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庫匯聚

中評關注:美智庫兵推避免美中衝突核升級

2023-05-20 00:33:22
美國智庫CNAS進行核兵推的報告
美方專家對美中可能的核升級進行研討 CNAS視頻
  中評社華盛頓5月19日電(記者 余東暉)美國安全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去年夏天進行過兩次核戰兵推,探討美中因為台灣而發生軍事衝突的情境下,發生核升級的可能性與避免核升級的選擇。

  根據CNAS最近發布的兵推總結報告,這兩次兵推都是模擬在一場台海戰爭中,美國藍隊對陣中國紅隊,重點關注特定變量——解放軍核武庫的規模和組成結構的變化。第一次兵推假設2027年紅隊有700枚核彈頭,第二次兵推假設2030年紅隊有1000枚核彈頭,分別推斷對於紅隊決策傾向的影響,以及藍隊在管理升級和保護盟友夥伴的能力。

  兵推報告發現:首先,一個更具生存能力和多樣性的核武庫為紅隊提供了強制性的選擇。報告稱,有了安全的二次打擊能力和更多樣化的戰區核選項,中方可能更願意動用核武器,試圖阻止美國參戰,但少有動機在衝突早期就進行核打擊。

  兵推報告稱,更多的證據表明,一場關於台灣的戰爭不太可能是短暫而激烈的戰鬥,即中方很快取得既成事實或美國擊敗最初的進攻,這場戰爭很可能導致大國之間拖長的衝突。

  其次,兵推發現,由於中國的核武庫規模較小,而且歷史上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美國決策者可能不認為中國的核威懾可信,對中方有限度使用核武器的意願考慮不足,而美方對自己的核升級優勢可能過度自信。這些有可能導致誤解和誤判。

  第三,削弱對方關鍵常規能力的企圖可能引發升級。為了贏得常規戰爭,雙方都有打擊對方領土的動機,但這種攻擊將跨越彼此的紅線,因此有引發針鋒相對升級的巨大風險,將地區衝突轉變為大國戰爭。雙方都必須權衡消滅對方某些目標的價值,以及跨越對手紅線的風險。

  最後,兵推發現,在台海緊急狀態中,美國和中國的可用目標之間存在不對稱。隨著可供打擊的目標種類和打擊目標的能力種類減少,美國控制局勢升級的選擇可能會減少。

  作者稱,不對稱的目標設定有利於中方,並為其操控風險提供更多的選擇。美國軍力分布在海上、盟國領土、非毗連的美國領土,而中國最重要的軍事目標大多位於中國大陸。這種根本的不對稱為中國提供了比美國更多的漸進式選擇,可以在避開美國本土的同時,打擊對手非本土的重要軍事目標。

  參加兵推的美國智庫國防分析研究所研究員沃登(John Warden)稱,當今美國面臨的獨特挑戰是,它可能面臨兩個幾乎旗鼓相當的對手--俄羅斯和中國的核武庫規模和複雜性可能與美國相當,還必須擔心俄羅斯和中國在戰略武器上更加結盟。

  美國國防大學的中國軍事問題專家孫飛(Phillip Saunders)分析中方有意擴大核力量的動因。他認為,自1996年以來,解放軍發展一直專注於台灣問題,並計劃拒止美國可能進行的軍事干預。中國的常規武器取得很大進展,在中國周邊地區,包括台海,常規軍力平衡已轉向有利於中國。

  孫飛分析,中國開始認為它可能能夠在常規戰爭中獲勝,但核武器可能的應用旨在阻止美國首先干預,或者在中國贏得常規戰爭的情況下阻止美方的核升級。所以中國的核武庫現在要有一些與原來常規力量較小時不同的用途。他表示,以前是擔心中國在台海的常規戰爭中打不贏而進行核升級,而現在要更多地考慮美軍在這個地區的常規戰爭中進展不順而核升級的前景。

  孫飛猜測,中國戰略界對擴大核武庫有四種可能的目的與看法,一是要保存可生存的二次打擊能力;二是核盾牌,認為核武器具有更廣泛的威懾和脅迫作用;三是核武庫先進水平和規模要與中國大國地位相匹配;四是作為戰區威懾,將核武器作為戰鬥工具,這種看法對於能夠控制核升級感到樂觀。

  孫飛對美中兩國進行正式的核軍控談判的前景感到悲觀,一是因為兩國關係如此糟糕;雙方的期待不同,中方若進行這種磋商是為了鞏固良好關係,而美方將之當作處理與敵人關係的方式。二是核力量的不平衡使得中方不會接受低於美方的強制性限制,而美方擔心中俄戰略結盟,兩者核力量的總和大於美國。不過他認為,雙方有可能在中國核力量增強的情況下適當提高透明度,在危機溝通機制方面也可以更現實性地有所作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