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兩岸專區

辛旗晤中評:習主席對台灣非常了解

2014-02-21 01:01:24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右)和中評社社長郭偉峰(左)交換意見。(中評社 黃博寧攝)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中評社 黃博寧攝)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會見中評社北京拜訪團。(中評社 黃博寧攝)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中評社 黃博寧攝)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右四)、中評社社長郭偉峰(左四)、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鄭劍(右三)、中評社常務副社長周建閩(左三)、中評社常務副總編輯陳耀桂(右二)、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學術研究部副主任孫京波(右一)、中評社國際部主任郭至君(左二)、中評社採訪主任林艷(左一)
中評社社長郭偉峰向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介紹中評社最新發展概況。(中評社 黃博寧攝)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記者 林艷 郭至君 黃博寧)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昨日會見了中評社北京拜訪團,並對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月18日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所作的講話做出了詳細解讀。他表示,習主席的此次講話非常系統,繼承了幾代中國領導人對台方針政策的精髓。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鄭劍、學術研究部副主任孫京波、文化交流部處長楊勝雲、助理研究員楊為華等陪同辛旗副會長會見中評社北京拜訪團一行。中評社北京拜訪團成員包括:社長郭偉峰,常務副社長周建閩,常務副總編輯陳耀桂,國際部主任郭至君,採訪主任林艷,駐京特派記者黃博寧。
 
  辛旗說,習近平過去相關對台講話,都體現了大陸對台政策的一貫主張,這次講話非常系統。從整個表述方式來看,一是繼承了幾代中國領導人對台方針政策的精髓,具有延續性。二是結合了當前的形勢,對未來有一個前瞻性的展望。習主席用了四個方面的表述,把歷史、現實和未來的發展脈絡講的非常清楚。三是用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表達方式,娓娓道來。習主席特別反復地強調了,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有著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連結、共同的願景。

  辛旗表示,學習了習主席對連戰的整篇講話,有四點感受。第一,馬年新春伊始,習主席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非常系統且感情深切地闡述的中國共產黨當前對台方針政策,提供了兩岸關係現狀的正確認知,反映了領導人對台灣民心的了解和對未來發展構建的建設性思維,從中可以體會出習主席領導的中共中央對中華民族整體發展趨勢的高度負責和歷史責任擔當。

  第二,從講話中“黑水溝”的例子就可以看出,習主席和中共中央對台灣民心、台灣民意、社會發展趨勢以及現行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非常理解。他講求實事求是看待問題,也反映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就是務實、以民為本,為民做事。

  第三,習主席這次見連戰榮譽主席的講話,也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化體制改革以及十八大總體的發展思路相結合,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以及海峽兩岸共同的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辛旗說,雖然表述起來有區別,但兩岸之間就是要共同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兩岸中國人的現代化建設。

  第四,講話中提到兩岸的共同的現代化建設,而且還特別強調了台灣同胞的參與。辛旗認為,這次講話,是非常誠懇地希望台灣同胞能夠和我們一道共同推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和我們一道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我們一道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他說,“眾人拾柴火焰高”,這里面蘊含著台灣同胞,無論社會各界各黨派都會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有自己的政治地位,有自己政治、文化、宗教等等各方面的作為。所以下一步,中共中央相關的對台政策會依照這次習主席見連戰榮譽主席的講話出台一套相關的、細化的政策。什麼叫“眾人拾柴火焰高”?什麼叫“合情合理的安排”?什麼叫“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這些都能在日後兩岸關係的深入發展與合作當中,一一看出政策的脈絡和發展的趨勢。

  此外,辛旗認為,從習主席表述中,可以看出四大特點。第一,整篇講話的邏輯非常明確,娓娓道來,自然流露,行雲流水。一是“兩岸同胞一家親,誰也不能割斷我們的血脈”。當中提到了人民之間的感情。二是“兩岸同胞命運與共,彼此沒有解不開的心結”。既然命運與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自然也就沒有解不開的心結。三是“兩岸同胞要齊心協力,持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這就意味著要和平發展。現階段是和平發展,下一步展望未來,自然而然就到了第四點“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共圓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

  第二,習主席提到的四個觀點都是先講理,再講事。每一點的開始都在說理,循循善誘,娓娓道來。過去常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先說大家都非常了解的理,比如第一點的開始,講的就是共同的民族情感。第二點的開始回顧了歷史,提到被外族侵佔。這期間用鮮血、用抗爭甚至是用生命來證明自己是中華民族。第三點的開始,講到兩岸推動和平發展,按照目前這種形勢,共同發展對兩岸都有利,尤其是人民。第四點的開始講到攜手同心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既是孫中山的夙願,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夙願,也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的夙願。辛旗說,這個夢我們追求了多少年,從近代以來就開始追求這個夢。這個夢不僅是中國大陸的,也是台灣的。台灣所講的台灣夢和大陸所講的中國夢,都是更大範圍的中國夢,都是中華偉大復興之夢。

  說完理後再說事情,包括當前如何去處理的事情。比如談到一家親,講到現在雙方之間的往來,如何親,如何是一血脈相連的一家人。在講到兩岸同胞命運與共的時候,也自然而然地聯繫到現在兩岸最關心的相關問題,如政治定位問題,九二共識、共同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一個中國框架等幾個原則問題。

  第三,用典用的非常好,且很形象。辛旗說,比如習主席引用的“兩岸關係之錨”的說法,錨定了,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過去說,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這個表述是不對的。他認為,“釣魚台”這個詞有一語雙關之意。錨定了,兩岸人民之間的情感包括政治定位定了,一個中國。即使東海掀起風浪,一樣可以應付釣魚台列嶼問題,穩坐釣魚台。再者,他也引用了汪辜會晤之後講的“合情合理安排”,提出的很多合情合理安排都非常準確。比如當前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第四,辛旗認為,習主席還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歷史不能選擇,但現實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雖然過去也在對台方針政策里用過這樣的話,但現在是習主席以中共中央總書記的名義把它講出來,這里面蘊含的意義非常豐富。一是,兩岸現在的問題是由於中國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或者稱內戰造成的結果,無法選擇。這是上一代人甚至上上一代人留下的恩怨,沒有辦法選擇。二是,講話當中提到的甲午,也是無法選擇的歷史。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至今已過去120年,習主席用當年晚清政府在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下被迫割讓台灣的這段歷史,來說明台灣同胞有著特殊的歷史遭遇。

  辛旗說,過去我們講,中華民族是大悲情,台灣是小悲情,雖然都是悲情,但歷史過程有些不同。所以習主席特別用了“歷史遭遇”這個詞,也講到了“感同身受”,這個歷史是無法選擇的,但是現在可以把握。怎麼把握?國共恩怨、以及由於日本殖民統治台灣50年造成了台灣同胞特殊的歷史遭遇之後的悲情情結,這些方面都可以在現實的把握當中一步步去解決。它蘊含著我們的政策當中會充分考慮台灣民眾的特殊歷史情況。所以才引出後面所講到的,“兩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黨派,不分階層,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參與到民族複興的進程中來,讓我們共同的中國夢早日成真。”

  還有,習主席對台灣的情況非常了解。講話中提到了“珍視台灣現行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這里面蘊含的就是我們不會改變,還是鄧小平先生過去講的“井水不犯河水”的問題。辛旗說,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過程中,兩岸“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但是大框架不變,就是一個中國,而且是一個中華民族,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把過去傳統的表述自然而然地就表達出來,含義非常深刻。

  辛旗說,習主席和連戰先生的此次會面應該說是一次坦誠相見。“歷史不能選擇,但現實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拓”,這句話也體現了他過去講的兩岸政治分歧不能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擔當和作為。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