”明顯已不像過去那樣排斥。雖然這種變化還非常微小,但台灣對“一國兩制”的態度確實在悄然變化中。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

  雖然台灣與香港、澳門有很大的不同,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與一國兩制的港澳方案會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港澳回歸及港澳基本法起草過程中的許多經驗,以及港澳一國兩制20多年實踐的經驗與教訓,可以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制定提供參考和啟示。

  郭偉峰:各位還有什麼要補充的觀點?
  李風:香港基本法有漏洞  探索台灣方案需引以為鑒

  我在這裡提一個建議。剛才提到“台灣一國兩制方案”可以借鑒香港的《基本法》,《基本法》1990年的時候誕生,到現在回歸22年的時間裡,可以發現《基本法》中存在有很多漏洞。《基本法》條文中字眼的不嚴密,成了反對派攻擊的重點,也造成了許多問題,給香港的發展帶來了許多制約。比如說23條,應該在立法之初就寫入《基本法》。未來在制定台灣方案時,要引以為鑒。

  制定台灣“基本法”要廣泛吸取各界的意見和建議,不僅僅是大陸專家的意見,還有香港、台灣專家的意見,甚至可以參考美國專家的意見。通過吸收各種營養,把台灣“基本法”真正做好,以免為之後帶來問題。

  劉瀾昌:現在還有一場官司在打,就是關於新界人的丁權,是否具有“丁權”在《基本法》中沒有明確闡述,如果終審法院判決“沒有丁權是不合法的”,那麼將引起很大的問題。

  方舟:香港《基本法》的很多條文是在1985-1988年期間寫的,要考慮當時的兩個歷史因素:第一,當時內地的經濟和社會水準落後香港太多,沒有治理現代化資本主義城市的能力;第二,當時香港人想的是把1984年的制度放在冰箱裡速凍起來,用靜態思維看問題。

  胡偉星:這次習近平的講話與之前的《告台灣同胞書》、葉九條、江八條等內容相比,有所揚棄,台灣的軍隊、自主權、台灣領導人來大陸任職、台灣的國際空間等具體內容都不講了。因為現在兩岸關係的時空已經變了,現在大陸方面更加強調主權觀念和兩岸之間長治久安的問題,充分體現了大陸方面的四個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了四個自信才能做頂層設計。而且現在統一進程的對象不光是政府、台灣當局,而是整個台灣社會。這麼多年下來,對於台灣問題的解決確實需要有一套新思維。
  郭偉峰:結語

  感謝各位朋友,這場討論代表了香港智庫的高水準討論,在高度和深度都做了努力。所謂的高度,是對習近平講話的理論作出定位和探討,大家都認識到習近平此次的講話具有非一般的意義,包括是否會構成“習近平國家統一思想”、完成“新一代領導集體統一國家的綱領”等國家統一的重要理論。

  在深度方面,我們展開了對於實踐的認識和探討。從70年的實踐、40年的實踐以及20年的實踐,我們都涉及到了。更重要的是,我們除了認識到香港“一國兩制”實踐20年有許多寶貴的經驗,但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我們要從實踐中來、回到實踐中去。不能直接把香港的“一國兩制”視作“垂範”,直接運用到台灣,現在的時空不同、政治制度不同、地域不同等,都要充分考慮。

  因此,香港的各大智庫大有可為,來為“台灣一國兩制方案”貢獻意見和建議。
  評論員簡介:

  郭偉峰: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

  方舟: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

  李風:香港亞太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香港資深傳媒人。

  李劍諸: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主任,《思考香港》執行總編輯。

  胡偉星: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系主任、教授。研究課題主要集中在國際安全問題,東亞國際關係,亞洲的地區主義,中國外交政策和兩岸關係。

  劉瀾昌:中觀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學士、碩士和博士,現為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時事評論員。曾任職香港開放雜誌,經濟日報,星島日報,蘋果日報,鳳凰衛視,亞洲電視等媒體;策劃製作“解密百年香港”,“澳門五百年”,“香港望族”,“三年零八個月” 等電視特輯。主持論政節目“把酒當歌” ;著有“香港一國兩制下的新聞生態”,“aTv絕密文件”等書籍。

  羅祥喜:中國評論通訊社總編輯,中評智庫基金會執行長。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