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庫匯聚

粵澳深度合作背景下澳門青年創業就業的現狀、發展及對策研究

2023-05-28 00:05:22
隨著相關創業就業政策逐步落地,澳門青年在深合區的創業就業環境將進一步優化。
  中評社╱題:粵澳深度合作背景下澳門青年創業就業的現狀、發展及對策研究  作者:余渭恒(澳門),澳門科技大學城市與區域經濟博士生、澳門管理學院客席講師、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秘書長

  【摘要】青年是社會經濟長遠發展的引擎,積極支持和促進澳門青年到內地創業就業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重大賦能,以橫琴作為依托,澳門青年將獲得更優質的發展前景。深合區將打造成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台,建設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也加強了澳門青年投身大灣區建設的信心與決心。本文梳理當前深合區對澳門青年扶持政策的現狀,整合澳門青年在參與融入粵澳深度合作區的過程中創業就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提出澳門青年在深合區創業就業的對策與建議,從而進一步推動產學研合作,科技成果有效轉化,將橫琴逐步建設成為灣區內具有輻射功能的人才高地,讓澳門青年擁有更廣闊的創業就業空間,藉此扶助澳門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一、“深合區”對澳門青年扶持政策的現狀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發佈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支持和促進港澳青年到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就業,日前人社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以及國務院港澳辦聯合印發《關於支持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作為頂層設計中“四區疊加”利好政策下的深合區,政府對澳門青年從生活、就業、創業、營商等政策上進行扶持,從而更好地引進人才,留住人才,旨在打造一個“價值窪地”,助力澳門與內地交往交流交融。澳門特區政府正積極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以穩定澳門社會經濟及實現可持續發展,接連推出針對青年創業的資金援助政策以及幫助青年融入大灣區及深合區的就業補助政策。至今有589名港澳導遊、57家港澳建築企業、269名港澳建築領域專業人士、53名澳門醫師、7名澳門社工在橫琴執業。截至2022年9月,橫琴纍計註冊澳資企業數量突破5000家,註冊資本金額達1430億元,成為內地澳門企業集中度最高的區域。隨著相關創業就業政策逐步落地,澳門青年在深合區的創業就業環境將進一步優化。

  二、澳門青年融入“深合區”創業就業的機遇與探索

  澳門高等教育最早起源於1981年成立的私立東亞大學(即澳門大學的前身),經過接近四十年的發展,澳門的高等院校已達至十所。澳門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為各行各業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要突破人力資源結構失衡、人才儲備缺口、置業難等瓶頸,除了澳門社會經濟發生轉變,也離不開中央政府對澳門人才的助力。隨著澳門順利回歸中國,澳門當代青年對國家的認同感不斷增強,逐漸形成了“愛國愛澳”的核心價值觀。①澳門青年具備家國情懷及國際視野,“橫琴方案”將為澳門青年帶來新機遇,找到實現人生發展的新出路。

  (一)大灣區成熟的創業就業環境

  自2017年起,大灣區發展正式納入《政府工作報告》並提出大灣區“9+2”個城市的定位,其中包括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核心引擎城市,支持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市各自發揮所長,共同建設一個“中國模式”下的世界級城市群,中國模式下的“灣區經濟”已快速成長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與世界其他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作為由上至下的“頂層設計”,具有制度多樣性、整合資源優勢性、製造產業集群性和創新性的特質。對於澳門青年來說,能夠到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就業,是增進澳門同胞民生福祉、助推澳門與內地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舉措,也是增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

  (二)澳門人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為促進一批澳門青年實現創業就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需要協同聯動,大力引進高端人才,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努力打造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應有的人才生態鏈,在全球化的中國與世界之間找到新的定位,助力國家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三、澳門青年投身深合區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

  澳門青年從小成長的生活環境、文化吸收以及接受教育的方式與內地有著不同程度的差異,同時也受到政策和營商環境、經濟產業結構的影響,導致澳門青年在投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時面臨著一些挑戰。根據澳門2020年人口統計報告,澳門20-34歲的青年約有16.3萬人,約占澳門總人口的23.8%,是一個占比較大的群體,必須對他們的創業就業狀況予以高度重視。要深入瞭解當前澳門青年投身深合區發展面臨的一些主要挑戰,需從創業生態與就業生態兩個視角去進行探析。

  (一)創業生態視角下澳門青年面臨的主要挑戰

  從創業生態視角來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國家發展的潮流,澳門特區政府近年來致力推動澳門經濟發展多元,為澳門青年創業提供有利條件;配合國家《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出台,擴大了澳門青年的創業空間,然而澳門青年在現今的創業生態下仍面對以下多種障礙與考驗。

  第一,政策未能充分支持澳門青年。政府政策是支持創業生態的基礎,澳門特區政府大力推動經濟多元,並發表了針對澳門青年發展的相關政策,把青年創業作為政府施政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在現有的政策中,既有覆蓋範圍較全面以提升澳門營商環境及有利澳門營商條件的政策,也有專門針對青年創業的支持政策。在針對澳門青年創業方面,現時特區政府的支持政策主要涵蓋資金幫扶、場地支持、行政服務、市場擴展、創業培訓等內容,但目前澳門政府對中小企貸款等措施並不適用於內地澳資企業。資金為創業的基本要素,相關貸款或融資政策的缺失,對於沒有充分經濟條件但有意願往深合區創業的澳門青年實為一絆腳石,因此澳門政府政策要為澳門青年在內地創業提供充分必要的支持。

  第二,澳門與橫琴營商環境的差異。隨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出台,琴澳合作區將在遵循憲法及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前提下,享有獨特的財政和稅收政策,在貨物及人員進出管理方面採取“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分線管理的模式。而澳門在回歸後“一國兩制”的確立下保持自由港地位,並且通過與國家簽署《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再加上澳門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的四個單獨關稅區之一的特殊地位,使其享有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零關稅或各種優惠政策,並配合澳門特區資金自由出入的特殊性,澳門的營商環境實較為開放。琴澳兩地除了貨物進出口及關稅等差異外,人力資源管理上的差異也是青年在內地創業的考慮因素,內地勞動者享有其特定的社會保險福利,如:五險一金、六險二金等;而澳門勞動者則享有社會保障基金及非強制性公積金等,澳門青年對內地社會福利保險制度的低認知,使其對到深合區創業卻步。

  第三,生產要素流動仍有不少障礙。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經濟信息和經濟管理等六種,是進行一切物質及服務生產時所必需的要素及其環境條件。澳門青年於灣區或深合區創業時,由於澳門特區與琴澳合作區之間存在著金融體系及資金制度的差異,對於創業初期的青年帶來資本或資金流動問題;經濟信息是營商活動的實際情況及特徵的各種消息,其具有社會性、有效性和連續性與流動性的特點,澳門青年於澳門土生土長,獲取的經濟信息大多來自澳門,跨地區信息流動障礙對澳門青年在內地創業設下壁壘;另外,澳門特區及內地對引入境外勞動力具有不同的審批標準及合同制度,造成人才流動障礙,對於澳門青年欲於深合區創立需具備境外人才的業務增添難度。


  第四,缺乏系統性的創業教育培訓。有調研發現,青年創業者往往被創業支持機構及相關投資人劃分為大學生創業者和精英創業者兩類,而大多數服務機構和投資人對“大學生創業者”的評價一般。②因此系統性的創業教育或培訓有助有意創業者瞭解創業條件、產業管理、營商模式等基本概念,有效輔助開展創業及落實創業計劃。內地有國家各級政府為創業者而設發展成熟的孵化基地,作為一個具特別扶持政策制度的服務平台,為創業者提供基本的生產經營場地及創業指導服務;除此之外,內地多所高校已設立創業相關科目,為青年創業提供平台及儲備人才。而澳門在創業相關的教育培訓上衹有由政府開辦的零散短期課程,以及為數不多處於起始階段的孵化基地,造成很多有意創業的澳門青年停留於空想階段,難以落實執行。

  第五,對創業相關信息存在不對稱。澳門青年主要通過Facebook、YouTube、微信等新媒體方式去瞭解深合區相關信息,獲得信息管道較為單一。這些通過新媒體管道獲得的信息往往屬於經個人解讀後的二手資料,部分新媒體的信息更帶有誤導性和缺乏權威性,未能為澳門青年對在深合區創業提供全面而準確的資料。疫情出現之前,內地各級政府、澳門特區政府與各類社團組織常舉辦澳門青年到內地交流互動的活動,前往內地參觀考察與交流學習,這類型活動很受澳門青年歡迎,參與度也很高。③近年礙於疫情發展及相關地區疫情防控政策的限制,實地考察、短期實習等通過親身實踐到深合區獲得一手資料的途徑未能得以普及推廣應用,信息不對稱問題客觀地降低了澳門青年認識深合區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直接影響他們到深合區創業的信心。

  (二)就業生態視角下澳門青年面臨的主要挑戰

  從就業生態視角來看,現今澳門青年的年齡層得益於澳門旅遊博彩業高速發展,在其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背景下成長,容易產生尋求高薪酬水平及舒適工作環境的心態,加上澳門高等教育體系及專業資格認證制度與內地有差異,大大降低澳門青年到內地就業的意願。總體來說,以下幾個因素會影響澳門青年到深合區就業的意願。

  第一,沉浸於博彩業的高起薪標準。自賭權開放後,澳門經濟和社會高速發展,在過去二十年長期高度依靠旅遊博彩產業去驅動澳門經濟發展,澳門產業結構發展出現不平衡及產業單一化的問題,有部分澳門青年以投身博彩業前線職位或博彩相關中介工作為就業意向。旅遊博彩產業作為澳門的龍頭產業,其相關工種起薪點往往較其他產業為高,工作職責及內容不甚需要高要求的專業技能,青年普遍抱有“賺快錢”的就業心態,並以這類型設有中介傭金的工種作為向上流動的跳板,放棄投身其他勞務性職業工種。據澳門勞工事務局發佈的《澳門勞動市場2020》數據顯示,2020年16至24歲及25至44歲擔任專業人員的就業人口為600人及11,600人,分別占該年齡層的2.95%及5.37%,可見專業人員在整體青年就業人口比例相對較低。澳門通貨膨脹高企的壓力使得青年群體在就業時以薪酬水平作為首要考量的因素。④隨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方案提出重點發展四大產業,以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將為澳門青年提供更多元的就業機會,並要端正當前澳門青年“不健康”的就業心態,淡化以博彩業高起薪標準作為就業意向的考量。

  第二,自身能力與產業需求不匹配。澳門產業結構單一導致澳門青年就業大多數進入旅遊博彩業上下遊產業鏈,澳門青年的知識技能、畢業科系側重於旅遊、酒店、博彩管理等領域,澳門青年畢業後在就業選擇上更傾向於選擇政府部門、教育、博彩等熱門行業。⑤於深合區重點發展四大產業而言,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和現代金融產業屬於較為發展成熟的產業,澳門本地高校於多年前已開辦相關方面的高等教育課程,培養出一部分具本科或以上學歷水平的專業人才,對就業供給有一定保障。然而,科技創新人才是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及中醫藥產業的基石,如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中醫藥創新等,需要大量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高層次人才才能有利於產業長遠發展,專業或學歷水平不相稱令到不少澳門青年擔心能力不足而對深合區的發展機會望而卻步。產業的高端化對澳門青年自身發展能力、適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對於內地生活存有刻板印象。過往有研究發現澳門青年受媒體誇張放大的新聞影響,形成對內地固有的認識,成為澳門青年考慮到內地升學發展的阻礙因素。⑥澳門與橫琴僅一水之隔,不少澳門青年日常生活都會經常到珠海或大灣區其他城市消費娛樂、旅遊探親等,但大部分澳門青年對於現階段長時間到內地工作及生活均持比較抗拒的態度。這份抗拒來源於對內地的刻板印象,雖然內地近年飛速發展,不少城市的數字化及現代化發展水平遠高於澳門,但澳門青年仍深怕難以適應內地的生活。另一方面,澳門青年對內地的職場文化常會有偏頗認知,一方面擔心自我能力無法好好在內地實現,另一方面會憂心被所謂“996”的加班文化所壓榨。

  第四,不願走出土生土長的舒適圈。現今的澳門青年為八零後、九零後及零零後,他們經歷過回歸前的澳葡政府時期、回歸後“一國兩制”時期以及賭權開放後的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所生所長的是城市化水平較高、出行或通勤時間較短、生活節奏相對較輕鬆、文化網絡等環境比較開放的澳門。近年來,澳門勞工事務局、澳門人才發展委員會及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等政府機構積極與內地企業合作開辦“澳門青年到杭州阿里巴巴培訓及見習計劃”、粵港澳大灣區澳門青年實習計劃、澳門大專生寒暑假實習計劃等增進澳門青年對祖國的瞭解、加強澳門青年與內地企業的交流;政府甚至推出澳門青年內地就業補助計劃,為於內地就業的青年提供高達數千元澳門元的津貼,以幫助青年深度融入大灣區,提供更多就業發展的機遇。相關計劃報名及前往內地之澳門青年人數雖不算少數,但在完成實習後選擇繼續留在內地就業之青年實寥寥無幾,以2020年南沙“百企千人”為例,共有120名港澳青年到南沙企業實習,最後僅有9人於內地就業,有些澳門青年因感知到自身能力不足,但更多的青年是不習慣內地的整體大環境,偏好留在土生土長的舒適圈就業。

  第五,專業資格未被內地廣泛互認。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發佈的2019/2020學年澳門高中畢業生升學調查簡報展示,2019/2020年留澳或到內地升學的高中畢業生為81.5%,到台灣地區升學的有9.3%,到歐美國家及其他升學的占8.7%,然而由於澳門與內地對學位學歷認證制度不一樣,有部分澳門青年需要經過多重途徑及多番手續才能獲得內地認證之學歷水平;從就業市場而言,由於澳門現行衹對社會工作者、律師、藥劑師等某幾種專業人士設有認證制度,而且相關認證制度標準與內地不盡一致,致使在澳門取得專業資格的人士不等於在內地也具備同樣資格去擔任專業職位;對於某些特定專業資格,澳門青年更需要另外參與國家職業資格考試以取得執業資格。除此之外,澳門青年到內地擔任具專業資格之職位還涉及涉外法律服務工作協調機制,需待相關法律法規條文及人力資源制度調整,才有望推動澳門青年到深合區就業。

  四、促進澳門青年在深合區創業就業的對策建議

  現今澳門青年到深合區創業就業雖然仍面對著各方各面的不確定性及各種挑戰,但在澳門社會經濟尋求多元發展,加上新冠疫情打擊的澳門經濟下行時期,《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為澳門青年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國家及澳門特區政府如何通過加強深合區產業頂層設計、凝聚兩地共識,並完善相關政策配套,創建共管共建共商共營的新體制,以提高人才協同發展水平和效益,是有效推動澳門青年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的必要條件,為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取得發展的機遇與空間。

  (一)加強規則銜接,打造兩地趨同創業就業環境

  國家在鼓勵澳門青年就業創業方面不斷推出多項政策。2018年8月,國務院宣佈取消港澳居民在內地就業許可,並頒佈了《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出台,為港澳青年到內地創業就業、學習交流提供更便捷的途徑及更開放的政策基礎。2020年1月,《香港澳門台灣居民在內地(大陸)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開始實施,為港澳台同胞在內地工作、生活提供了合法的社會保障等權益。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強調要建設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家園,吸引澳門青年就業創業。其後2021年9月23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等四部門印發《關於支持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澳門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支持體系和便利舉措。可見國家在支持澳門青年到內地就業創業不斷出台便利政策,然而澳門特區政府至今仍未就澳門青年到深合區或灣區創業資金鏈提供合法基礎,充足的資金鏈及穩定的融資制度為創業的基石,澳門特區政府應加快與金融業界商討修訂相關法律法規的步伐,進一步推動澳門青年到內地創業就業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

  (二)打通跨境壁壘,營造國際化的就業創業環境

  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及四大產業的發展,澳門政府應該思考如何在深合區發揮其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的四個單獨關稅區之一的特殊地位及“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重要角色,與深合區管理機關研究就進口貨物及服務流通訂定與澳門趨同的機制,並與澳門金融及法務機構緊密合作,提供包括跨境註冊、辦公選址、跨境見證開戶、跨境直貸等商事服務;持續追蹤澳門青年在深合區創業發展的需求以適時訂定因地制宜的政策,於深合區內依法與全球各地開展商貿往來,建立一個中央及特區政府共管、灣區人才及技術聚集、充分與國際接軌的環境,推動澳門青年探索深合區業務機遇,有助澳門經濟多元及積極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

  (三)優化公共服務,加強對澳門青年的服務能力

  內地公共服務電子化起始於1999年,以“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和“政府上網工程”啟動為標志,中共十七大報告指出,“健全政府職責體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行電子政務,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服務型政府”的戰略目標現已得到落實,人民衹需登錄“全國政務服務總門戶”平台便能獲得各個政府部門的信息、於線上進行多種查詢、申請各類企業或個人證照等,使用便民服務辦理多項公共行政事務。然而澳門特區政府於近年才積極發展電子政務,有學者提到澳門電子政務建設需要重視解決自身的頂層設計、標準規範和平台一體化建設問題。⑦個人或企業的各項公共行政事務仍需市民親身前往相關政府部門辦理,有部分事務更需要帶備大量的紙質文件及個人多次往返才能成功辦理,電子政務至今仍未能收到便民的成效。橫琴粵澳深合區雖設立了“廣東政務服務網”、“跨境通辦服務網”等線上辦事平台,但由於澳門市民的身份,有些公共行政事務仍需要親身辦理;加上深合區部分公共事務仍未能與澳門特區政府的電子政務進行互通,澳門青年需要“兩邊跑”才能辦好相關公共行政事宜。澳門特區政府需要加大力度發展及宣傳電子政務,配合國家的各項便民服務,在做好個人資料保護的基礎上以公共服務為方針,不斷深化其於深合區內的應用;同時亦需加強澳門特區政府於深合區辦事處的功能,建設一個面向澳門市民的全方位公共事務辦點,方便澳門青年一站式辦理各項事務,提高澳門青年參與到深合區發展的意願。


  (四)區域協同發展,積極推動培養澳門青年人才

  《關於支持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提出“對接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特別是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及時發佈人才需求目錄,引導港澳青年到各類企業就業”。根據澳門特區政府截至2021年5月統計顯示,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等孵化器纍計孵化澳門項目537個,在孵項目121個;主要從事電子信息、文化創意、先進製造業、生物醫藥等領域。按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統計局截至2021年底數據顯示,自深合區管理機構揭牌以來,深合區新設立的澳資企業有183家,實有澳資企業4744家,覆蓋國民經濟17大行業門類;其中科技型企業約1萬家,澳資企業占近800家;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註冊企業有216家,培育澳門企業52家;而粵澳合作產業園25個專案現已全部開展。截至目前,有589名港澳導遊、57家港澳建築企業、269名港澳建築領域專業人士、53名澳門醫師、7名澳門社工在橫琴執業。澳門特區政府就高等教育設有多項奬助學金,多年來培育了不少具國際視野的高端人才,但此類型人才大多流於海外,當中不乏在全球各範疇頂級企業就業之專才,澳門特區政府的人才發展委員應藉著深合區的機遇,積極開展澳人回流計劃;並應建立高等教育專業人才數據庫,加大力度培養深合區四大產業之相關專才,豐富人才儲備;另可參考內地的“校招”等策略,確保人資合理分配,推動澳門青年人才走進深合區,成為該區可持續發展的穩健基石。

  (五)建設信息平台,做好深合區相關的政策宣傳

  信息有如土地、資本等是生產要素重要的一環。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喬治·阿克爾洛夫,邁克爾·斯賓塞和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提出信息經濟學概念為現今市場經濟理論的主流,強調了信息在市場經濟的重要性;在不同社會政治、市場經濟活動的背景下,一部分社會成員擁有另一部分社會成員難以觸及的信息,會造成雙方利益不平衡的狀況,出現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影響社會公平公正原則及市場資源配置。⑧澳門青年大多從社交平台或不同的新媒體獲得深合區的發展信息,因不熟識深合區的整體狀況,對內地各種制度及法律法規一知半解,加上因疫情防控政策難以赴實地考察的關係,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稱問題。澳門特區政府應與深合區管理機關構建一個深合區信息平台,包含該區整體發展政策大綱、法律法規、商務創業、招聘就業、公共事務等動態信息,以解決信息不對稱可能產生的代理人利益、道德風險及逆向選擇等問題;建設好官方的信息傳播渠道以發佈相關信息內容,優化信息資源配置,好讓參與到深合區發展的多方人員得到統一的有效信息,加強澳門青年到深合區創業就業的信心。

  (六)精準培訓,提升澳門青年自身業務能力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引入澳門人才助力深合區發展,回顧澳門特區過去二十多年因經濟結構單一,旅遊博彩業發展蓬勃,澳門青年大多選擇會展、酒店管理、文化遺產管理、旅遊管理等作為其高等教育方向,缺乏多面向的人才儲備。加上澳門現時的非高等教育以學術知識教育為主,職業技能高中衹占極少的一部分,造成澳門技術型人力資源短缺的局面。澳門特區政府應重新審視教育體系,從非高等教育階段開始培養不同類型的人才,並加大力度投放資源到高等院校以開辦對應深合區發展方案的專業學科,同時推出支持政策鼓勵澳門青年選讀深合區產業相關的專業,從縱面調整澳門整體人才結構,為未來發展優化配置相關產業人才做好準備。另一方面,澳門特區政府應作為領導主體,與企業、行業、高校、社會團體及青年群體協作,在產業支持、企業帶動以及高校支持的背景下,就現有之人力資源開辦針對深合區發展的專業培訓及認證系統,在提升澳門青年的專業能力同時做好深合區的澳門人才引入及配置,助力國家大局未來發展。

  (七)聚焦四大產業,發揮青年力量促產學研合作

  澳門應以大灣區“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重要支點、珠三角西岸區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基地、中葡科技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作為戰略定位。⑨澳門特區政府應加大力度推動澳門青年抓緊深合區的發展機遇,利用好自身“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國際性城市地位、中葡雙語平台等特質進行跨區流動協作,聚焦四大產業定位,在深合區打造創新技術、科研成果、利益轉化共享的開放式創業就業生態,做好澳門高端人才的流入、滲透澳門智慧、把國際化的創科技術及資源帶到深合區,將深合區構建成國家級國際化的創新人才及技術高地。另外澳門特區政府需要引入澳門高等院校的力量,推動創業孵化與高等教育融合。鼓勵澳門青年人才在高校開展創新創業,在高等教育階段培養其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並做好澳門高等教育的“產學研”規劃,善用數個設立於澳門高校的國家實驗室科研優勢,轉化科研成果,實現“產學研”結合,形成澳門青年創業的良好氛圍和循環。更有學者建議應全面推進澳門高校與內地企業的“產學研”融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科技資源共享,共建創新創業平台。⑩澳門青年要對平台與政策優勢充分把握,緊密結合自身的發展與大灣區、國家改革發展,進一步拓展創業空間,提升創業績效,發掘自身優勢的創業活動,進一步提升澳門青年創業的質量,以創新創業去推動澳門產業多元以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八)接納澳門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戰略目標

  人力資源可謂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元素,高端人才更是社會稀缺資源,全球各地為吸引專業人才各出奇招。根據《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所訂定的發展目標,2024年要大幅增加在深合區居住、就業的澳門居民,建立琴澳一體化發展格局的雛型,並要具體體現出深合區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支撐作用。現時已有不少內地城市向澳門居民開放公務員崗位招錄,同時也有不少澳門青年通過各省市的人才引進政策流向內地就業市場,這是一項體現澳門人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極具意義的創新政策,表明了內地對澳門居民持開放接納的態度、澳門居民也具走向內地發展的意願,意味著澳門在積極參與國家發展的進程從經濟層面的合作、文化層面的交流邁向社會治理協同的新階段。加上澳門經濟結構單一,面對後疫情的社會經濟狀況舉步為艱,澳門青年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創新高,為關註澳門青年整體健康發展,澳門特區政府可與中央政府商定面向全國各省市的澳人人才引入中長期發展策略,培養於內地高等院校就讀的澳門青年原地實習交流,並提供就業配對方案;另一方面於澳門定期舉辦關於澳人回流祖國的主題分享會,從土生土長澳門人角度詮釋內地就業創業的機遇,全面推動已是具有一定必要性和迫切性的澳門青年投身深合區創業就業新思路。

  五、結語

  澳門青年前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創業就業為澳門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展現了新前景。一是澳門與內地的經濟交流合作更趨向緊密,以琴澳合作為起點,實現澳門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深度融合。二是澳門青年將有更多機會深入瞭解內地的經濟社會環境,增強自身的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三是粵澳雙方以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方式去建設深合區,進一步豐富澳門“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加速實現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總體來看,深合區吸引澳門青年創業就業的政策環境已不斷持續優化。然而,祖國推動澳門青年走向深合區甚至大灣區發展的意向,不僅是國家層面的政策,澳門特區政府、澳門教育界商界、澳門相關產業機構以及最重要的澳門青年個體,都有共同推進及配合國家政策落實的義務,進一步實踐澳門經濟多元化及切實融入國家發展規劃。在創業方面,應完善資質管理、房屋租金、稅收等多方面的政策體系,使澳門青年享受到含金量不低於內地青年的創業扶持政策;在就業方面,要充分保障其各項勞動權益和福利,助力澳門青年儘快融入;並於非高等教育階段開展規範性培訓計劃,配合高等教育產學研發展;讓澳門青年更有意願北上創業就業發展,做好向祖國輸出人才以構建中國世界級灣區的功能。

  註釋:

  ①趙鳳蓮、林濱:《澳門青年國家認同的當代特質》,載《中國青年研究》,2021年第6期。

  ②林仲軒、馬志浩:《“創業生態”視角下的青年創業實證研究》,載《青年探索》,2019年第1期。

  ③趙聯飛、陳志峰:《澳門中小學國情國史及愛國愛澳教育研究》,載《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8年第6期。

  ④蔡怡竑:《澳門青年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問題》,載《青年探索》,2019年第1期。

  ⑤陳志峰:《澳門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特徵及未來展望》,載《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0年第2期。

  ⑥任振夏、陳志峰等:《澳門學生來內地高校就讀的推拉因素分析》,載《青年研究》,2017年第4期。

  ⑦張銳昕、鍾蕓等:《澳門特別行政區電子政務建設20年:回顧及反思》,載《中國行政管理》,2021年第8期。

  ⑧約瑟夫·斯蒂格利茨:《信息經濟學:基本原理》,紀沫等譯,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

  ⑨歐陽卿:《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中的作用及粵澳合作策略》,載《科技管理研究》,2021年第10期。

  ⑩陳章喜、陽星儀:《新冠肺炎疫情後澳門與內地產業鏈關係發展研究》,載《亞太經濟》,2022年第2期。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3年5月號,總第305期)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