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數據

中評數據:香港需重喚內地遊客熱情

2023-09-19 00:15:10
圖1 2023年初兩地通關以來港人北上與內地访港旅客人次的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2 2018至2023年上半年的內地訪港旅客統計數字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图3 2019年上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內地居民出境遊熱門目的地(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4 香港社交媒體對內地訪港旅客回升緩慢各主要原因的關注度分佈(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5 香港社交媒體有關小紅書中涉港旅遊輿情討論的正負面情緒佔比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6 2019年1月至8月與2023年1月至8月香港社交媒體對內地旅客赴港旅遊各主要目的的關注度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7 內地旅客於海南與香港的免稅購物額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8 2018年至2023年7月香港勞工市場整體就業人數與失業率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9 香港社交媒體對內地低價團的關注度及負面情緒佔比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中評社香港9月19日電/自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以來,香港旅遊業呈現穩步復甦態勢。香港入境處數據顯示,今年8月非本地居民入境人次突破40萬大關,其中內地訪客佔比高達84%。不過,作為支撐香港旅遊業的主力軍,內地居民雖仍對赴港遊有較強意欲,但其踴躍程度卻不如預期。內地遊客的恢復進度、以及香港對內地遊客是否仍具吸引力等議題,在香港輿論場內的能見度與討論度愈發升高。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透過綜合分析香港社交媒體的有關輿情數據及官方機構的統計數字後認為:內地遊客在疫後的反彈幅度低於香港社會的期待值,這當中有三年疫情導致內地居民的旅行模式與消費偏好發生改變的原因,也有香港本地所存在的不正風氣、以及物價高昂等負面因素的影響,亟需香港特區政府與本地業界以及內地有關部門加強溝通協作,除弊去蕪,重新喚起內地遊客來港的熱情。

  如圖1所示,雖然全面通關後內地訪港旅客大幅激增,但仍明顯遜色於同時間北上內地的香港市民,兩者更長期維持著一個顯著的“逆差”(香港市民北上人次-內地居民訪港人次),最高峰時北上較南下的人潮多逾25萬人次,僅在“五一”小長假時曾出現北上香港市民人數被南下內地居民反超的例外。從近期的暑期旅遊旺季也可一窺端倪,儘管內地居民訪港人次近月有一定增長,但與通關後香港市民北上消費的熱烈氣氛相比卻略顯平淡。

  由圖2可知,新冠疫情期間,受兩地往來受阻影響,內地居民訪港人數呈斷崖式下滑,對香港的旅遊、零售、酒店、餐飲等服務行業造成巨大衝擊。今年初通關後,業界希冀迎來大規模內地客流以重振市場,但現階段內地遊客重返香港的速度卻未如憧憬般理想,今年上半年內地訪客人數雖超千萬,但仍僅為2019年上半年疫情前峰值的四成左右。

  按照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經驗,取消防疫限制措施後,理應迎來一波報復式的出境旅遊熱潮,但內地遊客卻沒有大量湧至香港,那他們去哪了呢?據圖3可知,由於在與國際恢復往來初期,中國並未馬上開放日韓等熱門旅遊國家的旅行社出境團隊遊,因此港澳地區是今年上半年內地居民赴外旅遊的最熱門目的地(佔比約77%)。不過,與2019年上半年的旅行社組織出境遊統計數據相比,澳門所接待的內地遊客數量明顯比香港復原得更快,2019年上半年其以團客形式所接待的內地遊客數量僅為香港的一半,但自今年通關後在赴澳內地遊客的強勁反彈勢頭影響下,2023年上半年澳門所接待的內地遊客數量已急升至香港的2倍左右。香港的內地客源復甦之所以較預期落後,也與各出境遊目的地的旅遊競爭力在疫後重新洗牌有關,澳門這類性價比更高的旅遊城市日漸取代香港成為內地遊客的新寵兒。

  香港社交媒體對內地遊客回升緩慢的困局也有不少反思。如圖4所示,在眾多可能導致內地遊客增速疲軟的原因中,“對內地人存在歧視現象”一項引發了最多香港網民關注,其次是“物價高昂”、“服務接待能力不足”等。對比一海之隔的澳門,內地居民對香港的感情相對更加複雜,2019年修例風波所觸發的政治震盪雖已遠去,但其對兩地居民情感所造成的撕裂並非短期內就可彌補,這重陰霾使不少內地居民對赴港遊存在遲疑與顧慮,擔心會在當地遭遇歧視而影響旅遊體驗。

  相反,內地遊客對澳門的旅遊印象明顯較為正面,除了沒有負面政治因素的干擾外,澳門相對較低的旅遊成本也更受內地遊客青睞。不同於以多日遊為主的香港,面積更小的澳門更適合一日遊的遊覽模式,令旅客可以省卻一大筆高昂的住宿費用,且旅客也可選擇在鄰近珠海價格較低的飯店落腳,這也是景點主要座落於市區、較難在深圳安排住宿的香港所相對減分的。

  雖然香港社會存在一些歧視內地遊客的不良風氣,部分內地遊客也曾遭遇過店員的冷待或白眼,但這絕不是香港服務行業的常態,大部分服務業員工都秉持著“顧客至上”的心態誠懇接待遊客,這也是多數內地遊客來港旅遊後的真實感受。不過,由於挑撥兩地民眾之間的對立、述說自身在港被歧視的所謂“親身經歷”,是在社交平台上迅速竄紅的流量密碼,故近幾個月以來輿論場內充斥著很多此類抹黑香港形象的負面言論。

  由圖5可知,香港社交媒體對涉港遊輿情的負面情緒佔比自通關後明顯躍升,近幾個月來更一直處於50%左右的高位,反觀正面情緒佔比則長期在5%上下徘徊,足見社交平台在涉港旅遊議題上的高強度負面輸出。仔細梳理唱衰香港的貼文,發現它們多借助惡意剪輯或以偏概全的方式放大兩地矛盾,不僅強化了內地遊客預設來港後遭遇歧視的消極心態,令很多原先興致勃勃的內地居民打消了赴港遊的念頭,進一步加深了兩地居民對於歧視議題的誤解。

  除歧視現象及其所延伸的服務態度問題外,物價高昂也是內地遊客不再狂熱追捧香港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內地整體經濟尚處於疫情結束後不久的復甦階段,內地遊客的消費觀念與行為也因應這個特殊時期而發生轉變,再加上今年港幣匯率一路走高,令內地遊客赴港遊的成本大大提升。種種因素疊加,導致香港過去以“購物天堂”為主打的旅遊品牌,對內地遊客的吸引力正持續下降,難以與疫情前相比擬。圖6顯示了今年1至8月香港社交媒體最關注的4個內地遊客赴港遊目的及其與2019年的同期數據對比,可見購物消費雖仍是內地遊客來港遊玩的最主要驅動因素,但其絕對地位正逐漸為其他更多元化的旅遊需求所動搖。與2019年1至8月相比,在2023年同期香港社交媒體涉內地遊客赴港遊目的的討論中,有關購物消費的關注度較排名第二、三的觀光打卡與文娛展覽的領先幅度明顯縮窄,從2019年時約為後兩者的2倍左右,減少至2023年同期的約1.4倍。

  內地遊客消費習慣的改變,雖然衝擊了以往以購物拉動遊客量的傳統旅遊模式,但當中也蘊含著很多有待開發的新機遇。內地遊客對探索香港城市人文和文化底蘊需求的上升,正是香港發展深度遊、沉浸遊等高質量旅遊體驗的轉型契機。

  有輿論認為,香港存在旅遊特色缺乏(關注度佔比10%,見圖4)的硬傷,因此不看好購物遊以外其他旅遊模式的發展空間。但事實上,香港作為一個東西方交匯的樞紐城市,除了擁有中西合璧且歷史悠久的文物建築外,還有充滿異國風情的特色地區,更有郊野公園、海濱沙灘等優美自然風光,這些豐富的旅遊資源都是香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潛在優勢,有待特區政府與旅遊業界做進一步的挖掘與整合,從而向內地與國際旅客展示一個更多姿多彩、活力四射的香港。

  而另一方面,對於佔比仍具相當份額的購物型內地遊客,在物價高昂以外,有限的免稅額度也是另一使其打退堂鼓的消極因素。據圖7可知,旅客從香港入境內地時的單次免税額不得超過5000元,若超出則需繳付相應關税。相比之下,海南自貿港免税購物限額已大幅提升至100000元,較僅為其二十分之一的香港顯然更具吸引力。自由行迄今已實施逾20載,在這個過程中內地居民的收入有大幅提高,而香港的物價水平也有顯著攀升,再維持與過去相同的免稅額顯然不合時宜,難免會削減內地遊客赴港購物的熱情,也不利於在內地民眾間推廣香港“購物天堂”的口碑。

  新冠疫情雖已結束,但其所導致的旅遊、零售等服務行業人手流失的問題,卻非一時三刻就能妥善解決,其所造成的服務接待能力(關注度佔比18%,見圖4)不足對旅遊業復甦也形成不小阻力。

  如圖8所示,儘管香港勞工市場的失業率自2022年疫情後期以來持續獲得改善,但整體就業人數卻沒有顯著反彈回升,與2018、2019年疫情前的高位相比,仍存在16至18萬的就業人數缺口。“請人難”的現象在各行各業間雖皆不鮮見,但服務業所面臨的問題卻尤為嚴峻。有旅遊業從業者透露,過去幾年在疫情的重創之下,大量旅遊業同行選擇轉投其他行業,導致業界流失了近90%的人手;此外,近期極低的失業率水平,也為招攬新血入行增加了不少難度,估計目前的人手恢復僅約疫情前兩成。特區政府與旅遊業界在積極對外宣傳香港的同時,也需回頭檢視本地旅遊業目前仍非常突出的人手不足問題。

  由圖9可知,在兩地恢復通關初期,儘管香港旅遊業的接待能力仍與疫情前相差甚遠,但多個內地低價團已以迅猛之勢捲土重來,並在香港社交媒體引發了較高的關注度,同時也激起不少網民的負面情緒。低價團趕鴨子上架、重量不重質的旅遊模式,明顯超出了當下香港旅遊業的負載能力,在土瓜灣、紅磡一帶出現的內地遊客街邊吃盒飯、堵塞人行道等亂象,不僅對當區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擾,為旅客所帶來的旅遊體驗也相當不理想。在當前旅遊、零售等多個服務行業接待能力皆不足的現實條件制約下,香港特區政府與旅遊業界更需積極思考如何提升遊港旅客的人均消費,透過提升旅遊產品與服務質量的方式,以有限的接待人手締造更高的旅遊價值。

  中評智庫認為,疫後內地遊客市場所反映的新變化,需要香港特區政府攜同本地業界與內地政府一起及時回應、破舊立新。針對兩地矛盾被挑撥所衍生的歧視問題,特區政府除了在本地輿論場內做好正面引導與公眾教育外,還需重視在內地輿論場中的宣傳、推廣與釋疑工作,減少內地遊客對香港社會產生不必要的誤會。而針對旅遊成本的問題,特區政府一方面可與旅遊、零售業界協商出台優惠政策,如派發旅客消費券、聯同商界提供折扣優惠等;另一方面也要加強與內地政府之間的溝通,爭取因應通脹水平的變化提高免稅額度,刺激內地遊客來港購物消費的意欲。此外,特區政府與旅遊業界之間,還需就提升服務接待能力與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等議題持續通力合作。香港除了應該反思由來已久的購物遊模式,也應積極潛在的旅遊業資源,打造更多的旅遊品牌。我們相信,東方之珠號列車一定能夠承載更多旅客,激發出無限“興”的動能!

 (記者:林昊,分析師:方來牟,工程師:吳悅檸,研究員:林東陽)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