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數據

中評數據:香港須提振市民經濟信心

2022-09-13 00:12:26
圖1 香港社交媒體今年以來涉美聯儲加息議題的輿情熱度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2 近5年來美元兌港元匯率及香港銀行體系總結餘的變化走勢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3 近兩個月來在聯繫匯率議題上引發最多社交媒體熱度的8位時事KOL(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4 近5年來香港銀行體系總結餘與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的未償還總額的變化走勢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5 港人對美聯儲加息的3大憂慮點的社交媒體關注度及悲觀情緒指數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6 自2003年以來香港的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宗數及貸款金額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7 近三年來港人對本地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指數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8 香港社交媒體對俄烏戰爭的關注度及對本地與歐洲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指數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9 香港社交媒體呼聲最高的三項提振經濟措施(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中評社香港9月13日電/今年3月美國啟動新一輪加息週期以來,港元匯價持續走弱,近3個月內多次觸發7.85港元兌1美元的弱方保證,金管局迄今已入市承接逾2000億港元沽盤,香港銀行體系總結餘持續走低,未来港元或將繼續面臨跟隨美元加息的壓力。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通過觀測香港社交媒體數據得出結論:當前外部經濟環境復雜嚴峻,勢必對香港經濟造成一定影響,美聯儲連續加息引發不少香港市民憂慮,甚至出現別有用心者操作“港元將與美元脫鉤”等負面輿情。香港特區政府需高度重視這些訊號,加強政策說明和應對,以穩住市場信心、防範經濟風險。

  如圖1所示,隨著美聯儲在今年3月開啟新一輪加息週期,香港社交媒體涉美國加息議題的討論持續發酵,相關熱度在6月加息高達0.75厘時達到頂峰;而7月底,美聯儲再度大幅加息0.75厘的決議令市場出乎意料,也明顯拔高了該議題的後續熱度,隨著特區政府跟進加息步伐,預計相關話題還會在香港本地社交媒體輿論繼續發酵、延燒。

  自新冠疫情以來,美國為刺激自身疲弱的經濟,實施不負責任的量化寬鬆政策,再加上全球供應鏈被打亂導致通貨膨脹日益加劇,進而選擇加息以抑制物價上漲。與美元匯率掛鉤的港幣,自然出現連鎖效應,近期多次觸發弱方兌換保證,引發金管局多次入市承接港元沽盤。今年以來,隨著美元兌港元匯價不斷上升,香港的銀行體系總結餘持續下跌(見圖2),引發市場對於港元資金流動性不足的憂慮,加劇港元被市場拋售的緊張氣氛。在此背景下,一些涉及財經議題的負面觀點頻出,對本地輿論場造成干擾,甚至有人聲稱“聯繫匯率制度即將被崩潰”云云。

  這些觀點從何而來?由誰發出?透過深入分析發現,輿論之所以出現憂慮港元貶值、拋售的心態,除了有美元加息的不可控因素外,也存在惡意唱衰港元和香港金融體系的人為因素。由圖3可知,近兩個月來,就聯繫匯率議題引發最多網民關注的8位時事KOL(輿論意見領袖),政治光譜全部屬於原反對派陣營,與亂港勢力存在千絲萬縷的瓜葛,且當中一半人已經離港移居海外,因而更加肆無忌憚。雖然這8位KOL並非每位都對聯繫匯率議題持否定態度,但有一些人如楊衛隆、黃世澤等,極力散播“聯繫匯率將不保”的謠言,以訛傳訛加劇部分香港市民不安。

  事實上,香港擁有相當充足的資金實力,去應對這輪美元加息所帶來的衝擊,完全不是KOL們“張口胡來”的那一套歪理邪說。如圖4所示,近期香港的銀行體系總結餘雖然有所下跌,但仍高於近5年來大多數時間的資金儲備水平;而且,反映香港整體資金流動性的銀行體系總結餘、以及未償還的外匯基金與票據這兩者相加之和,仍較2017年8月至2020年9月期間的每月水平要高。上述數據充分說明香港金管局有足夠的“銀彈”去應對這輪港幣拋售潮,港元的價值遠遠不像坊間部分人所聲稱的那麼容易被擊垮。

  不過,聯繫匯率“脫鉤”只是香港市民對美聯儲加息的其中一個憂慮點,加息可能引發的本地樓市不穩與經濟復甦放緩,才是香港市民最擔心也是最現實的關注點,更是考驗特區政府的治理課題。據圖5可知,由於多數人都瞭解香港有充足外匯儲備以穩定港元幣值,故社交媒體最憂慮的並非眼下熱度最高的聯匯脫鉤問題。更多香港市民擔心的是,香港一旦開啟加息進程,住宅按揭利息必將同步上升,供樓人士的負擔必然加劇,一方面會拖累本地經濟和消費,另一方面也會影響樓價穩定,誘發二手盤拋售潮;同時,加息一定程度上抑制經濟增長,遭受逾兩年半的新冠疫情之後,香港經濟復甦勢頭仍然較為乏力,不少觀點擔心加息將導致本地經濟的復甦進程受阻。

  雖然上述擔憂部分程度反映了香港市民的金融風險意識,但事實上這些擔憂既非“黑天鵝”也非“灰犀牛”,數據顯示,香港在短期內因加息導致地產危機的可能性並不高。如圖6所示,目前香港的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宗數及貸款金額仍處於歷史低位,不僅遠低於2003年樓市崩盤時的峰值,也無法與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水平相比。不過,此次加息確實讓以中產為主的“供樓一族”相當有感,特區政府仍需正視公眾的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不應放任悲觀預期蔓延。

  圖7回顧了近3年來香港市民對本地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指數,可見近幾個月以來,該指數一直呈持續攀升之勢,並在今年7月升至觀察期內的最高位,甚至較第五波疫情時更高。儘管近期再有新一輪消費券發放,但似乎未能有效提振市民對經濟的信心。

  結合圖8進一步分析,可知香港市民近月對本地經濟前景負面情緒的升溫,主要由日趨嚴峻的外部經濟環境所引發。今年2月下旬,隨著俄烏戰爭的爆發,全球陷入能源與糧食供應緊張的危機,各國皆出現不同程度的大範圍通脹,對俄羅斯能源依賴較大的歐洲尤其受到衝擊;在美元加息的大環境面前,歐洲各國的通脹更是雪上加霜。

  儘管目前國際社會對俄烏戰爭的關注有所下降,但該戰事所導致的負面經濟影響仍持續延燒並惡化,令香港社交媒體對歐洲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指數自3月以來不斷飆升。近幾個月香港市民對歐洲經濟前景的負面預期已趕超本地經濟,兩者之間的差距更呈現出明顯的擴大趨勢。雖然,得益於與美元掛鉤的保障,在目前美元強勢的背景下,香港未出現如歐洲一樣嚴重的超級通脹和經濟衰退,但面對俄烏衝突僵持不下的地緣政治風險,香港社會對經濟前景的看法亦很難稱得上樂觀。

  面對美聯儲加息對香港經濟的負面衝擊,多數香港市民都認為特區政府應及時採取措施以提振經濟。如圖9所示,香港社交媒體上關注度最高的三項涉提振經濟的措施建議中,重新對外開放、發揮香港連結中西紐帶的角色,是在香港輿論場內呼聲最高的措施,“與國際社會通關”以及“與內地通關”這兩項建議的關注度分別位居前兩位。而“放寬防疫限制措施”以刺激經濟恢復的建議,則在當前疫情反彈的背景下,並未獲得最強烈的呼聲。

  中評智庫認為,香港對國際環境變化向來高度敏感,如何有效應對外部政治經濟風險,始終是擺在治港者面前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儘管在當前全球通膨、美元加息、地緣政治動盪等諸多不利因素的疊加之下,香港的經濟前景的確面對不小的挑戰,但極少數具亂港勢力背景的“財經黑嘴”的惡評,並不能動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市民無需妄自菲薄,僅因暫時的經濟下行陷入悲觀。不過,香港特區政府也應密切關注外部環境變化所帶來的潛在風險,除了科學評估並積極準備應對當前加息對本地民生經濟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外,還要做好向社會及時宣導和溝通的工作,以釋除香港市民不必要的誤解和疑慮。

  (記者:陳日嘉,分析師:楊力聰,工程師:吳悅檸,研究員:林東陽)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