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數據

中評數據:區議會改革已是主流民意

2023-05-08 00:12:00
圖1 2019年區議會452席民選議席的選舉結果及亂港區議員的當選比例 (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2非建制光譜區議員目前的去留情況、是否通過宣誓以及上任後是否繼續發表亂港言論的統計圖 (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3 2020年至今香港社交媒體對區議會及區議員的月平均負面情緒變化 (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4 2020年至今香港社交媒體涉廢除區議會與改革區議會觀點的聲量按月變化對比 (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5 香港社交媒體對區議會改革方案的主要關注點 (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6 近期香港社交媒體對區議會改革的關注度與負面情緒按日變化 (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中評社香港5月8日電/5月2日,香港特區政府公佈新一屆區議會改革方案,將通過地區直選、委任以及地區委員會互選的方式產生470席區議員,並同時引入資格審查制度和履職監察制度。這一改革,回應了此前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來港考察時向區議會提出的“體現‘愛國者治港’”以及“回歸地區諮詢架構角色”的要求,為年底區議會選舉的順利舉行提供強大的制度保障。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綜合分析香港社交媒體涉及區議會改革的輿情數據、以及近幾年來區議員的履職情況認為:自2019年借“黑暴”政治紅利入侵區議會平台的亂港勢力,雖在經歷國安法的宣誓要求後已樹倒猢猻散,但此次區議會改革仍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期待區議會進行改革的聲音逐漸成為主流民意。

  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正值“黑暴”動亂的高潮,在“泛政治化”的整體社會氣氛影響下,很多反中亂港分子得以躋身體制成為區議會的一員。如圖1所示,在389名於上屆區選中當選的非建制光譜區議員中,有超過八成五曾在區選前公開發表支持或同情暴徒“手足”的社交媒體貼文。這332名與“愛國者”原則完全背離的政治尋租者,借助“黑暴”的政治紅利大肆收割選票,竟一舉在區議會中奪下逾七成三的民選議席,並基本囊括了全港十八區區議會的正副主席位置。而街頭示威平息後,亂港分子繼續透過把持區議會擾亂香港的政治秩序,甚至企圖以區議會為支點進軍立法會,從而達致癱瘓立法會的“攬炒”目的。在2020年7月的違法初選中,有不少參選者皆為時任的亂港區議員,包括張可森、伍健偉、岑敖暉等合共23人。

  隨著港區國安法的落地生效,區議會的亂象雖然得到明顯改善,但亂港勢力的身影卻並沒有徹底消失。由圖2可知,在2021年9月特區政府配合國安法舉行的區議員宣誓儀式中,有超過七成三的非建制區議員並無完成宣誓,其中絕大多數是出於對國安法的忌憚而選擇辭職或拒絕出席;而在參與宣誓的104人中,有接近一半被裁定為宣誓無效。這波因宣誓而掀起的區議員離職潮,雖然為區議會篩走了一大批不符合“愛國者”原則的亂港區議員,但並沒有完全達到撥亂反正的效果。圖2顯示的通過宣誓的57名現任區議員中,不僅有42人在當選後仍繼續發表亂港言論,更有12人在宣誓後仍沒有停止這種逾越紅線的行為,如現任屯門區議會副主席黃丹晴,在宣誓後仍多次表示對初選案被告的同情,並將新冠肺炎稱作“武肺”以中傷國家。可見,儘管國安法具備作為“定海神針”的強大震懾效應,但如果區議會本身的制度沒有與之配合進行適切的調整,仍不能構築起嚴密的防火牆將一切亂港勢力堵截在體制之外。

  自2020年初第六屆區議員正式就職以來,隨著亂港勢力憑藉人數優勢掌握對區議會的主導權,原本應當專注地區事務的區議會屢屢被政治議題騎劫,淪為亂港政客藉以博取流量積累政治資本的工具。據圖3可知,近3年多以來,香港社交媒體多次因為亂港區議員的政治炒作,出現對區議會及區議員的月平均負面情緒升溫,儘管後來亂港勢力在區議會的版圖迅速萎縮,對市民敏感神經的刺激力度逐漸減弱,但仍可見主流民意對這種將地區事務政治化的操作十分反感。

  結合圖4可知,對於在亂港勢力把持下變得烏煙瘴氣的區議會,不少香港市民曾一度萌生要將其徹底廢除的強烈抵觸情緒,有關廢除區議會的觀點在2021年初以前長期維持較高聲量。直至2021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完善選舉制度的決定,輿論看見區議會未來仍有正本清源的較大可能性,要求廢除區議會的聲音才開始明顯減少;而及後的區議員宣誓令大批亂港分子抱頭鼠竄,使區議會所存在的政治風險肉眼可見地減少,主張廢除區議會的聲量也隨之進一步走低,與改革區議會的聲量逐漸變得旗鼓相當。今年4月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來港考察,期間談及區議會未來的改革方向,刺激社交媒體對該議題的聲量明顯飆升。越來越多輿論意識到目前的區議會選舉制度仍存在漏洞,必須透過改革才能切實發揮區議會作為地區諮詢架構的法定角色,並將“愛國者治港”的原則延伸落實至地區事務中,期待對區議會進行改革的聲音逐漸成為主流民意,該議題的聲量亦在近日特區政府宣布有關方案後升至頂峰。

  圖5展示了香港社交媒體對此次區議會改革方案的主要關注點,可見區議員的產生方式以及新引入的資格審查機制兩項最為市民所聚焦。以往就是因為對候選人把關不夠嚴密,當選門檻不夠高,才給了亂港勢力鑽空子進入體制的機會,本次改革針對這兩大漏洞都進行了有力的修復加固,讓市民能夠放下對區議會亂象會死灰復燃的憂慮。

  不過,結合圖6可知,香港市民早前對本次區議會改革亦存在一定的負面情緒。在具體改革方案公布前,根據夏寶龍與李家超所釋放的信息,輿論已普遍猜測到未來的直選議席數目很可能大幅減少,因此也有部分聲音擔心非直選產生的區議員對社區事務不夠熟悉,並質疑其服務社區的誠意與能力,也有不少觀點指出非直選區議員無需獲得選民的支持,恐怕其對於市民的責任感將較以往下降,難以承擔好作為為市民發聲的代議士的職責。但是,市民的這種負面聲音很快就在具體方案出台後明顯減少,其中方案中提及會引入的履職監察機制,釋除了很多人對非直選區議員履職表現的疑竇。該機制對區議員的負面行為設立三級懲處制,最嚴重可將區議員停職,這無疑能有效加強區議員對市民的問責性。

  中評智庫認為,2019年“黑暴”的政治餘毒,借助區議會的平台延續至今,即使經過國安法的掃蕩後仍未能徹底根除。而區議會改革,正正是填補這一關鍵漏洞的必要之舉,一方面能有效防止亂港勢力捲土重來再度衝擊體制,另一方面則有利於“被政治化”的區議會重回服務地區的初心。本次區議會改革,也標誌著“愛國者治港”的原則進一步在地區層面落實延伸,相信隨著香港管治架構工作改組的基本完成,特區政府的統籌治理能力也將隨之大大提升,令香港未來再放光彩!

  (記者:何誠;分析師:舒曉葉;工程師:連港東;研究員:陳日嘉)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