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兩岸專區

張寶蓉:習馬會強調兩岸青年時代擔當

2024-04-14 00:21:12
廈門大學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張寶蓉
  中評社北京4月14日電(作者 張寶蓉)習近平總書記4月10日在京會見馬英九先生時,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寄語兩岸青年,強調“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兩岸青年好,兩岸未來才會好。兩岸青年要做強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續寫中華民族歷史的新輝煌。”這一講話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兩岸青年一如既往的真切關懷,也體現了在當前兩岸關係局勢下,習近平總書記對於兩岸青年共傳中華文化、共創民族輝煌、共擔時代使命的殷殷期待。

  中華傳統文化是兩岸共同的寶貴資產,在台灣社會發展進程中始終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多年來,受台灣地區“台獨”文化和“去中國化”教育影響,台灣青年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度認知受到明顯削弱,中華傳統文化在兩岸交流中的精神紐帶作用遭到嚴重侵蝕。通過兩岸交流互鑒,堅守和維護中華傳統文化這一根本命脈,是當代兩岸青年應該具有的文化自覺。

  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同屬中華民族,台灣地區所謂的多元族群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有機組成部分。由於受到“台獨”文化強力建構的“台灣民族主義”影響,台灣青年的中華民族觀念和意識不斷被消解,並逐漸被“族群”一詞所取代,具有共同經歷、共同理念、利害關係、社會地位、年齡層或地域等成為多元族群文化建構的重要元素。通過兩岸互動往來,破除片面、狹隘的族群觀念,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當下兩岸青年應該具有的歷史自覺和時代擔當。

  就個體而言,兩岸青年都充滿生機活力,善於求新求變,敢於實踐探索,憧憬未來,追求美好。他們雖然成長於不同的社會制度和生活環境,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成長經歷,但都擁有相似的成長追求,共享同根同源、同文同宗的情感體驗,同時也都面臨著全球化、現代化、多元化和信息化所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通過有深度、有溫度、有亮度的交流互動,兩岸青年的心理距離更加容易拉近,集體記憶更加容易形成,情感共鳴能夠快速建立,既有助於促進青年發展人際關係,也有助於他們共謀個體發展、共話兩岸未來。正視兩岸交流對於青年發展正面價值和意義,暢通兩岸青年交流管道,創新兩岸青年交流方式,讓更多青年投身兩岸交流大潮,是正道,也是智慧。

  (作者張寶蓉系廈門大學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