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休閒觀光

中評鏡頭:文天祥命名堆花酒 粵北古村飄香

2023-12-29 01:04:57
2012年,石塘村堆花米酒釀造技藝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評社 郭至君攝)
石塘古村以釀酒聞名,到處都是酒的元素(中評社 郭至君攝)
仁厚坊是石塘堆花酒製作的著名酒坊(中評社 郭至君攝)
進門的大酒缸令記者印象深刻(中評社 郭至君攝)
在地窖發酵中的堆花酒(中評社 郭至君攝)
仁厚坊李掌櫃接受中評社記者的採訪(中評社 郭至君攝)
堆花酒中蘊含著歷史故事(中評社 郭至君攝)
石塘堆花酒傳承至今已經是第六代(中評社 郭至君攝)
釀酒的冷區台(中評社 郭至君攝)
酒缸們整齊排列,相當壯觀(中評社 郭至君攝)
蒸餾程序(中評社 郭至君攝)
現在已經很少見用木柴蒸餾的酒,而傳統堆花酒的珍貴之處就在於此(中評社 郭至君攝)
蒸餾出的白酒的出酒口(中評社 郭至君攝)
  中評社韶關12月29日電(記者 郭至君)在世界自然遺產地廣東丹霞山腳下,有一個700多年歷史的古村——石塘,而在青磚馬頭墻林立的小村落裡,則藏著醉人的酒香,廣東韶關地區有名的堆花米酒就出自於此。石塘村成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明朝洪武年間福建上杭人李公可求帶領家人來到了丹霞山腳下,定居在了這美麗小平原上的小村落,取名"石塘"。此時起,李族人將石塘堆花米酒的釀造工藝在村中延續了600多年。李氏家族是傳統釀酒世家,其堆花米酒的釀制工序中有許多技藝密不外傳,包括製作酒曲都是祖傳秘方。2012年,石塘村堆花米酒釀造技藝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評社記者不久前走訪了石塘仁厚坊酒坊並採訪了其負責人李掌櫃,聽他介紹堆花酒的來龍去脈。

  “石塘堆花米酒”約有440年的歷史。傳說南宋年間,文天祥在吉安老家飲酒,見酒杯裡的酒,泛起酒泡堆積成丘,盈而不溢,高興地將這酒稱為“堆花酒”。明朝洪武年間,文天祥老家的李姓族人遷來仁化,李姓族人中有個酒匠,見石塘村井水清澈甘甜,田園風光比吉安更美,就以自家傳統工藝,秘制酒餅,用石塘粘米釀造米酒。沒想到,釀出的米酒,比吉安老家的“堆花酒”更加香醇,李姓村民爭相效仿,“堆花米酒”從此在石塘代代相傳。

  好水出好酒,石塘堆花米酒採用當地的井水釀造,同時精選優質粘米,經過煮、撈、發酵、入缸、蒸等多道工序釀制而成,整個釀酒過程都採用手工釀造,出品的酒色清、氣香、味醇、口感宜人而遠近聞名。據仁厚坊李掌櫃介紹,石塘堆花米酒釀造技藝秘不外傳,有自己獨特的配方,衹有傳承人才能知道其中奧秘。堆花酒釀好後便用酒壇封裝,然後一壇壇排列存放在陰涼的庫房裡,讓它們自然地發酵形成佳釀。李掌櫃也告訴中評社記者,“我們的門口對聯上寫著——人心斟美酒,厚德敬高朋。我們做酒的人,就是要對得起良心,不能摻假,不管哪裡的朋友到我們這裡來,我們都會熱情的接待。”

  據《韶關府志》記載:“清酒隨處俱有。以粘米釀成,味清而香烈。冬酒蒸糯米為之。置廚屋間,經十年者,香甜異常,並能補血。”在歲月的長河中,石塘堆花米酒還形成了一套釀造習俗,例如每年開工做酒的第一天,要拜祖先,燒香點蠟燭,放鞭炮。表示請祖先保佑釀酒順順利利,釀出來的酒色清、氣香、味醇等等。

  清朝光緒年間,石塘已有90多家酒坊生產堆花米酒。20世紀50年代前,石塘酒坊依然興旺,酒坊生產的堆花米酒遠銷韶關、廣州、珠三角及東南亞。如今的石塘堆花米酒,不僅受到了廣大遊客的喜愛,讓人贊不絕口,回味無窮,而且也已經通過電商模式持續推廣品牌知名度,成為仁化縣乃至整個廣東韶關的一張對外名片。

熱衷北上尋寶的香港人,不妨走遠一點,到粵北聞一聞堆花米酒的清香、嘗一嘗歷史文化堆積的佳釀。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