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會百態

中評側記:探尋東莞的“很台灣”

2023-12-06 00:40:00
東莞高鐵站(中評社圖片)
東莞高鐵站(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東莞12月6日電(記者 盧哲)莞台融合發展35周年、國務院批覆同意出台《東莞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總體方案》(總體方案)之際,中評青年東莞訪問團11月28日從香港啟程,赴東莞進行為期三天的參訪報導。在三天的時間里,訪問團拜訪了東莞市台港澳局、東莞市發改局,參觀東莞市台協、東莞理工學院粵台產業科技學院、東莞台商子弟學校、台心醫院、台商大廈、台達電子(東莞)有限公司、東莞徐記食品有限公司並採訪有關負責人,還舉辦了“東莞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的實踐與機遇”座談會。

  總體方案,為何是東莞?在東莞,記者獲贈一本微微泛黃的書,書名叫做《東莞 很台灣》。這本十年前策劃出版、現時仍在台灣能買到的書籍,圖文並茂地記敘了東莞這座城市的“台灣元素”,有宏大的產業敘事,更有滲透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聚成書名“東莞,很台灣”。而這句話,也碰巧是在莞台商跟記者反復提及的一句話——這與訪問團三天行程的所見所聞有了契合。

  被譽為“世界工廠”的東莞,自改革開放以來,逐漸發展成為全球製造業重鎮,民營經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東莞積極轉型升級,推動智能製造和創新產業發展,不斷完善智能製造政策體系,為廣東乃至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強大力量。

  在兩岸交流中,東莞地位重要、作用突出。東莞是台商進入大陸時間最早、投資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也是全國台企最集中、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台資企業的數量、投資額均居各地前列,東莞素有“台商大本營”的美譽,更是先後十萬台商的“第二故鄉”。

  位於繁華商圈東莞大道的台商大廈,曾是東莞第一高樓,也是大陸唯一一座“台”字頭城市地標。大陸最大的台商協會——東莞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辦公地點就設置於此。在協會牆上掛出的一幅幅莞台交流歷史照片,記錄的就是台商台企在東莞的“扎根”故事。

  東莞台協會長陳宏欽在接待了訪問團一行時,回顧了東莞台協的歷史沿革。東莞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成立於1993年10月29日,創立宗旨為“團結、交流、服務、發展”。今年既是莞台融合發展35周年,也是東莞台協成立30周年。30年來成果集中體現為打造了莞台交流“四張名片”:一是2000年創立東莞台商子弟學校,是大陸首家台校;二是2010年起舉辦首屆東莞台灣名品博覽會,迄今共舉辦14屆並有望升至國家級;三是2013年台商大廈落成;四是2014年台心醫院正式營運,協助兩岸醫療發展合作,便利廣大台商在東莞就醫申領台灣健保給付。

  從最早的制衣制鞋,到家具、電子信息產業,再到高新科技領域,台商台企在東莞經濟發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深度影響了東莞外向型經濟的發展。隨著不少台商台胞的幾代兒女都在東莞成家立業,台商一代的拼搏精神、台商二代的創新活力,在東莞這座開放包容的城市演繹了許多精彩奮鬥故事。截至目前,東莞累計批准的台資企業超1萬家,約占全國十分之一;累計實際利用台資205.9億美元,約占整個廣東的三分之一;有超過5萬名台胞常住東莞就業、生活,超過5000名台籍學生在莞求學、就讀。

  “台商在東莞不僅要創業立業,更要居家生活”。正是有了大陸第一家台商子弟學校落戶東莞,大陸第一個服務台商的台心醫院在東莞開設,解決了台商“安居樂業”的後顧之憂。

  訪問團參訪了位於東莞中堂鎮潢湧村的東莞台商子弟學校——它是大陸第一所台商子弟學校,原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親自為該校題寫校名。學校專門招收台籍學生,學制、課程與台灣接軌,大陸和台灣共同承認學歷。學生畢業後,可以返回台灣考大學,也可以在大陸考大學,是海峽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學校在2000年9月2日舉行了落成儀式和首屆600多新生的開學典禮,如今,這所學校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於一體,在校學生達到約2500人,辦學至今累計就讀學生近萬人。

  訪問團也參訪了有許多“台灣細節”的台心醫院,它是廣東第一家台資醫院,在2015年開始正式投入運營,是一家由東莞台商協會會員出資,並與廣東醫學院建教合作,集醫療、康復、保健、科研、教學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台心醫院副總經理顔鬱均對訪問團介紹,台心醫院作為台資民營醫院,希望與公立醫院錯位經營、優勢互補,發揮兩岸醫療紐帶的優勢,接軌更多國際先進技術和優質資源。台心醫院既要與大陸醫療體系接軌,也要與台灣地區醫療與健保體系對接。除了努力為在莞台籍人員提供醫療服務之外,台心醫院還努力打造成東莞市、廣東省的兩岸醫療融合發展基地,人員、技術、醫療、醫藥、器械等方面試點先行,讓百姓也能享受到同等的服務待遇。

  在東莞理工學院粵台產業科技學院、在台達電子(東莞)有限公司、在東莞徐記食品有限公司,訪問團感受到的,是企業扎根東莞的發展與升級,是兩岸在教育、科技、研發、人才等各方面的融合與促進。

  正如分析所說,實施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總體方案,率先選擇在東莞推行,是因為東莞具有“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黨的二十大強調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總體方案》正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舉措。“地利”,是東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先進製造業中心,擁有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千億級裝備製造產業集群,與台灣地區高端製造產業契合度高。而且東莞所在的粵港澳大灣區是大陸開放程度最高、發展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至於“人和”——正如訪問團一路所見,作為“台商大本營”、“第二故鄉”的東莞,早已擁有了安居樂業的一批台胞台商,亦正張開雙臂熱情迎接更多來自台灣的朋友。東莞市台協鬆山湖分會會長、東莞台青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運營長黃朝凱對記者說,東莞最脫穎而出的優勢,除了政策之外,就是“東莞真的很台灣”。在這裡,“有很多台灣人,吃喝玩樂都可以很台灣,在這個地方更容易聚集到同鄉情緣”,有滲透到細節的台灣元素,有專業可靠的“創業安全感”,有很好的互相照顧互相分享的環境氛圍。

  在東莞,從方方面面探尋到的“很台灣”,正是東莞試點探索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肥沃土壤。
東莞市規劃展覽館(中評社圖片)
東莞台協會長陳宏欽與中評青年訪問團合影(中評社圖片)
東莞台商大廈(右)曾經是東莞市內最高樓(中評社圖片)
中評青年訪問團一行參觀東莞台協歷史陳列(中評社 圖片)
中評青年東莞訪問團參觀東莞台商子弟學校(中評社圖片)
東莞台商子弟學校校門(中評社圖片)
台心醫院(中評社圖片)
台心醫院副總經理顔郁均在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圖片)
東莞第一高樓——國貿大廈(中評社圖片)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