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兩岸專區

柯文哲語中評:滑坡效應致兩岸僵局 須交流

2019-06-06 20:02:31
柯文哲接受中評社訪問談兩岸關係。(中評社)
柯文哲接受中評社訪問談兩岸關係。(中評社)
  中評社台北6月6日電(記者 黃筱筠)無黨籍台北市長柯文哲接受中評社專訪,談及如何看待目前兩岸關係,柯文哲表示,目前兩岸陷入僵局,可分內外兩方面來說,內部因素是因為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執政不力,特別在2018九合一選舉大敗後,感覺上她更對大陸趨向強硬,也許把對大陸強硬當作強心劑:另一個外部因素,不可諱言的是美中對抗的國際局勢,美中貿易戰只是表面,這是兩個霸權的問題,在美中對抗的情形下,蔡英文很明顯偏向美國,變成只押一邊以後,就讓台灣失去了兩強之間遊走的空間。

  柯文哲在台北市政府接受中評社採訪團專訪,成員包括台灣中評社總編輯林淑玲、主任記者黃筱筠、記者鄭羿菲。

  以下為部分訪問全文:

  中評社問:如何看待目前的兩岸關係?

  柯文哲答:兩岸僵局。我也常常在想這個問題,我們回顧蔡英文於2016年當選後,在5月就職到10月雙十演說這五個月,中國大陸方面的發言仍是聽其言觀其行,當時還在觀察階段,但10月雙十文告一發表後,雙方關係就一直惡化,最後甚至惡言相向,到了今天難以化解的僵局。

  我也在研究怎麼會那5個月是彼此觀察期,大陸方面也沒有馬上給蔡英文定調,可能過了10月後,也許就是所謂的滑坡效應(Slippery Slope Effect),就是一步一步堆疊的結果,變成現在的僵局。如果可以重來一遍,回到2016的5月到10月,如果有更好的溝通管道,更好的彼此的善意,是不是可以避免今天這種局面。

  目前的僵局我認為可分內外兩方面來說,內部因素是因為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執政不力,民意支持度偏低的情況下,逐漸失去主導議題的能力,特別在2018九合一選舉大敗後,感覺上她更對大陸趨向強硬,也許把對大陸強硬當作強心劑,也許現在的僵局,內部因素是民進黨在民調支持度持續不振,常常民調支持度低,就失去引導民意的力量,就開始以對抗中國大陸鞏固剩餘的民意。

  另一個外部因素,不可諱言的是美中對抗的國際局勢,美中貿易戰只是表面,這是兩個霸權的問題,在美中對抗的情形下,蔡英文很明顯偏向美國,變成只押一邊以後,就讓台灣失去了兩強之間遊走的空間。

  今天的兩岸僵局還是分內外兩的方面,一方面是蔡英文包括民進黨因為民調低失去主導議題的力量,另外一個是美中貿易大戰,蔡英文所領導的民進黨很明顯地傾向美國。

  中評社問:對於未來的兩岸間的交流,市長的態度為何?

  柯文哲答:務實路線。對立、仇恨總不會有好處,兩岸之間隔閡一定是會有的,但兩岸之間可以和平發展還是兩岸人民共同的願望,因為大家還是希望有和平總是比僵局、仇恨要好。所以我推動兩岸交流的目的,就是希望讓兩岸之間關係可以和緩一點、大家可以和平相處,更重要的是人民可以過好一點的生活。

  所以面對目前的僵局,我們總要做一些事情,我們不願意說因為是僵局、有困難,我們就逃避,也許倒過來也許有僵局,是不是就要有交流,有交流就會有善意,善意可以促進更多交流,所以我當時提“兩岸一家親”,主要目的就是降低兩岸緊張的氣氛,降低衝突的可能性,你總是要表達一個善意,營造一個友善的環境,才能透過交流的方式,才能夠正面循環、累積彼此的互信。

  如果你不願意表達善意,一副臭著臉,那就是關係越來越差,我覺得兩岸之間畢竟台灣跟大陸之間還是同文同種,我每次講我們還是有很多共同的歷史記憶,就像我去參加媽祖遶境,你想想看我們拜媽祖跟拜聖母瑪莉亞感覺還是不太一樣,所以台灣的傳統宗教,不管是媽祖、關公、保生大帝、王母娘娘、開漳聖王等,這很清楚是中華文化圈。

  我覺得這些共同的文化,有時候是確保兩岸在交往時有個共同的基礎,所以我們還是有共同的歷史與文化,畢竟我們從1894年甲午戰爭到1987年開放兩岸探親以來還是有100年的隔閡,有隔閡是事實,有共同歷史記憶也是事實,所以有交流才有善意,有善意才能夠化解僵局,退萬步言,就算沒有真正解決問題,至少留下一個互相解決問題的空間,所以我還是主張保持善意、互相交流是好的。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