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數據

中評數據:亂港勢力已無法再帶風向

2022-09-06 00:12:52
圖1 香港社交媒體涉“初選47人案”的輿情聲量與關注度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2 香港社交媒體對近期三宗有被告認罪的涉國安法案件的聲量與關注度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3 近三年來反對派4條主要“戰線”在社交媒體的輿情聲量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4 香港社交媒體在“初選47人案”三個重要時間節點對涉案被告的同情與嘲諷指數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5 香港社交媒體對“初選案”疑犯選擇認罪兩大原因的質疑情緒指數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6 “初選47人案”被告的社交媒體主頁在三個重要時間節點的關注度及其在整個黃營內涉該議題輿情中的佔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7 近三年來黃營網絡社群內的凝聚力指數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中評社香港9月6日電/香港國安法官羅德泉8月18日宣布解除對號稱國安法第一大案的“初選47人案”的報導限制,該案多項細節在傳媒廣泛曝光,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47名被告中已有29人認罪。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通過數據觀測得出結論:香港社會已經普遍接受和認同“初選”違反國安法、顛覆國家政權的事實,亂港勢力無法再“帶風向”影響輿論,“初選案”被告們認罪的誠意也遭到各方質疑,而國安法律紅線透過此案在香港更加深入人心。

  如圖1所示,去年上半年“初選47人案”大規模拘捕與正式起訴提堂期間,受到香港社交媒體廣泛熱議;但由於去年7月該案進入交付程序後,受《裁判官條例》87A對傳媒報導案件的限制,有關“初選47人案”的公開報導明顯減少,社交媒體討論量也隨之下降,並進入長達一年多的低谷期。今年8月18日,法官羅德泉宣布解除對“初選47人案”的報導限制,案情進展細節在多家傳媒的曝光下再掀起熱度,尤其是逾六成29名被告選擇認罪的報導,令該案輿情熱度再次上升。

  結合圖2可知,對比近期另兩宗同樣有被告認罪的國安法案件(包括黎智英在內的蘋果日報高層認罪、青年激進暴力團體“光城者”認罪),涉及“初選47人案”認罪情況的社交媒體聲量與關注度顯然高出一個量級。由於“初選案”波及人數眾多、牽連甚廣、被告知名度很高,故被普遍認為是迄今為止的國安法第一大案,自然在香港社會最具話題性。不過,和去年初的輿情熱度相比,此次涉及“初選案”認罪議題的熱度仍然處於較低水平。

  亂港勢力難以再藉由“初選案”等國安案件在本地輿論帶風向,一方面與近年來香港傳媒生態發生的重大轉變有關: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眾新聞等多家黃媒大台相繼關閉,亂港勢力的輿論推手被國安法管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隨著國安法治意識深入香港社會人心,亂港勢力炒作敏感案件、煽動乃至組織動員的意願已經大幅萎縮。如圖3所示,自國安法生效以來,“修例風波”期間反對派4條主要“抗爭戰線”的社交媒體聲量呈持續下滑趨勢,即便有海外亂港勢力仍在持續推動相關議題,但總體影響力已經不成氣候。

  如圖4所示,對比香港社交媒體在“初選47人案”三個關鍵時間節點對涉案被告的嘲諷情緒指數,可見隨著案件的偵查、起訴與審理等環節不斷推進,香港網民對該案被告的嘲諷心態持續上升;近日29名被告認罪的消息曝光,更令嘲諷情緒指數攀至3個觀察時點的最高位。反觀當前同情指數則較一年前“初選案”被告被起訴時下降近半,說明對涉案者的同情、聲援情緒已經大幅降低,香港社交媒體普遍接受“初選案”違反國安法、顛覆國家政權的性質,亂港勢力已經難以再像過去那樣大打“悲情牌”。特別是29名被告選擇“跪低”認罪的行徑,令其過去營造的“無畏無懼、不怕犧牲”的形象一瞬幻滅,部分原先的同情輿論,也漸漸轉為無感甚至蔑視。

  進一步分析發現,香港網民對“初選案”認罪被告持復雜情緒的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結合圖6可知,不少網民並不認為該案被告認罪是出於真心悔過,質疑情緒指數接近七成;多數人認為這只是亂港分子採取的法庭策略,目的是為了扣減刑期。有較多觀點甚至憂慮,假如反對派這種假意認錯的詭計得逞,扣減其定罪前被還押的時間、以及刑期執行過程中的假期,預料不少人很快就會刑滿出獄,難保其日後不會再幹犯類似罪行;而且這些人一旦在出獄後竄逃至海外繼續擾亂本地政局,將較難再次將其繩之以法。

  如圖6所示,對比去年上半年“初選47人案”爆發之初在搜捕和起訴期間,雖然近期黃營網民對該議題的關注度大幅收縮,且該案被告們社交媒體主頁的關注度也大不如前(分別較2021年1月與2021年2月底至3月時降低九成與五成六),但初選案被告主頁佔目前黃營社交媒體對該案總體關注度的比例卻上升至35.9%。上述數據變化反映出,涉案被告仍想繼續靠“賣慘”來搏取黃絲關注,但他們的虛偽假面已被公眾唾棄,再難透過“道德感召”輕易引起“同路人”共鳴,只能在日漸縮小的同溫層內“圍爐自暖”。

  此外,黃營社交媒體對“初選47人案”關注熱度回升,與個別涉案被告轉為污點證人的舊聞再次被炒作有關,引發亂港勢力內部不同板塊間的分化。雖然有少數網民能理解一些被告選擇自保的無奈之舉,但更多網民對此嗤之以鼻,不少人甚至對自己當初全情投入“抗爭”的傻勁而感到後悔。由圖7可知,近期黃營網絡社群內的凝聚力指數降至近三年來的新低,近期“初選47人案”的發酵,加劇了黃營一盤散沙的狀態。

  中評智庫認為,“初選47人案”從拘捕、庭審到認罪的過程,對香港社會尤其是那些曾經對“反中亂港”抱有幻想的人來說,是一場最生動、最深刻的國家安全教育課。法律紅線碰不得,“由亂入治”得來不易,香港社會祗有在“明是非”的基礎上“求共識”,愛國者治港時代才能更加穩定發展!

  (記者:陳日嘉,分析師:楊力聰,工程師:吳悅檸,研究員:林東陽)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