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庫匯聚

中評現場:休克療法之父談中國與世界70年

2019-03-26 00:31:05
傑弗裡·薩克斯(中評社 海涵攝)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中評社 海涵攝)
對話現場(中評社 海涵攝)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主持了是次對話。(中評社 海涵攝)
現場觀眾(中評社 海涵攝)
會議現場(人大重陽供圖)
  中評社北京3月26日電(記者 海涵)3月24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第39期重陽論壇在北京舉行。“休克療法之父”、哈佛大學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傑弗里·薩克斯對話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教授,主題是“中國與世界的70年:過去、現在和未來”。傑弗里·薩克斯在對話中表示,特朗普總統一個基本的觀點就是,美國出現什麼問題都是其他國家導致的,不是自己的問題,他讓中國成了“頭號替罪羊”,這個心態非常危險。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主持了是次對話。

  傑弗里·薩克斯表示,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經濟的增長,社會公正以及環境承載之內這三個元素之間的平衡是最大的挑戰,也是所有國家所共同面臨的挑戰。中國和美國在發展過程當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有很多相似性。從這個角度來說,中美雙方可以實現互學互鑒,但到目前為止來說,還沒有看到一個可以明顯借鑒的模式。我們必須要找到新的發展模式,找到新的發展理念,沒有辦法照搬某一個國家的經驗;或者沒有一個現成的方案可以套用。中國和美國都需要進行創新發明,要找到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那麼這種可持續發展的制度框架有何特點?傑弗里·薩克斯認為,首先,我們需要一種混合制的經濟模式,有市場也有政府;第二,可持續發展要求很多的結構調整,結構轉型。

  他認為,我們面對的建制方面的一個現實是,需要進行長期的規劃才行。其實中國的規劃一直都是非常有效的。而美國的一個劣勢、弱點就是,他們都有點理想主義,認為政府就不應該做任何的規劃。實際上沒有這種規劃的話,我們不可能為結構轉型做好準備的。

  傑弗里·薩克斯指出,只有實現了六大轉型,我們的社會才能夠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分別是——能源的轉型;土地使用方式的轉型;教育的轉型;醫療衛生和全民健康方面的轉型;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數字化社會的形成。

  他坦陳,我們到現在為止還不能說已經完成了以上的這些目標。中國沒有完成,美國更是沒有完成。

  傑弗里·薩克斯認為,金錢主導的美國不關心可持續發展。從一種完全資本化的經濟模式要進入可持續化的經濟模式是非常難的。因為這個國家處在受金錢主導的權力結構之中。金錢是首要的任務,這樣一種考慮已經超過了對於可持續發展的關注。特朗普總統可能是我們有過的,在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屆政府,因為總統完全不在乎我剛才講到的這些信息,同時他手上的這些權力,會考慮的是現有主導人士的利益,包括污染者、製造者和有錢人。

  他指出,原則上來說,現在面對的挑戰是世界性的,各國應本著這個目標一起來合作,而且通過合作,我們能做很多來共同加速進步,真正地實現能源消費當中零碳排。但是現在美國正在對中國發動經濟方面的攻勢。好在到目前來說也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在美國,政治領導者的心態就是,美國應該永遠都是全球老大,他們覺得只有這種方式世界才能公平。後來對於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和美國公眾來說,看到中國快速的崛起,還是比較驚奇的,因為畢竟看到中國經濟發展這麼迅速,技術發展這麼得迅速,都讓美國人吃了一驚。

  “我個人的觀點,這其實是件好事。這樣我們反而多了一個合作夥伴,可以和中國一起共同解決很多難題,”傑弗里·薩克斯說。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在發言中表示,中美兩國未來共同面臨五大問題:第一,公平問題;第二,環境問題;第三,創新挑戰;第四,健康問題;第五,中國經濟發展的進度。

  他還提到,中美兩國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我對我們國家大的政策不了解,但我個人認為,中國對美關係應該成為中國對外關係的基石,如果讓我來理解。因為中美關係搞好了,中國外部世界的環境就搞好了。

  在對話環節,主持人王文問道,“國際上有這樣的質疑,認為現代化、技術發展到了現在,進入了進步主義終結的年代。我的問題很簡單,未來在兩位先生看來會更好嗎?”

  傑弗里·薩克斯說,有一點很明確,我們現在並沒有到技術的瓶頸。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提升,可以說現在我們正處在一個非常豐富的時代,技術的發展是豐富的,學習的知識是豐富的。在很多領域進步都是喜人的,我們也不應該認為,如果機器能替代人做所有的工作就是件壞事,因為如果機器能做很多人的工作,那說明我們放鬆、溝通的時間就更多了。讓機器幹活,我們坐下來喝喝茶、喝喝咖啡就好了。所以,未來我們追求更多的文化活動,實現自我的追求,開發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不是要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辛苦工作上面。

  他還指出,縱觀人類的歷史,技術永遠都是一把雙刃劍,技術可以造福人類,但如果落入惡人之手也會產生惡果。所以,新的技術如果用於改善人們的生活是一種選擇,但如果落入軍隊之手,而且又用於作為屠殺的工具。所以,我們要推動和平,要和技術齊頭發展,而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有了技術生活就會變得很好,我們要為之付出努力。技術是沒有邊界的,可以帶來更多財富的積累,只要我們做得好,用得對,我們的未來一定是更加美好的。

  吳曉求回應說,技術的確是個雙刃劍,就人類生活來說,未來肯定比今天要更加富有,更加便捷,更加快樂,空氣會更好,環境會更美。我和薩克斯教授有同樣的觀點,技術當然可以造福人類的生活,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但技術有另一方面,誰先擁有這些高新的技術,誰的欲望就越大,實際戰爭的可能性也會變得比較大。

  傑弗里·薩克斯,著名全球發展問題專家,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哈佛大學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高級顧問,“休克療法”之父。1954年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學士、碩士、博士都就讀於哈佛大學,1983年,29歲的他就已成為哈佛大學教授,此後他提出很多經濟學思想,很多書都翻被譯成中文,比如《貧困的終結》、《共同財富》等。中國人對他最熟悉的一點是他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的“休克療法”,很多關於前蘇聯時代和拉丁美洲國家轉型時期的改革方案,都受傑弗里·薩克斯教授的影響。傑弗里·薩克斯也拿過諸多獎項,《時代周刊》連續兩年把他評為“世界百年最有影響力的人物”;《紐約時報》評論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學家”。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