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數據

中評數據:港人對施政報告充滿期待

2022-10-11 00:14:22
圖1 2017年至今施政報告發佈前夕香港社交媒體聲量與對特區政府支持度比較(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2 2017至今香港社交媒體歷年施政報告發佈前夕泛政治化程度按年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3 2022年7月至今香港社交媒體涉及施政報告相關議題關注度與期待度分佈(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4 2022年7月至今香港社交媒體防疫政策關注度與每週新增新冠確診人數按周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5 香港社交媒體對香港防疫調整走向的關注度分佈(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6 香港社交媒體對應對人才缺口建議關注度分佈 (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7 香港社交媒體對施政報告的基層民生議題討論中涉及貧困問題的關注度佔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8 2017至今香港社交媒體歷年施政報告發佈前住房議題負面情緒佔比按年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中評社香港10月11日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將在10月19日發佈任內首份施政報告,香港輿論高度關注新一屆特區政府將如何就解決房屋、養老、扶貧等“老問題”與防疫、人才、科創等“新熱點”提出切實有效的對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分析香港社交媒體數據得出結論:今年施政報告發佈前的香港民情穩定理性、泛政治化退潮,對新一屆特區政府的首份施政報告充滿期待,在熱議吸引人才、鞏固國際競爭力的同時,港人也普遍希望政府更加關懷基層民生,尤其對住房問題的負面情緒降至六年來低位,反映出港人靜待施政報告釋出利好消息。

  如圖1所示,比較歷次施政報告發佈前1個月的香港社交媒體輿情可知,今年前期討論聲量僅次於新冠疫情爆發首年的2020年施政報告,屬近六年來第二高;同時,今年施政報告發佈前夕,香港社交媒體對特區政府支持度也在近六年中排名第二,僅次於2017年。另如圖2所示,今年施政報告發佈前夕的社交媒體討論中,泛政治化程度已經降至近六年來最低,說明當前對施政報告的前期討論雖不乏多元交鋒,但總體氛圍回歸理性、務實,不再充斥情緒性、敵對性的謾罵攻擊。由此可見,“愛國者治港”貫徹落實之後,香港各界就政府工作與發展前景暢所欲言、建言獻策,新一屆特區政府也察納雅言、積極回應,充分體現了香港特色民主政治的優越性和真實性。

  如圖3所示,港人對今年施政報告最關注的前三大議題,依次為防疫政策調整、吸引人才以及房屋問題。隨著香港政治形勢由亂到治、社會氣氛逐漸緩和,本地經濟民生類議題的地位更加突出,取代了過去涉及政治和意識形態的無謂爭拗。除此之外,青年、社福、扶貧等問題也備受關注。另一方面數據也顯示,往往關注度越高的議題、期待度也相對越低,折射出香港作為多元社會、各階層利益眾口難調的現實,固然對新一屆特區政府的治理帶來不小考驗,也是港府勇於破解難題、引領民意的契機。

  首先來看港人對防疫政策調整的看法與期待。如圖4所示,特區政府宣佈“0+3”並放寬社交距離限制,讓社交媒體對防疫議題的關注度升至新政府上任以來的最高峰,也給許多港人對施政報告如何闡述防疫以及疫後復常工作增添了不少想象空間。如圖5所示,香港社交媒體對防疫政策的討論主要有三個方向:一是認為適度調整防疫措施,有助於加強香港作為中外“超級聯繫人”的功能,重新吸引近年流失的資本與人才,重振香港經濟;二是認為大量本地中小商戶和僱員急迫期待疫後復常與經濟復甦,不願看到結業潮繼續蔓延;三是認為內地防疫政策的走向,對香港能否與內地通關意義重大,近期一些樂觀的預測,給不少港人帶來曙光。
  
  與防疫議題熱度並駕齊驅的是人才問題。由於該議題影響方方面面,不僅涉及教育、醫療、科創、住房等,也與當前防疫政策密切相關,而特首李家超表態“香港一定會搶人才”,因而讓如何吸引各方人才、提高香港的國際人才競爭力,早已成為本年度施政報告的焦點。如圖6所示,大多數建議都將調整防疫擺在首位,希望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特區政府現行來港人才的落戶簽證手續繁瑣、審批週期長,被批評與各國推出政策積極爭搶人才的態度截然相反,要求改進的呼聲也不小。同時,不少觀點也指出政府搶人才更要留人才,針對性地建議特區政府為來港人才提供住房補貼,減免置業印花稅以及允准子女就讀公立學校等優惠政策,以及爭取科創人才,提供科研項目與創業經費等。

  基層民生議題都是歷年施政報告的主軸之一,而疫下香港貧困問題更加嚴重,“扶貧”也成為今年施政報告前期討論的關鍵詞。如圖7所示,住房、醫療以及社福等民生領域中,涉及扶貧紓困的內容均佔據至少三成比例,其中比例最高的為社福領域。今年第五波疫情時,安老院舍成爆疫重災區,香港護理人手長期不足也成為其中禍源質疑。而疫情期間發生多起特殊兒童、殘障人士以及長者照顧者壓力過大造成輕生事件,更暴露出此前鮮有關注的照顧者缺乏支援的問題。相關團體呼籲政府加大照顧者津貼額度並降低門檻,以及切實解決護理人手不足,市場良莠不齊等問題,完善相關機構評估機制,加強監督及提供相應指導。

  香港樓價高、租金貴、上車難的問題眾所周知,劏房更是觀察香港貧困問題的一扇窗口,也是新一屆特區政府著力重點。李家超上任後多次落區就施政報告咨詢劏房戶意見令不少港人暖心,再加上近半年來香港樓市隨美國加息回落調整速度加快,今年施政報告前期討論中涉及房屋問題的負面情緒佔比在近六年來位居倒數第二(如圖8),說明整體社會氛圍對土地、住房問題的焦慮情緒有所緩解。新一屆政府關於擴大公屋及過渡性住房供給,尤其是方艙醫院改建過渡性住房的建議,獲得不少港人認可,而過去多次提起的粉嶺高球場回收與郊野公園邊陲開發會否進入政府計劃也引發關注。此外,為長者提供一定的牙醫津貼或資助、將中醫作為補充納入公立醫療體系、延長“臨時失業救濟”,促進青年就業等涉及其他領域的紓困濟貧政策建議也不同程度引發港人期待。

  中評智庫認為,本年度施政報告既是新任特首李家超的首份施政報告,也是回歸25年“愛國者治港”由治及興踏上新征程的首張施政藍圖,香港社會高度關注、殷切期盼、拭目以待。特區政府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通過這份施政報告,踐行習近平主席“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

 (記者:何誠;分析師:舒曉葉;工程師:連港東;研究員:宋漾心)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