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休閒觀光

中評鏡頭:雲深之巔 兩岸媒體人尋路武當

2023-09-22 01:04:39
武當山山腳有索道抵達半山(中評社 盧哲攝)
武當山山腳有索道纜車抵達半山,遊客可以乘坐索道之後再步行攀上金頂(中評社 盧哲攝)
上山索道十分陡峭,但纜車乘坐感受平穩,上山總時長大約6分鐘(中評社 盧哲攝)
纜車抵達後遊人需要步行攀登上山頂。當天大雨,山中霧氣濃厚(中評社 盧哲攝)
霧中的寺廟(中評社 盧哲攝)
武當山中的道教建築(中評社 盧哲攝)
通往金頂的階梯陡峭狹窄(中評社 盧哲攝)
雨霧中俯瞰武當山中的建築(中評社 盧哲攝)
山中天氣瞬時變幻,偶爾雨歇風起的短暫時間,景色突然清晰(中評社 盧哲攝)
狹窄陡峭的上山路,因遊客眾多而時常“堵車”(中評社 盧哲攝)
雨中的陡峭山路(中評社 盧哲攝)
山中俯瞰(中評社 盧哲攝)
武當山主峰天柱峰頂的金殿,俗稱“金頂”(中評社 盧哲攝)
金殿外遊客眾多(中評社 盧哲攝)
兩岸媒體人與武當山牌匾合影(中評社 盧哲攝)
山中景色(中評社 盧哲攝)
下山路仍然濃霧重鎖(中評社 盧哲攝)
遊人可選擇徒步或乘坐纜車(中評社 盧哲攝)
霧氣中的武當山(中評社 盧哲攝)
  中評社武當山9月22日電(記者 盧哲)第十七屆“海峽兩岸媒體荊楚行”活動正在湖北舉行。21日,訪問團一行在雨水和濃霧中來到著名風景區、道教聖地武當山,挑戰攀向頂峰,一睹金頂風采。雖然天氣不似預期,但兩岸媒體人仍對這座道教聖地充滿好奇,在大雨中仍堅持拍攝了許多照片和視頻。有訪問團記者表示,一直希望有機會來感受武當山“美景和宗教魅力、武俠傳說,終於實現十分激動”。

  武當山,古名“太和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內。相傳武當山為道教真武神得道飛升之地,有“非真武不足當之”之說,山因此得名。武當山是道教聖地,也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山石主要為雲母片岩,由於大自然的侵蝕,奇峰怪立,穀澗縱橫。主峰天柱峰拔地崛起,被譽為“一柱擎天”。周國七十二峰如覆鐘峙鼎,離離攢立。其中,金童峰、玉女峰亭亭玉立,倩姿婀娜;香爐峰、臘燭峰雲霧繚繞,香煙彌漫;五老峰,老態龍鐘;展旗峰,奔走欲動……形成一幅“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洞水長流”的天然畫圖。此外還有三十六岩,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合,以及“天柱曉晴’、“金殿倒影”、“烏鴉接食”、“香麝躍洞” 等奇觀。武當山歷史悠久,主峰天柱峰海拔 1612 米,猶如金鑄玉琢的寶柱雄峙蒼穹,屹立於群峰之巔。被譽為“自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當天,武當山的天氣不時有大雨,來自兩岸的媒體人穿上雨衣深一腳淺一腳地沿著陡峭的階梯登向山頂。雖然厚重的白霧鎖住了大部分的山澗美景,但山中天氣瞬時變幻,偶爾雨歇風起的短暫時間,遊人仍能從山腰俯瞰露出本來面目的武當山及坐落山中的寺廟。山之遠處層巒疊嶂,廟之眼前香火旺盛,一動一靜,更為武當山增添“仙氣”。

  雖然當天是工作日,天氣也並非上佳,但武當山仍遊人如織。陡峭狹窄的登山階梯因人多而時長會“堵車”,人流緩慢移動。最終抵達武當山主峰天柱峰頂的金殿(俗稱“金頂”)的人們或許願或拍照,把充滿傳奇色彩的“金殿”為的水洩不通。

  武當山金殿俗稱“金頂”,始建於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銅鑄建築物;也被認為是武當山的精華和象徵,是武當道教在皇室(明朝朱棣)扶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標誌。

  據介紹,金殿為明朝永樂時期銅鑄鎏金仿木結構建築,據測量計算,金殿用銅總重量約108噸,通體鎏金,約用金108千克,雖歷經六百多年的風雪雷雨的侵襲,至今仍嶄新如初、金光熠熠,因此得名為金殿。它的各個構件也均按明朝宮廷建築的最高等級來製造。金殿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地面積約160平方米,建造於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面闊進深均為三間,闊4.4米,深3.15米,高5.54米,用插榫、焊接安裝而成,絲毫不見鑄鑿的痕跡,四周立柱12根,寶狀蓮花柱礎;鬥拱檐椽,結構精巧,額坊及花板上,雕鑄流雲等裝飾圖案,線條柔和流暢,圖案清秀美麗。

  大殿的屋頂有其獨到之處,和故宮太和殿形制相同,為古建築屋頂的最高等級——重檐廡殿式屋頂。如此高規格的建築,全國僅此一座,體現了“萬乘獨尊”的皇權與神權思想。正脊兩端鑄龍吻對峙,垂脊圓和,翼角飛舉,其上飾仙人和龍、鳳、獅子、海馬、天馬等珍奇異獸,順序排列。這些小動物不僅具有標誌建築物等級的作用,其實質作用是保護該部位的鐵釘,因為飛檐翹角的戧脊上都蓋有瓦,但翹角上翹很高,瓦容易下滑,所以瓦中都有一孔,以此用鐵釘把瓦固定在戧脊上。為防漏、防銹,於是在鐵釘上面壓一件藝術加工的裝飾獸。可見,我國古建築中某些裝飾都不是虛設的,它們是政治、結構和藝術的統一。

  實際上,武當山擁有宏大的宮觀建築群,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享譽全球。作為皇室家廟,武當山留下規模宏麗的道教建築群,有“九宮、八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廟”之稱。這些建築利用峰巒岩澗的雄偉高險和奇峭幽深,分布在合適的位置上,完美體現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

  武當山古建築群將道教建築與自然風光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神話與現實渾然天成。古建築群分布在以天柱峰為中心的群山之中,總體規劃嚴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布局合理。採用的“點群結合,首尾相顧”的建築方法,或屹立於高山之巔,或隱於懸崖絕壁之內,依山就勢,錯落有致,規模宏大,氣勢磅礴,達到了仙山瓊閣的意境。

  古建築群類型多樣,用材廣泛,各項設計、構造、裝飾、陳設,不論木構宮觀、銅鑄殿堂、石作岩廟,以及銅鑄、木雕、石雕、泥塑等各類神像都達到了高度的藝術成就。現存建築其規模之大,規劃之高,構造之嚴謹,裝飾之精美,神像、供器之多,在中國現存道教建築中是絕無僅有的,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明代建築群。

  歷經歲月滄桑,武當山古建築群現存4座道教宮殿、2座宮殿遺址、2座道觀及大量神祠、岩廟,在布局、規制、風格、材料和工藝等方面都保存了原狀。如銅鑄鎏金的金殿氣勢雄偉;重檐九脊的紫霄宮大殿莊嚴肅穆;絕壁懸宮南岩石殿巧奪天工,武當山古建築群工程之艱巨,規模之宏大,設計之巧妙,工藝之精湛,堪稱我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觀。

  關於金殿最著名的傳說,可能要屬傳說中金殿內600多年都沒有熄滅過的長明燈了。據說武當山特區文物宗教事務局工作人員介紹,實際上,這一說法講的是金殿奇觀其一的“神珠避風”。金殿內的長明燈在600多年間不搖不擺,不大不小,總是在金殿中發出均勻的光。無論狂風驟雨,不管電閃雷鳴,從未熄滅。山頂空曠多風,為什麼它不會被風吹滅呢?據說是因為有了藻井上的這顆“避風仙珠”的緣故。相傳這顆仙珠能鎮住山風,使風不能吹進殿內,從而保證了神燈的長明。

  但實際上,神燈長明真正的原因是金殿設計精確,構築科學,無論春夏秋冬,金殿各構件之間均嚴絲合縫,沒有任何空隙。這樣殿外山風呼嘯,殿內神燈卻紋絲不動,所以金殿內不進風,並非是“避風仙珠”的神力,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技藝的高超。因為在高山之上,氣溫變化大,金屬構件熱脹冷縮得厲害,在這種情況下,既要焊接嚴密,又要不留痕跡,實屬不易。金殿雖經六百多年的嚴寒酷暑,仍輝煌如初,顯示我國鑄造工業發展的高度水平,堪稱現存古建築和鑄造工藝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我國的稀世珍寶。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