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數據

中評數據:香港精神健康問題受重視

2023-11-08 00:11:13
圖1 2023年以來香港社交媒體對精神健康問題的關注度與聲量按日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2 2023年6月以來香港社交媒體對多起較受熱議的社會慘案的關注度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6 2023年6月以來香港社交媒體對關愛隊協助社區精神健康服務的讚好度按月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4 近年部分國家及地區每10萬人口的註冊精神科醫生人數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5 2023年6月以來香港社交媒體對特區政府各項應對精神健康措施的關注度與正面情緒佔比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3 2015至2022年中香港精神健康指數平均分變化 (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中評社香港11月8日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於2023年10月25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當中關於精神健康的多項措施,體現了特區政府對這一問題的高度重視。該報告表示將繼續採用綜合模式推廣精神健康,涵蓋預防、及早識別,並為有需要人士提供適時介入、治療和復康服務,以及致力推行6月公布的十項加強措施,支援精神復元和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通過對香港社交媒體輿情數據以及各官方機構的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香港市民整體的精神健康狀況持續堪憂,近月以來多起由精神健康問題引發的社會慘劇,在社交媒體造成巨大震盪的同時也敲響了精神健康問題的警鐘。從本次發佈的施政報告可見,特區政府充分回應了近來民眾對精神健康問題的關注,包括聚焦解決精神健康支援服務最突出的人手不足問題,以及著力打造精神健康服務恆常支持系統等,讓市民看到了政府切實解決問題、綜合長遠考量的新型管治作風。

  如圖1所示,香港社交媒體對精神健康問題的關注度與聲量,在今年6月出現急劇飆升。6月發生的多起社會慘劇,包括月初的鑽石山斬人案、深水埗倫常命案,以及月中的西環麥當勞斬人案等,當中皆有涉案疑兇罹患精神疾病或情緒不穩等元素,故導致社會當時一度十分聚焦有關精神健康問題的討論。及後,涉精神健康議題的輿情熱度雖有所回落,但仍保持一定的聲量與關注度量級持續發酵,不時出現的與精神健康問題相關的社會新聞,更不斷引發涉該議題的社交媒體輿情出現峰值。可見,較多輿論皆已認識到香港目前相當嚴峻的精神健康現狀,不少觀點更對精神健康的持續惡化及其可能造成的社會危害表達擔憂。

  結合圖2可知,今年6月以來,在10起較受熱議的社會慘案中,有超過一半都有疑犯或死者受到精神疾病或情緒問題困擾的情節,其中關注度最高的3起慘案,正正是前述在今年6月接連發生的謀殺或傷人案,全數皆可劃入涉精神健康問題案件的類別。其中,關注度最高的鑽石山斬人案中的一個細節更引發社會深思,涉案疑兇原定在慘案發生4天後到精神科覆診,未料卻在覆診前忽然病發最後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而這一扼腕的真相也激起了一輪對本地精神健康服務質量與可及性的全面檢視。

  據圖3可知,雖然自2018年起,香港市民的精神健康指數才跌破52的不合格分數線,但早從2015年開始,香港市民的精神健康指數就長期處於良好分數線之下,充其量只能算是勉強可接受的水平。可見,精神健康狀況欠佳的問題在香港社會早已長期存在,只是今年6月起多宗由精神健康引發的社會慘案,才令這頭在房間裡蟄伏已久的大象終於為社會大眾所看到。從引發社會動亂的修例風波到連續3年的新冠疫情,香港社會不斷遭遇逆流,一系列負面因素持續加劇著市民的情緒問題。

  而在紓解社會情緒、讓香港再度“開心”方面,充足的醫護人手尤為重要。據香港醫務委員會統計數字顯示,香港目前精神科註冊醫生的數目為458名,每10萬人口僅擁有6.3名精神科醫生,與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每10萬人應有10名精神科醫生的標準有一段不小的距離。由圖4可知,與經濟水平相若的其他發達國家,如新西蘭、澳大利亞,以及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的成員國相比,香港的註冊精神科醫生密度皆處於落後水平,人手不足是精神健康支援工作難以滿足社會期待的最主要原因。有精神科醫生表示,由於每天需診治的病患太多,故在評估覆診病患的精神狀況時,往往只能花5到7分鐘的短暫時間,無法達到國際標準覆診的15至30分鐘。也有負責跟進精神病患的醫護社工透露,儘管在精神病患覆診前,會與有關個案分享日常及詢問有否出現病徵等,但這類跟進服務也僅為每月一次,而且礙於人手不足的條件限制,也只能做到簡單的上門拜訪,難以花很多時間與病患長談或作細緻觀察。

  針對眼下精神健康支援服務最突出的人手不足問題,今年6月,當社會因多起涉精神健康問題案件而對此議題聚焦討論時,有不少網民就曾圍繞特區政府在當中是否有擔任好統籌協調角色發表評論。有觀點認為,當前政府在精神衛生保健方面的做法缺乏前瞻性與規劃性。例如,政府雖然向精神健康服務機構提供資金撥款,卻在使用範圍方面加以限制,繼而出現部分資源錯配或不到位的情形。有提供精神健康服務的前線工作人員反映,由於政府的撥款並非以恆常方式批出,因此有關機構都不敢將其用於增聘人手的長期支出上面,只能在撥款到期前購買非必需的電腦、空調等硬件設備。還有網民指出,政府過去一直沒有建立完善的精神健康支援系統,如果能做好預防工作、及早發現問題,在精神健康問題苗頭剛現時就及時介入,減少嚴重精神疾病個案的積累與惡化,或者能更高效地利用現有的緊缺人手改善社會的整體精神健康。

  針對社會早前對特區政府在精神健康領域工作缺失的反映,近期發表的施政報告有力回應了相關的民意訴求與期待,不僅準確命中人手緊缺的要害,表示將增加醫護人手與社工培訓,並調動關愛隊協助精神健康支援服務等,長遠而言還建立了一個防治結合的精神健康支援系統,從而更有效地運用有限資源提升精神健康服務的質量。圖5展示了自今年6月以來社交媒體對特區政府各項應對精神健康措施的關注度與正面情緒佔比,可見在本次施政報告中提出的三項——提升精神健康服務及人手、關愛隊協助社區支援、以及加強校園精神健康教育,皆比早前在社會慘劇發生後的緊急應對措施有更高的正面情緒佔比,且處於接近5成至6成的較高水平。可見,社會多數輿論都看到了施政報告對精神健康問題的高度重視,並肯定了政府直指人手不足問題核心的務實措施,以及制定全盤長遠計劃以改善現狀的充分考量。

  有網民表示,樂見政府在施政報告中再次強調會增加精神健康支援相關專業人手,加快處理精神科個案,並探討加強社區精神健康服務單位社工的培訓等,認為這體現政府扭轉了過去主要靠撥款解決問題的思路,真正看到並理解了前線工作人員希望改善人手問題的訴求,並預期長遠而言定能逐步提升公眾所獲得的精神健康服務。此外,也有不少輿論認同政府在精神健康領域充分發揮關愛隊的作用,表示在醫護、社工緊缺情況難以短期改善之下,由熱心地區人士組成的關愛隊,將能貢獻力量分擔部分精神健康支援服務的壓力。而針對政府加強校園精神健康教育,推出適合高小及初中的“精神健康素養”資源套,部分觀點也認為此舉能儘早在兒童進入青少年的敏感階段,有效預防及識別潛在的精神健康問題,而非在精神疾病出現乃至惡化後才開始介入。一些正面言論更表示,從前述重視在預防階段著力的舉措可見,本屆政府正逐漸形成系統性且具長期部署的管治思維,一改過去“頭痛醫頭、腳痛醫痛”的處事作風。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中首度提出在18區中成立關愛隊 。如今成立一年有餘,關愛隊的角色定位愈發重要,服務職能亦顯著升級。如圖6所示,年中多起慘案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後,四名立法會議員在7月呼籲政府資助地區關愛隊接受精神健康急救培訓,並進一步提高社區對精神健康的關注與支援能力。此項倡議一經提出,就引發社會的積極反響,社交媒體對關愛隊協助社區精神健康服務的讚好度顯著提升,不少觀點表示支持政府全力激活關愛隊的力量,切實服務民眾所需。李家超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更是18次提及關愛隊,強調作為支援政府地區工作和服務地區民眾的基層服務組織,關愛隊未來將加強支援長者、殘疾人士、照顧者及少數族裔人士,而在推廣保障市民精神健康方面,隊員們也將接受精神健康支援培訓,協助社區中有需要的市民及早尋求支援。

  中評智庫認為,透過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年發表的施政報告,可知香港社會精神健康問題的嚴峻性已經引起特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制定了完整綜合且具連貫性、長遠性的支援服務措施,展示了特區政府堅定以行動爭取信任,認真聆聽並及時回應市民訴求的務實作風。而對社區力量和關愛隊的扶持引導,則體現了政府希望通過凝聚社會各界的參與及努力,為有需要的人士營造一個關愛和支持的社會環境,並為市民提供更好的精神健康服務保障。但如部分觀點指出,精神健康問題成因複雜,積弊甚多,未來仍需要深入調查發現問題,傾力調集資源處理問題,大力破舊立新攻克問題。其言不易,其行更難,唯有克難前行。

 (記者:林昊,分析師:方來牟,工程師:吳悅檸,研究員:陳日嘉)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