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兩岸專區

中評專訪:鄭建邦談兩岸政治協商

2019-03-18 00:12:21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在兩會期間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 張爽攝)
鄭建邦在民革住地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 張爽攝)
鄭建邦談兩岸青年交流(中評社 張爽攝)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在兩會期間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 張爽攝)
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結束時與鄭建邦握手(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北京3月18日電(中評社報道組)日前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國民黨民主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在民革住地接受中評社專訪。從祖父戎馬生涯唯一的遺憾,到對政治協商的理解,鄭建邦在北京春日的陽光中對中評社娓娓道來。

  鄭建邦今年1月2日出席了《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回憶起在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感受時,他用了兩個字:震撼。

  “我原來想,40周年是一個時間節點,出於對台工作需要,總書記發表這個講話。但是我越聽越驚訝,我覺得習總書記講的內容太深刻、太重要了。我們現在進入新時代了,各個領域都面臨著一些新問題、新使命、新任務。總書記的講話,就是回答了對台工作領域的新的問題、新的挑戰、新的使命。”

  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會場上,鄭建邦感到很振奮,還沒聽完,他就盤算著回去後怎麼組織民革全黨學習、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講話。

  中评社的鏡頭捕捉到,大會結束後,習總書記在退場時與鄭建邦握手。中評社問鄭建邦是否可以透露在與總書記握手時說了什麼,鄭建邦說,散會時,他看見總書記在面前走過,主動與習總書記握手,說了自己的心里話:“您講得太好了,太重要了,我們回去要好好學習,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用力地與鄭建邦握了一下手。

  鄭建邦的祖父鄭洞國將軍是著名的抗日將領,曾率部參加保定保衛戰、台兒莊大捷、武漢會戰、昆侖關大捷、鄂西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等戰役,屢創敵頑,戰功卓著。1991年,鄭洞國將軍在北京病逝後,海峽兩岸曾同時開追悼會。

  鄭建邦去年出版了一本有關祖父的書《鐵血儒將鄭洞國:中國抗日名將鄭洞國圖傳》,書中提到鄭洞國將軍在臨終前曾說,“我曾是個軍人,對生死看得很淡。我現在對國事家事均無所憾,只可惜沒有看到國家統一。一旦國家實現了統一,國民革命就算徹底成功了!”

  鄭建邦向中評社回憶了二十多年前祖父病床前的那一幕:當時郑洞国将军突然心臟病發作,送到急救病房,雖然後來暫時脫離了危險,但是還在觀察,老人家自己覺得快不行了,就抓緊時間拉著他的手,跟他說了這段話。“我當時非常感動,因為一個人在告別人世的時候,說給自己親人的這些話,都是心里話,也是對後來人的囑托了。作為他的後代,我當時的心情也是難以形容的。”鄭建邦动容地說。說完這句話沒多久,祖父就不能說話了。

  在這句話之前,鄭洞國將軍還對家人說,“我是個軍人,對生死已經看得很淡了。你們好好生活,不要為我難過。”鄭建邦對祖父的一生很了解,知道祖父多少次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確實對生死不是很在意。現在祖父說對國事家事均無所憾,是因為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國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在祖父病危的1990年冬天,國家雖然不能跟現在比,但是已經富強了很多。“他小的時候、年輕的時候,國家是什麼樣子?他們那一代人,一生的奮鬥就是為了國家富強。所以他說沒有什麼遺憾。”

   让鄭洞國將軍唯一感到遺憾的是沒能看到國家統一。鄭建邦說,祖父當年考黃埔軍校,參加東征北伐、抗日戰爭,都是為了國家的獨立、生存、解放。他的後半生,因為有個台灣問題,把很多精力都放在兩岸的統一上了。但是很遺憾,在即將告別這個世界的时候,他也沒能看到這一天的到來。

   鄭建邦說,當年祖父投身革命時,孫中山先生推行國共合作、主張“國民革命”,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祖父曾說,如果兩岸一統一,國家大團圓,他們這一代人的訴求就算是徹底實現了。至於往後的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就不是他們那一代人操心的了。

   中評社問,現在兩岸的狀況是否接近鄭洞國將軍夙願實現的時刻了?

   鄭建邦毫不猶豫給出了肯定回答,“有些人問我:建邦同志,咱們什麼時候能統一?我說,誰也不是算命先生,但是我可以告訴你的是:我們每一天都在統一著,因為統一是個進程,我們在往前走。”

   鄭建邦清晰地感受到了祖國統一堅定的步伐每天都在行進,“特別是十八大以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關於對台工作的重要論述。十九大以後,這方面的論述更加全面,特別是習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所作的重要講話,是一個綱領性的文獻。從現在到祖國統一,總書記規劃了很多大的方面的工作,我們就按照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按照他的重要指示,把具體的工作抓好落實。我是非常有信心的。”

   習總書記在1月2日的講話中鄭重倡議,“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

  “民主協商”和“政治協商”成為了今年兩會上的熱詞,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然而民進黨當局卻頻頻打壓和污名化“政治協商”,許多台灣民眾對“民主協商”“政治協商”也不甚了解。民革是八個民主黨派中排名第一的政黨,鄭建邦長期在民革工作,還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談起對政治協商、參政議政的理解,他感受很深。

  鄭建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了“政治協商”:“協商”按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商量”;政治協商,就是用協商民主的方式商量政治、經濟、社會等各領域的事。政治是什麼?孫中山先生講過,所謂政治就是大眾的事。國家的事,大家的事,我們一起商量,習總書記主張“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會商量”,這就叫做“政治協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一個最根本的特征之一就是凡事大家商量。放眼兩岸也是同樣的情況。因為兩岸的統一、兩岸的未來,關係到每一位同胞的福祉。既然是大家的事,那就得大家在一起商量。”鄭建邦說,現在,一些台灣同胞對“政治協商”這個字眼比較陌生,島內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故意妖魔化“政治協商”,說是什麼統戰的陰謀,“這不是陰謀,是陽謀,就是商量。”他強調。

  “島內一些政客一方面說兩岸需要交流,需要和平發展,另一方面又拒絕商量,拒絕協商。那這個事情怎麼辦?這不是我們所期待的。”鄭建邦對中評社說,我們把“協商”這個題目解釋好,也把它落實好,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會接受它、歡迎它,就可以一起把兩岸關係往前推動。

  鄭建邦一直關心著兩岸青年的成長,曾親自推動了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的設立,也對近年來兩岸青年之間越來越頻繁熱絡的交流深有感觸,他說,五六年前,台灣青年到大陸創業還是一個比較新鮮的名詞,可是短短的幾年時間,越來越多台灣青年渴望著到大陸來展示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是非常值得重視的一件事,“這既是台灣青年追夢、築夢、圓夢,也關係著兩岸社會的未來。我們要順應潮流,鼓勵更多的台灣青年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

  結合多年從事對台工作的經驗,鄭建邦認為吸引台灣青年來大陸最重要的事情是落實同等待遇。“我們口口聲聲講‘兩岸一家親’,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有些台灣同胞到大陸來,很難像大陸同胞一樣工作生活,這應該是我們當前所需要解決的一個大問題。”

  他非常高興地看到,自從國台辦頒布“惠台31條”後,祖國各地相繼推出了惠及台灣同胞、特別是台灣青年的措施,受到了台灣各界的歡迎。

  鄭建邦建議,“惠台措施”要特別針對台灣同胞、尤其是台灣青年的切實需求。“台灣同胞心里想什麼、熱切地要解決什麼,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我們能解決的就一定要想辦法解決。比如身份證在大陸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吃住行都非常需要。如果沒有身份證號碼,很多事辦不了,這恰恰就是台灣同胞的一個痛點,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就這麼一件小事,說起來不難,但一旦解決了就深得人心。我希望我們要下決心,一點一滴做好,讓台灣青年在大陸就像在自己家鄉一樣,很親切、很便利,這樣我們才能實現兩岸同胞的民心相親。”

  (中評社報道組:張爽 林艶 張心怡 徐夢溪 後援記者:張西特)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