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庫匯聚

雙C論壇:東北亞安全的挑戰與機遇

2023-05-29 01:50:05
會議現場(中評社 李子寧攝)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征(中評社 李子寧攝)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胡繼平(中評社 李子寧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董向榮(中評社 李子寧攝)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中國論壇特約專家趙明昊(受訪者提供)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論壇副主席、國際關係學系教授達巍(中評社 李子寧攝)
CISS“中國論壇”秘書長張立榮作總結發言(受訪者提供)
與會學者合影留念(中評社 李子寧攝)
5月24日下午,由中評智庫基金會、中國評論通訊社、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中國論壇主辦的“雙C論壇——東北亞安全的挑戰與機遇”在北京召開。(中評社 李子寧攝)
5月24日下午,由中評智庫基金會、中國評論通訊社、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中國論壇主辦的“雙C論壇——東北亞安全的挑戰與機遇”在北京召開。(中評社 李子寧攝)
  中評社北京5月29日電(記者 海涵 李子寧)5月24日下午,由中評智庫基金會、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中國論壇主辦的“雙C論壇——東北亞安全的挑戰與機遇”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在G7廣島峰會召開完畢的背景下,就當前台海形勢、中日韓關係、中美關係、東北亞安全、美國的印太戰略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學者們普遍表示,此次G7峰會涉華內容大幅增加,可以看出美國正試圖引領西方國家以及其印太地區的盟友形成“共同的對華政策”。對此,中方應該高度警惕,保持戰略定力和戰略耐心,當務之急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征表示,G7廣島峰會聯合公報反映了各方利益權衡後達成的共同認可的立場,是G7各國集團意識、利益訴求、價值理念的表達。G7聯合公報裡涉及台海問題,東海問題,南海問題,新疆、西藏、香港的所謂“人權問題”等一系列與中國有關的問題,是預料之中的。美國帶領西方國家呈現“圍攻中國”的態勢就是目前的現狀,G7公報也展現出了有關國家“團結一致對華、加大對華心裡威懾”的局面。

  “但是此次G7公報的措辭並不都是負面、消極的,其中也有一些值得琢磨的地方。”袁征說,公報中提到“一個按照國際規則行事的增長中的中國將符合全球利益”“降低風險不是脫鈎”等,這些表述並非完全消極的,其中隱含了許多前提條件,我們要思考如何看待和利用這些條件。

  談及中國應如何應對西方國家的施壓,袁征表示,我們要敢於鬥爭、勇於鬥爭,但沒必要跟隨他們起舞。要以我為主,跳出中美博弈的雙邊架構,保持戰略耐心,不必樹敵過多。當務之急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集中精力提高國家治理水平、搞國內的建設和發展,那經濟增長速度提上來,增強國內凝聚力,提高人民自信心。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胡繼平表示,當前,冷戰後時代已經或正在結束,兩個標誌性事件就是中美矛盾升級以及俄烏衝突。具體到東北亞的變化,中美矛盾升級是最重要的背景因素,俄烏衝突則起到了加速、催化的作用。東北亞形勢的變化突出表現在幾個國家的政策變化,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美國對華政策的轉變;日本、韓國對華政策也都出現了較大調整。

  胡繼平分析,未來東北亞形勢的變化有四個特點,一是大國對抗的加劇。中美矛盾對東北亞局勢的影響是決定性的,美俄矛盾雖然主要在歐洲但也深刻影響東北亞;日本對中國、俄羅斯的外交政策也發生很大變化。二是,陣營化的趨勢。美日韓在軍事上、價值觀上的聯手,以及北約對東北亞的介入等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使東北亞呈現出明顯的陣營化特點。三是,安全上的日益緊張。朝核問題的解決、未來半島和平機制的構建,越來越難有樂觀預期。此外,除正在發生衝突的歐洲外,東北亞地區或為全球軍備競賽最厲害的地區。四是,有關國家與中國的矛盾成為焦點,他們既視中國為“安全挑戰”,又有在戰略上遏制中國的企圖,在台海問題上向中國施壓就是突出表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董向榮表示,對於美日韓而言,雙邊優先於三邊,在雙邊中,美日優先於美韓、優先於韓日。談及韓國的戰略轉向,她指出,韓國近來的戰略調整遠超出過往保守派和進步派政權交替時的幅度。當下,韓國輿論情緒明顯走向保守化,即便未來進步派政府上台,戰略調整空間也不太大。但要注意的是,尹錫悅戰略調整的步子太快、太急,尤其是在對日問題上,稍有不慎,可能會引發韓國國內反日力量的反彈。

  董向榮表示,中韓雙方在對彼此的認知層面出現了很大的鴻溝。韓國有“大國夢”,多次參加G7峰會,甚至已經從心理上自視為“G8”成員國家。而與此同時中國一直覺得韓國屬於是中小國家。與此同時,韓國對於中美競爭的判斷也發生轉向,認為“美國會成為最後贏家”,由此導致其對華政策生變。

  談及“亞太版北約”,董向榮說,韓日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和解,但韓日之間的合作有天花板。韓國國內存在強大的反日力量,就目前可見的情況開看,韓國和日本不可能成為條約盟友。但美日韓卻有可能在韓日無法實現深度和解的情況下,在軍事、安全、經濟、人文社會等領域進行深入合作。可見的是,美日韓會繼續在“經濟安全化”的大旗下加深產業鏈供應鏈融合,加大軍事情報方面共享與合作,加大在聯合國安理會層面上的合作等。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中國論壇特約專家趙明昊表示,此次G7峰會連同近來美國高官的幾個涉華政策演講,都傳遞出了美方希望淡化脫鈎、強化去風險的政策思維。但實際上,美國還在推動供應鏈重塑的進程,利用多國對經濟安全的關切,組建供應鏈聯盟,實施對華協同性脫鈎。強調“去風險”反映了拜登政府希望安撫美國商業界和美國盟友。而供應鏈重塑的一個很大考量在於,美方認為台海存在爆發衝突的可能,故而希望減少美國在供應鏈方面的脆弱性。

  “過去我們比較關注的是芯片,現在要特別重視美國在一些中端技術產品領域推進供應鏈重塑的動向,”趙明昊說,包括藥品和醫療裝備、住建機床、船舶製造、大容量電池,以及與電動汽車等產業密切相關的關鍵礦產等。

  趙明昊表示,G7峰會也加劇了對俄羅斯的制裁。對中國而言,我們要警惕美國及其盟友加快構建針對中國的多邊制裁機制。俄烏衝突後,美國及其盟友針對俄羅斯實施前所未有的多邊制裁,如果台海出現軍事衝突,一些美國政策界人士希望能夠第一時間將這樣的多邊制裁機制用到中國大陸身上。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論壇副主席、國際關係學系教授達巍表示,同過去幾年G7峰會公報相較,今年公報中涉華內容大幅增加,共提到中國20次。從公報內容以及涉華篇幅看,G7集團正試圖在美國引領下制定和形成一個“共同的對華政策”。從公報看,這個“共同的對華政策”並非那麼富於對抗性,相關表述與美國政府近來反復表達的立場是一致的,即美國希望同中國進行有管控的競爭,更強調在穩定的基礎上開展競爭。穩定當然是好事,因為可以避免衝突,但我們依然面臨著兩難。中國不同意以戰略競爭定義中美關係,但是美國和西方國家在對華競爭上在統一立場,近期的表態與前幾年的區別僅僅是究竟是要“不穩定的競爭”還是“穩定的競爭”。

  達巍說,對於中國而言,從地緣政治來看,最重要的是亞太和歐洲這兩大板塊,它們是決定未來中美博弈走向的重要第三方。東南亞在中美之間總體是平衡的,並不願意選邊站隊;中歐之間也經由過往一段時間中國外交的努力創造出了一定空間,但是文化最接近、歷史淵源最深的東北亞地區反倒空間最小。中國對日、韓的政策是否有調整空間以及調整是否有意義需要進一步討論。

  達巍認為,中國不能把“基於規則的秩序”這一話語權讓給西方國家。過去40年裡,中美日韓等國家其實是在同一套秩序之下,這套秩序是二戰後以國際法為基礎,美國等發達國家在構建過程中發揮了主要作用,中國後來也參與其中。我們要追求同一套體系、秩序和規則,不同國家對這個規則和體系的理解和詮釋會存在矛盾和批駁,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世界分裂為兩套體系和秩序,就會落入西方國家集團化的陷阱中。

  論壇最後,CISS“中國論壇”秘書長張立榮作總結發言。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論壇副主席、國際關係學系教授達巍主持是次論壇。

  “雙C論壇”得名於中評智庫(China Review Think Tank)和中國論壇(China Forum)的首字母組合,是中評智庫基金會與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中國論壇的最新合作項目,旨在圍繞國際關係熱點議題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展開討論、貢獻智慧,該論壇將不定期舉行。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