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庫匯聚

統“獨”對抗新階段與深化兩岸文化交流的形勢及任務

2019-12-15 00:08:51
深化兩岸文化交流,是當前和未來時期大陸對台工作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評社╱題:統“獨”對抗新階段與深化兩岸文化交流的形勢及任務 作者:郭震遠(北京),中國海洋大學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所教授、所長

  2016年5月蔡英文開始在台灣地區執政,迄今已經三年半。事實清楚顯示,蔡執政與李登輝、陳水扁兩個“台獨”頭面人士一樣,都大搞“台獨”、搞分裂,都導致了兩岸嚴重、激烈的統“獨”對抗。但事實還顯示,蔡的“台獨”策略和重點,與李、陳不盡相同。所以,蔡執政期間兩岸統“獨”對抗更複雜、更深刻,主要是兩岸在理念層次上的統“獨”對抗更突出,是兩岸統“獨”對抗的新階段。可以預料,這一新階段將可能演變為兩岸統“獨”對抗的常態,將對未來時期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進程,產生嚴重不利影響。對此,須予以高度重視,並預謀對策,以杜後患。筆者認為,以強化兩岸一個中國認同為目標,深化兩岸文化交流,應是一項有力、有效、可行的重要措施。與其他相關措施密切配合,積極貫徹這一措施,不僅將可以在未來時期,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進程中有效防“獨”、遏“獨”,而且將為祖國實現完全統一後的長治久安、繁榮穩定,提供可靠保證。

  一、兩岸統“獨”對抗的新階段及其對實現祖國統一進程的重大不利影響

  蔡英文的“台獨”戰略、政策和策略,是導致形成兩岸統“獨”對抗新階段、對於未來時期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進程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基礎和關鍵性影響因素。經過2016年5月以來的三年半時間,蔡的“台獨”戰略、政策和策略已有全面、充分、具體的表現;它們的重大不利影響,也有全面、充分、深刻的暴露。據此,不僅可以對兩岸統“獨”對抗新階段的特點做出明確判斷,而且可以就這些特點對統一進程的重大不利影響進行梳理和做出預判。

  1.蔡炮製的“兩國論”,是其“台獨”戰略、政策的基礎。其核心理念“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正在成為台灣社會“政治正確”的共識,是未來時期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主要障礙。“兩國論”與一個中國原則的對抗,是未來時期兩岸統“獨”對抗的焦點。

  1998年8月,李登輝委託蔡牽頭,研究“強化中華民國國家主權地位”。研究成果迄今沒有全部公開,但1999年7月,李接受《德國之聲》記者來訪時,宣佈了“兩國論”要點。主要有:“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台灣與大陸是兩個不相隸屬的國家”、“兩岸關係不是內政問題,而是國際關係”等等。

  蔡是所謂“理念型台獨分子”。2016年5月,蔡在台灣地區執政以來的事實清楚表明,“兩國論”,特別是“兩國論”的核心“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正是蔡的“台獨”理念的主體。蔡執政前即一直堅持宣揚這一“理念”,執政後更是運用公權力,不遺餘力地全面推進這一“理念”。可以說,所謂的“維護台灣主權”,已成為蔡執政的總綱。三年半以來,蔡的內外政策,無一不以此為出發點和目標。其中,尤以對外關係政策、安全防衛政策以及兩岸政策最突出。蔡的作為,導致兩岸關係嚴重惡化,兩岸統“獨”對抗迅速再度激化。儘管蔡曾聲稱,推行“兩國論”,“衹能做,不能說”。但實際上,蔡對推行“兩國論”,大做、大說,從而導致了“維護台灣主權獨立國家地位”,正在成為台灣“政治正確”的社會共識。這是影響最深遠、最惡劣的後果。現在,2020年1月的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已經開始。蔡為爭取實現連任,已提出“反中保台”的競選主軸,以“台灣主權”、“台灣安全”的保護者自居。在其2019年“雙十”慶典的演講中,反復突出“中華民國台灣”的稱謂,而這正是當年蔡炮製“兩國論”時提出的。這些現象清楚表明,如蔡得以連任,必將以更大力度推進“兩國論”,更加突出堅持“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如沒有連任,則必將更頑固地以“保衛台灣主權”為號召,爭取“重返執政”。由此可以確認,當前和未來時期中,一個中國原則和“兩國論”的對抗,都是兩岸統“獨”對抗的主體。

  一個中國原則與“兩國論”的對抗,在兩岸關係的各領域都充分表現。顯然,大陸在各領域或都須有相應措施與之對抗。“兩國論”提出二十年來的情況正是如此。但“兩國論”不僅是具體的“台獨”戰略、政策和策略,在深層次上更是“台獨”的理念。祇有堅持祖國完全統一的理念——一個中國原則,才能最有力、有效地反制、打壓“兩國論”這一“台獨”理念。所以,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不僅是兩岸關係各領域的具體對抗,而且是兩岸關於國家統一或分裂的理念的對抗。兩岸統“獨”在理念層次上的對抗,正表現了新階段兩岸統“獨”對抗的複雜性、深刻性。

  2.大搞“文化台獨”,是蔡推進“兩國論”的先導,是為“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奠基。在當前和未來的兩岸統“獨”對抗中,文化因素的意義和影響明顯上升。

  “文化台獨”歷來是台灣島內“台獨”勢力搞“台獨”、搞分裂的重要內容,但蔡執政後,大搞“文化台獨”的力度、廣度和深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大為超過李、扁執政時期。蔡執政三年半以來的事實清楚顯示了,蔡不是簡單地搞“文化台獨”,而是把搞“文化台獨”作為其推行“兩國論”的先導,奠定“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所以,其意義和影響更為嚴重。

  蔡大搞“文化台獨”的特點是:第一,大搞“文化台獨”的目標明確:通過“文化台獨”,實現台灣社會的徹底去中國化,從而為推行“兩國論”開闢道路,為“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奠定基礎;第二,充分運用公權力,為大搞“文化台獨”保駕護航,製造便利條件,無論在文化、教育部門的主管人事安排,還是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方面無不如此;第三,大搞“文化台獨”,不僅全面鋪開,而且突出全面貫徹“台獨史觀”、大力鼓吹“台灣文化起源的多元性”的重點,為全面“台獨化”、徹底去中國化提供根據;第四,大搞“綠色恐怖”,力圖封堵兩岸文化交流,三年半中,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懲罰兩岸交流,包括文化交流的法律、法規,如“國安五法”等等。這些特點清楚顯示了,蔡大搞“文化台獨”,就是兩岸深層次的統“獨”對抗,而且具有嚴重政治後果。最主要的是,台灣社會的中國認同持續下滑,青年人尤甚,而“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正在成為台灣社會“政治正確”的共識。

  對於“文化台獨”,必須以“中國文化”、“統一文化”與之對抗,並且在對抗中,對之有力、有效地反制、打壓,才能在未來時期順利推進中國實現完全統一的進程。這表明兩岸統“獨”對抗新階段中,文化因素具有了大為超過以前各時期的重要意義和影響,這是未來時期兩岸統“獨”對抗複雜化、深刻化的又一重要表現。

  3.蔡執政以來,在宣稱“保持兩岸現狀”、“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掩護下,全面“台獨化”,徹底去中國化,搞“聯美抗中”,導致兩岸關係嚴重惡化、對抗再度激烈。這是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統“獨”對抗複雜化、深刻化的重要表現。

  2016年5月,蔡執政伊始,即大肆宣稱“保持兩岸現狀”、“維持台海和平穩定”。蔡的姿態一時間迷惑了部分台灣民眾,但事實很快即表明,發表上述言論,祇是蔡搞“台獨”、搞分裂的策略調整,是為其全面“台獨化”、徹底去中國化,爭取時間和空間的掩護。蔡隨後的實際行動迅速地自我戳穿了上述謊言:堅持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顛覆了兩岸關係現狀;“聯美抗中”,破壞了台海和平穩定,等等。曾一度緩和、實現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再度陷於李、陳執政期間的嚴重對抗之中。如前述,由於蔡堅持其“台獨”理念、堅持“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台獨”立場,大搞“文化台獨”,兩岸統“獨”對抗進一步激化,特別是突出的複雜化、深刻化,實際上已經超過李、陳執政時期。

  可以肯定,如蔡在2020年1月實現連任,必將繼續其第一任期的所作所為,並且還必將更加變本加厲。所以,蔡如連任,在實現中國完全統一的進程中,祇要蔡認為形勢有利,她鋌而走險,引發兩岸嚴重衝突的可能性確實存在。如蔡沒有實現連任,她肯定要以“保衛台灣主權和安全”為號召,力爭“重返執政”,但兩岸發生嚴重衝突的可行性暫時減少。所以,無論蔡連任與否,都必須強化對其挑起兩岸嚴重衝突的防範。以強化兩岸一個中國認同為目標,深化兩岸文化交流,是一項有力、有效的重要措施。實行這一措施,將有力、有效地削減蔡的“兩國論”、“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等“台獨”理念在台灣島內的影響,以及蔡大搞“文化台獨”的影響,從而從根本上反制、打壓蔡的“台獨”氣焰和行徑。

  二、兩岸統“獨”對抗新階段中,以強化兩岸一個中國認同為目標,深化兩岸文化交流面臨的嚴重挑戰

  1988年兩岸開始恢復交流以來,文化交流就是兩岸交流中重要而且十分活躍的部分。隨著兩岸交流的持續擴大,兩岸文化交流也持續發展,特別在2008年到2016年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兩岸文化交流更是有諸多豐碩成果,對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兩岸統“獨”對抗新階段的出現,兩岸文化交流和兩岸關係、兩岸交流的各方面一樣,都面臨新的嚴重挑戰。最直接的挑戰無疑是,由於新階段中統“獨”對抗複雜化、深刻化,交流的外部環境、條件惡化,對交流進行及其成效明顯的不利影響。而在深層次上則是,交流外部環境、條件惡化,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壓力卻更加突出,兩方面共同作用下,長期以來兩岸文化交流自身存在的不足,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來,對於文化交流在兩岸統“獨”對抗新階段的開展,特別是能否取得期待的成效,壓力越來越大。清醒、全面、深刻認識面臨的嚴重挑戰,是有效應對挑戰的前提,以及在新階段充分發揮兩岸文化交流重大作用的基礎。


  1.蔡以“維護台灣安全”、“防止大陸滲透”為由,以大搞“綠色恐怖”為手段,力圖遏阻兩岸文化交流,全力封堵大陸文化因素進入台灣。這是當前和未來時期,以強化一個中國認同為目標,深化兩岸文化交流面臨的最直接的重大挑戰。

  兩岸人員往來,是兩岸文化交流的基礎。沒有廣泛蓬勃的兩岸人員往來,就不可能有興旺的兩岸文化交流。1988年以後,兩岸之間長達近四十年的隔絕被打破,兩岸人員往來迅速發展,已達到十分龐大的規模。據統計,1988年至2018年,兩岸人員往來總人數達1億人次以上,約為台灣總人口的近五倍;2010年以後的兩岸人員往來,每年都超過五百萬人次,約為台灣人口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正是在這一基礎上,形成了興旺的兩岸文化交流。兩岸人員往來與兩岸文化交流聯繫密切、相互促進,是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進程中一個突出亮點。對此,台灣的“台獨”勢力頭面人士十分畏懼,一直力圖阻撓、限制,特別是限制大陸人員赴台。李、陳執政的二十年(1988—2008年),兩岸人員往來明顯的單向性,即大陸赴台人次大為小於台登陸人次,清楚表現了這一點。

  2016年5月,蔡在台灣執政後,限制兩岸人員往來立即成為其兩岸政策重點之一。三年半中,蔡限制兩岸人員往來的一系列作為,表現與李、陳很不相同的特點:蔡明確提出限制的目的是,“維護台灣安全”、“防止大陸的滲透”,這明顯是藉口,但曲折地反映了,蔡對於大陸各方面影響,通過兩岸人員外來進入台灣,並產生效應的憂慮和恐懼;充分利用執政優勢,特別是在民意代表機構的多數地位,通過修法、立法,建立限制和懲罰兩岸人員往來的機制,不僅現在可更順利地阻撓、限制兩岸人員往來,而且即便失去執政地位和多數地位,也可繼續堅持阻撓行徑;不僅進一步阻撓、限制大陸人員赴台,而且明顯擴大對台灣人員登陸的阻撓、限制,特別是強化對於兩岸文化交流性質來往的限制、懲罰。這些特點顯示,蔡對兩岸人員往來的阻撓、限制更嚴厲、更細密,因而後果更嚴重、更惡劣。

  蔡對兩岸人員往來的阻撓、限制的惡果已經開始表現。而且可以預料,在當前和未來時期的統“獨”對抗新階段中,即便蔡不再執政,其制定的阻撓、限制兩岸人員往來的法律、法規的運用,雖然將會受到一定程度制約,但他們的惡劣影響將長期存在,而難以真正消除。這將是以強化兩岸一個中國認同為目標,深化兩岸文化交流,面臨的最嚴重的重大挑戰。在兩岸人員往來受到重大干擾、阻撓和限制的形勢下,堅持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必須積極創新、不斷突破;必須有新思路、新戰略、新政策、新策略。

  2.受“兩國論”推出二十年的影響,尤其是蔡執政以來,大肆鼓吹、推行“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台獨”理念,已導致台灣社會對一個中國的認同持續下滑。這是當前和未來時期,以強化一個中國認同為目標,深化兩岸文化交流理念的深層次最重大挑戰

  兩岸的一個中國認同問題,即認同或者否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是1949年以來中國統一進程中,特殊重要而又敏感的問題。這一問題直接決定了中國統一進程的性質和路徑。

  1999年7月,李登輝公開拋出了蔡精心炮製的“兩國論”,其核心內涵是,“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迄今的二十年中,特別是2016年5月以來蔡執政三年半,“兩國論”及其核心內涵“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在台灣影響惡劣,流毒甚廣。更嚴重、影響更深遠的惡果是,2000年以來的近二十年中,台灣社會對於一個中國原則的認同持續下滑,已達十分嚴重的程度。而“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台獨”理念,正在成為“政治正確”的台灣社會共識。綜合台灣多家機構和媒體的相關民調數據*:上一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台灣民眾有近八成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而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不到兩成;到本世紀第一個十年,這兩個數字分別變為不到四成(包括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和近六成;到蔡執政後,這兩個數字進一步變為,不到三成和七成多。須特別注意的是,台灣20歲到39歲的青年人群中,這兩個數字更為突出。例如,蔡執政後,分別為不到二成和八成多。因此,蔡早在2014年9月就在接受外媒採訪時稱,台灣青年是“天然獨”。同時如前述,蔡在當前正展開的,2020年1月的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競選中,以“保衛台灣主權”為主軸,大肆宣稱所謂“芒果乾”(“亡國感”),以“台灣主權”和“台灣安全”捍衛者自居,爭取實現連任。此外,進入本世紀以來,即使在馬英九執政的八年中,國民黨在以“一中各表”為前提承認九二共識的同時,實際上逐漸接受、認同“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理念。這些清楚表明,“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正在成為台灣社會“政治正確”的共識,而一個中國認同隨之不斷淡化,甚至開始出現逐漸消失的危機。

  “兩國論”及其核心理念“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的形成和發展,特別是它們正在成為台灣社會“政治正確”的共識的事實,是台灣社會政治轉型中的一股逆流,是在美日外部勢力插手干預、扶植下形成的怪胎。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的兩岸統“獨”對抗中,最直接、最明顯的對抗,是兩岸關係各領域中具體政策的對抗。而“兩國論”及其核心理念與一個中國原則的對抗,則是涵蓋所有領域最根本、最深刻的統“獨”理念對抗。1949年至上世紀90年代初的四十多年中,兩岸之間一直存在關於一個中國的最基本共識,所以儘管台灣島內50年代即已出現“台獨”活動,而且當年兩岸對抗激烈,但並沒有出現明顯的統“獨”理念對抗。祇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以後,隨台灣島內“台獨”勢力坐大、“台獨”頭面人士執政,兩岸之間統“獨”對抗持續激化,“兩國論”及其核心理念出籠並且在台灣社會的影響嚴重擴大,兩岸的統“獨”對抗,包括統“獨”理念對抗,迅速明朗化。特別是在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統“獨”對抗的新階段,這一統“獨”理念的對抗更突出、更重要,對於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一個中國原則與“兩國論”及其核心理念的對抗,是兩岸統“獨”對抗新階段的關鍵。一個中國原則戰勝“兩國論”及其核心理念,則將順利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反之則中國統一將被長久拖延。以強化兩岸一個中國認同為目標,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將是保證一個中國原則戰勝“兩國論”及其核心理念的最有力、最有效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執行這一措施面臨重大挑戰。最直接的挑戰是,“兩國論”拋出二十年來,其核心理念“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正在成為台灣社會“政治正確”的共識,特別是在台灣青年人中影響更深刻。對於改變這一狀況,促成一個中國認同取代台灣社會的這一共識,困難程度之大須有充分估計。此外,1988年以來,大陸推進兩岸文化交流的思路、方式,並不適應強化兩岸一個中國認同為目標,深化兩岸文化交流的需要,必須創新。這都是必須面對的重大挑戰。

  3.當前和未來時期,在兩岸對抗新階段,統“獨”對抗複雜、深刻,祖國實現完全統一的進程加快推進,兩岸文化交流面臨前所未有的重任和壓力。必須總結經驗、積極創新,不斷深化、提升。這是兩岸文化交流面臨的最根本、最重大挑戰。

  1988年兩岸打破四十年隔絕,逐漸開展全面交流以來,兩岸文化交流一直是其中重要而且活躍的組成部分。在1988年以後的近三十年中,兩岸文化交流發展迅速、成果豐碩。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通過廣泛、多樣的文化交流,已經有效化解、消除了1949年以後四十年激烈對抗形成的兩岸的嚴重隔絕、畏懼和不信任,為兩岸各領域的合作,乃至融合,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但是如前所述,兩岸統“獨”對抗進入新階段,兩岸文化交流面臨重大、嚴峻挑戰;同時中國統一進程進入加速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新時期,兩岸文化交流承擔前所未有的重任和壓力。所以,兩岸文化交流必須深化、提升。這是兩岸文化交流面臨的最根本、最重大挑戰。

  筆者曾經總結1988年之後近三十年兩岸文化交流的主要特點是:自發性、多樣性和廣泛性。這三個特點表現的那些近三十年兩岸文化交流的思路和方式,適合當時規定的兩岸文化交流的目標和兩岸關係的實際狀況。所以,近三十年中,兩岸文化交流發展迅速、成果豐碩。但當前和未來時期,面對兩岸統“獨”對抗新階段的重大挑戰,以及加快推進祖國完全統一進程的重任和壓力,以前近三十年的兩岸文化交流的思路和方式,明顯難以適應。也可以認為,實際上面對新形勢,兩岸文化交流的發展遇到明顯瓶頸。祇有深刻總結經驗、清醒認識新形勢下的挑戰、重任和壓力,積極創新、不斷突破,才能深化、提升兩岸文化交流。圓滿完成強化兩岸一個中國認同,不僅有效防“獨”、遏“獨”,順利推進實現祖國統一,而且為完全統一後祖國的長治久安、繁榮穩定奠定堅實基礎。

  實際上,在兩岸統“獨”對抗新階段,大陸對台工作的各領域都面臨複雜的新挑戰,都必須總結經驗、積極創新,不斷突破。但如前述,兩岸文化交流面臨的挑戰的複雜性、深刻性更為突出。所以在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文化交流,明確以強化兩岸一個中國認同為目標,深化兩岸文化交流更為迫切,而總結經驗、積極創新、不斷突破,對之更為重要,甚至是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

  三、幾點討論

  1.在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新階段,以強化兩岸一個中國認同,作為深化兩岸文化交流目標

  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新階段的基本特點是,對抗複雜、深刻,主要是統“獨”理念的對抗突出,“兩國論”及其核心理念“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與統一理念—一個中國原則的對抗,成為統“獨”對抗的焦點。統“獨”理念對抗的實質,就是以一個中國原則取代“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而成為台灣社會新的“政治正確”共識,顯然,這就意味必須強化兩岸的一個中國認同,而主要途徑就祇能是深化兩岸文化交流。

  強化兩岸的一個中國認同,實際上就是形成和鞏固台灣社會對於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共識。這一共識的形成和鞏固,首先將在當前和未來時期的統“獨”對抗新階段中,保證有效防“獨”、遏“獨”,順利推進實現中國完全統一的進程;同時,還將為祖國完全統一後的長治久安、繁榮穩定,提供可靠保證。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性、必要性不言而喻。

  2.總結經驗、積極創新、不斷突破,是貫徹以強化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認同為目標,深化兩岸文化交流的關鍵

  與1988年到2016年近三十年間的兩岸文化交流比較,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新階段的兩岸文化交流,面對的形勢更複雜、挑戰更嚴峻,承受的壓力更沉重、任務更艱巨。顯然,原有的工作思路、指導原則,以及回應的戰略、政策和策略都必須有重大改變、調整,才能適應上述變化,從而可以通過兩岸文化交流,在新階段的兩岸統“獨”理念對抗中,有效防“獨”、遏“獨”,順利推進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進程。

  總結經驗、積極創新、不斷突破,是重大改變、調整的主要內涵,是貫徹以強化兩岸一個中國認同為目標,深化兩岸文化交流的關鍵。同時,這些正是深化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內涵。實際上,這些也是大陸各領域、各層次對台工作在當前和未來時期的統“獨”對抗新階段,必須面對、必須完成的。須清醒認識到,在1988年以來的近三十年中,大陸對台工作成果豐碩,也有十分豐富的經驗,但面對當前和未來時期的統“獨”對抗新階段的新形勢,以及加快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新時期的重任和壓力,做出重大改變和調整十分關鍵、十分必須。

  3.在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新階段,以強化兩岸的一個中國認同為目標,深化兩岸文化交流的前景

  以強化兩岸的一個中國認同為目標,深化兩岸文化交流,是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新階段中,大陸對台工作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前景直接取決於其本身的變化與調整,對此前已有所論述,茲不贅述;同時還取決於新階段兩岸對抗的總態勢,以及深化兩岸文化交流與大陸其它領域對台工作的統籌協調。

  筆者預判,在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新階段中,大陸已具有對台灣不可逆轉的壓倒性全面優勢,“台獨”絕無實現的可能。但蔡等“台獨”勢力頭面人士絕不會放棄“台獨”圖謀,他們力圖以“兩國論”及其核心理念“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與大陸對抗,以拖延甚至無限期拖延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顯然,當前現實存在“台獨”勢力拖延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可能性。能否有效壓縮這種可能性,將是對深化兩岸文化交流成效的檢驗。但筆者認為,其前景存在不可忽視的不確定性。關鍵在於,強化兩岸一個中國認同的深化兩岸文化交流目標,能否順利、完全地實現。對此,應予以高度重視,並有切實可行的實際措施予以保證。

  *筆者歷來對各類民調數據持懷疑態度,認為祇能作為趨勢性判斷的參考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12月號,總第264期)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