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數據

中評數據:黎智英案 渾濁海潮褪去

2024-03-02 00:12:05
圖1 2020年6月30日以來香港社交媒體較關注的10個涉國安案件議題(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2 2020年8月以來香港社交媒體涉黎智英輿情的聲量與關注度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3 黎智英案、“初選”案及立場新聞案在兩個關鍵時間點的社交媒體關注度變化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4 近期香港社交媒體涉黎智英案討論的各主要議題關注度分佈(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5 近期外媒涉黎智英案報導中各主要聚焦議題的關注度分佈(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6 世界各主要國家通過的涉國安法律文件(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圖7 2020年6月以來香港社交媒體對涉國安議題的憤怒情緒佔比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中評社香港3月2日電/去年12月18日,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蘋果日報》三間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等罪案件正式開審,該議題至已發酵逾兩月。隨著審訊的展開,黎智英利用旗下刊物勾連外部、煽動黑暴的亂港行為再被推至大眾眼前。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通過對香港社交媒體的輿情數據及官方資料進行分析後得知,香港輿情對黎智英案的反應呈現穩定狀態,亂港勢力炒作或煽動此類國安案件的能力與意願均大幅減弱;當前香港社會早已邁入“由亂入治”,儘管外部勢力仍企圖藉此類炒作,但已難滲透影響香港輿論場,更是無法改變當前香港市民看待國安議題日趨理性的發展態勢。

  國安法至今已實施逾3年半,期間警方國安處的執法行動、以及涉國安案件的審理過程不時在香港社會引發討論。如圖1所示,近月展開審訊的黎智英案,無疑是最受香港市民矚目的涉國安案件之一,黎因涉嫌勾結外國勢力與多名壹傳媒高層被捕的消息,是在社交媒體中關注度第二高的涉國安案件議題,僅次於轟動全港、被捕人數一度多達53人的初選案執法議題。作為遙控及支持反中亂港勢力的幕後“大台”與“金主”,黎智英在香港市民眼中是一名極具象徵意義的反對派頭面人物,其被捕入獄前更曾與蓬佩奧、彭斯等多名外國政要高調往來,因此黎涉勾結外國勢力的案件在初期才會投下如此大的震撼彈。

  結合圖2可知,隨著香港社會的整體氣氛在國安法後轉趨平穩,社交媒體有關黎智英議題的熱度自其被捕後開始不斷下滑,去年12月其涉勾結外國勢力罪案件的開審,也僅引發小幅的聲量與關注度升溫,遠不及黎在2020年8月被捕時所錄得的峰值,甚至不如其在2022年底因聘請海外律師爭議所造成的熱度。距離黎智英涉勾結外國勢力罪被捕至今已逾3年,經過大大小小的申請保釋被拒、蘋果日報停刊、以及國安法案件中有關海外律師的全國人大釋法後,社會已基本接受了黎智英案既成事實的定局,多數輿論認為黎將很大機率迎來終身監禁的判決,並認為外部的介入也很難改變此類重大國安案件的走向。

  據圖3可知,對於黎智英案、“初選”案、立場新聞案等重大國安案件,香港社交媒體關注度往往在警方國安處最初展開拘捕行動時顯著飆升,但至後期案件開審階段時相關議題的關注度則大幅縮水。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在被捕後一周的觀察期內,黎智英案是上述3起案件中關注度最高的一起,但直到該案近月正式開審後一周,其關注度卻在三者中跌至第二位,且與被捕後一周時的關注度相比錄得最大跌幅。這主要是因為黎智英案的拘捕行動與正式開審之間,經歷了長逾千日的時間跨度,故能最大程度地折射出香港市民在國安法實施初期及近期對國安案件的觀感變化。對比國安法剛實施時黎智英被捕所引發的輿論風暴,如今即便這位反對派頭目很可能被判重刑、在獄中度過餘生,也僅在社交媒體掀起很小的漣漪。

  由圖4可知,與“初選”案中大批香港市民發起並響應旁聽行動的“盛況”不同,在本次黎智英案審理中此類狂熱聲援被告的行為已冷卻降溫,所謂的“旁聽師”、“送車師”寥寥無幾,社交媒體有關該議題的關注度佔比也僅有11%,多數輿論認為當前的社會氣氛已截然不同,甚至黃絲內也有很多慨嘆自身陣營日益政治冷感的轉向。

  相比於香港輿論對黎智英案開審的“冷處理”,國際社會的“熱干預”卻顯得尤為活躍,在黎智英案開審當日,英、美、加乃至瑞士等國都派遣領事前往聽審,更有個別政要如英國外相卡梅倫曾呼籲釋放黎智英,並詆毀批評港區國安法,對香港的法治和人權狀況表示憂慮。在部分反華政客和媒體的操作下,香港輿論場上也出現不少對黎智英案所引發的國際反應的關注聲音,社交媒體涉黎智英案的輿情最為聚焦國際社會的反應(關注度佔比28%),相反有關黎的個人現況以及其是否會被定罪與刑期的討論則關注度不高(佔比分別為18%與7%)。可見,雖然香港輿論已普遍接受黎智英將很大可能被定罪的結果,但在外部勢力的操作與輿論引導下,該案在未來仍會持續引發一些爭議。

  此外,壹傳媒多位前高層作為控方證人作供也在香港社交媒體引發不少討論(關注度佔比21%)。張劍虹、陳沛敏等人連日來指控黎智英的證詞,讓黎智英如何利用《蘋果日報》勾結外國勢力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也令黎在2019年黑暴時期時的核心角色更為清晰。雖然有部分黃營網民不滿張、陳等人明哲保身、“出賣”黎智英的行為,但更多輿論對其站出來作供的選擇表示支持與理解。

  隨著黎智英案審訊的推進,外部勢力的干預也日益升級,其中來自部分外媒的不實報導更企圖干擾香港輿論場。由圖5可知,以BBC、RFA等為代表的外媒對黎智英案的報導聚焦在此案的審訊詳情及連鎖反應上。在相關報導中,有外媒扭曲事實,將黎智英案描述為政治壓迫和不公平審判的代表(關注度佔比為38%),還頻繁報導了幾位西方政要對黎智英的聲援(關注度佔比為30%),試圖塑造黎智英為“自由斗士”與“正直媒體人”的虛假形象。同時,有西方媒體將黎智英案視作特區政府對言論和新聞自由的打壓(關注度佔比為19%),但不少香港市民對此不認同。有輿論認為,此舉無異於是對蘋果日報過去作為政治推手危害國安的往跡置若罔聞。此外,部分外媒更是竭力攻擊、抹黑港區國安法,妄圖藉黎智英案的議題繼續動搖本地市民對香港法治的信心(關注度佔比為13%)。

  外部勢力對黎智英案的介入干預雖在繼續,但他們鼓吹釋放黎智英與抹黑港區國安法的言論,卻未能在香港輿論場內產生強烈共鳴,更引發不少市民對此類雙標行為的不滿。這些觀點指出,自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部分西方國家就假借人權、民主之名大肆對其進行詆毀,但反觀這些國家自身,卻早早已出台嚴苛的國安法以維護其國家安全(見圖6)。以英國在去年7月通過的《國家安全法案》為例,有專業人士指出,這份法案不僅覆蓋範圍極廣,而且擬訂的罪行絕大部分都有域外效力,即無論犯案者國籍、犯案所在地等,都有可能落入其法網之中;此外,這份法案還極大增強了英國警方的權力,甚至允許英國法院基於保障國安的需要而無須公開審訊嫌疑人。另有網民譏諷對港區國安法存在偏見的外國政客,揶揄他們看不見自己本國所出台的國安“辣招”,卻整天圍繞港區國安法雞蛋裡挑骨頭,將如何才能保障自由、民主等普世價值的門檻搬來搬去。

  如圖7可見,外部勢力藉黎智英案等國安議題的頻繁炒作,並未能改變香港社會整體對國安法接受程度不斷上升的趨勢。自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社交媒體對涉國安議題的憤怒情緒佔比雖曾出現短暫升溫,但很快即轉為持續下降的穩定態勢。經過過去幾年的親身體驗,多數市民已感受到國安法在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安全方面的必要性,也意識到國安法並非如香港反對派與外部勢力所渲染的那麼“妖魔化”,針對的僅為一小部分的反中亂港分子。隨著香港社會氣氛整體回歸平靜理性,儘管當前黎智英案、“初選”案等多起重大國安案件仍未塵埃落定,接下來的23條也將展開立法進程,可以預想外部勢力在當中藉機攪局、煽動輿論的身影將不會缺席,但這些所謂的“國際輿論”將再難滲透影響香港市民,不會再輕易挑動香港市民對國安議題產生強烈反彈。

  中評智庫認為,在國安法實施的新常態下,曾經主導或參與“黑暴”的反中亂港分子不僅法網難逃,更難以再透過以往的歪曲炒作成為鎂光燈下的焦點,黎智英案開審後的輿情發展態勢正正呈現這樣一幅景象。一方面,黎智英案在香港輿論場並未掀起明顯風浪,多數輿論都預期黎智英將慘淡收場;另一方面,在香港社會早已邁入“由亂入治”的當下,外國勢力對此案的干預和破壞只能凸顯其充滿偏見和雙標的預設立場,香港市民也不會被其言論迷惑。正義的法槌終將落下,渾濁的海潮終將褪去,國安法的正確貫徹落實,將為香港的行穩致遠打下堅實基礎。

 (記者:林昊,分析師:方來牟,工程師:吳悦檸,研究員:林東陽)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