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臺灣時政

劉大年:台美貿易倡議對台難有太多實質助益

2023-06-07 01:16:35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接受中評社訪問。(中評社 張嘉文攝)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樓。(中評社 張嘉文攝)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門。(中評社 張嘉文攝)
  中評社台北6月7日電(記者 張嘉文)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6月1日完成簽署,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向中評社分析表示,這是拜登政府對外界簽署的第一個協定,對台美關係確實有正面效果,但因協定不涉及市場開放,沒有經濟誘因,就經濟面恐難有太多實質助益。

  劉大年強調,更重要的是如何掌握機會,不設限在美國議題範圍下,向美方提出更多需求,譬如提升供應鏈韌性,以及更多資訊交流等等,才不會淪為外界認為此倡議幾乎完全是從美國需求出發,對台灣產業直接助益有限,只是美國給台灣“安慰劑”的批評。

  劉大年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貿易投資、區域經濟整合與產業經濟。曾參與協助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參與APEC活動以及台灣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之建構,包括2010年ECFA、2013年台紐FTA及台灣-新加坡FTA,為歷屆政府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重要幕僚。也曾在2015年參加世界貿易組織第10屆部長會議,促成台灣順利加入資訊科技擴大協定(ITA)。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已正式簽署,內容是原先規劃12項議題的其中5項,包含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規章、反貪腐、中小企業,所以稱為首批協定。接下來還有農業、標準、數位貿易、勞動、環境、公營事業、非市場政策等7項議題要完成談判。

  劉大年接受中評社訪問對此表示,平心而論,台灣可與美國簽署倡議,當然是件好事;但也不宜過度解讀,以持平角度分析,台美21世紀倡議是很好,但更應藉此進展順利的機會,向美國爭取更多與產業有利的協定。

  劉大年表示,這是拜登政府對外界簽署的第一個協定,以台美關係角度來看,確實有正面效果,以貿易便捷化來看,台灣廠商能擁有一個較好的台美貿易環境,也針對經貿意見表達建立一個完善管道,但這些好處與台灣業者希望的直接節省成本,例如調降關稅來相比,差距就比較大。

  劉大年強調,台美21世紀倡議不涉及市場開放、關稅等台灣業者關心的實質利益,問題倒不在台灣,而是美國現在就是不玩這一套了。美國當今國內的環境就是不要FTA,就以跨太平洋全面進步協定(CPTPP)為例,即便各國都希望美國能重返CPTPP,但美國總統拜登至少說過一百次,美國不會重返CPTPP,所以要說台灣因簽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而能幫助加入CPTPP,有點勉強。

  另外要將台美21世紀倡議的簽署,直接連結下一步就是簽署台美FTA,劉大年認為,這種樂觀期待就有點太過了,除非美國政府態度轉向,才有簽署FTA的可能,但看起來拜登任內不會,即便下一屆美國總統仍是拜登,或者非拜登,看起來都不會轉向。

  劉大年認為,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這單一平台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產業界真正關注的是供應鏈重組,這應是在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TTIC)之下來談。所以台灣可以藉由這次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進展不錯的基礎,提醒美方,台灣也很關心EPPD、TTIC,供應鏈重組議題也該在其他平台上也應有所進展,如果能藉此和美方談成供應鏈協議,就不會再有人批評這倡議,產業界肯定贊同。

  劉大年提到,目前台美21世紀倡議被批評,是以美國需求為主,但連印太經濟架構也都是以美國需求為主,所以也不能怪誰,台灣要認清的是,美國聯合盟邦共同協力抗中、排中,都只是手段,最終的目的是在保美,維持美國的技術優勢及經濟地位。

  劉大年說,在保美的大架構下,台灣也必須彰顯台灣利益,將此倡議成為建構台美關係的催化劑,要的更多,才能達到保台的目標。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