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陸新聞

120種宮中動物集體“亮相”

2019-07-23 17:43:58
  中評社北京7月23日電/《故宮裡的博物學》新書上市,請來“乾隆”和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當“代言人”,紫禁城裡的120種奇珍異獸集體“亮相”。

  這套號稱“連乾隆皇帝都愛不釋手的枕邊書”是一套根植於故宮的博物學通識讀本,由故宮出版社與中信出版社共同出版。全書共3册,分別是《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獸譜》、《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鳥譜》和《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海錯圖》。

  三本書以故宮院藏《清宮獸譜》、《清宮鳥譜》和《清宮海錯圖》為藍本,精選120種陸地、天空、水生的神奇動物,以現代博物學的探究方式,打破人文與科學的界限,從文學、藝術、動物、地理、自然、民俗、歷史等方面,講述神奇動物的妙趣故事。以“獸譜”為例,除了宮廷畫師參與,傅恒、兆惠等朝中重臣均是校勘者。當年,編輯這本書用時11年,與《爾雅》《說文解字》等典籍的考據方法一脈相承。

  專家介紹,圖書的藍本曾是最詳實、最權威的博物圖志,很少對外公開。從乾隆十五年(1750年)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間,乾隆親自召集當時兩位重量級宮廷畫家餘省和張為邦,歷時十餘載,合作繪制了“鳥譜”和“獸譜”。這兩部書中關於動物的全部文字解說,由乾隆朝的“八大臣”聯手完成。“鳥譜”是中國古代開頁最多的工筆重彩花鳥畫册,“獸譜”以獸類為表現對象所繪制的圖譜,不僅在清代宮廷繪畫中獨一無二,在中國歷代宮廷及民間繪畫上也是前所未有,在古代繪畫史和動物譜志上,有獨辟蹊徑的開創性意義。

  “海錯圖”的來歷更為傳奇。這是康熙年間,民間博物學高手聶璜,歷經幾十年,訪遍全國各地江海湖泊,考察積累,繪制而成。“海錯”的“錯”,是種類繁多的意思。漢代以前,人們就用“海錯”來指代各種海洋生物,後來漸漸成為了海洋生物、海產品的總稱。這部書曾消失在民間,後由大太監蘇培盛帶入宮中,呈現給皇帝。乾隆繼位後,非常看重這套書,讓人把畫册重新修補、裝裱,並將之存放於他在紫禁城內的重要居所重華宮內,常常翻看。乾隆還把“獸譜”“鳥譜”和“海錯圖”分別收錄進代表歷代書畫的大型著錄文獻《石渠寶笈》續編中。

  “鳥譜”“獸譜”和“海錯圖”,在當時是最詳實也最具權威的博物圖志,可以幫助皇室子弟學習和了解不同物種、名稱、生理特征、栖息環境等科學知識,成為皇室子弟學習動物知識的重要啟蒙讀物。

  此次“再版”,故宮精選出120種動物,在各種史書、筆記、小說等古代文獻中選取素材,輔以原書中的圖畫和文字,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動物學知識融合在一起,講述故宮裡動物的故事。為了方便孩子查詢和識別,書中每種動物還特別製作了一張“信息卡”,記錄了動物在古畫中的原名、現代科學名稱、拉丁名、動物頭像,以及其生活習性、栖息環境和技能。

  三本圖書妙趣橫生的故事中,還融入古詩、成語、歷史典故。每一册書中特別設計了大幅拉頁,以中國經典美學詩配畫形式,提供知識,更培養美的眼光。每本書專門配了一張書簽,將書中一些生僻字注音,方便閱讀。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表示,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故宮作為世界級博物館和中華文明的集大成者,有責任、有義務推動傳統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傳播。《故宮裡的博物學》正是一套寫給孩子的博物學讀物,希望這套書能起到“橋梁”的作用,能讓更多的孩子通過它走入故宮,愛上故宮,愛上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

  來源:北京日報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