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6日電/學聯三名代表昨午前往北京,聲稱向中央官員表達對政制改革的訴求,但在登機前,回鄉證遭內地部門註銷,終無法成行。對出現這種情況,多數人(包括學聯代表自己)都不感意外,因為中央絕不會受違法群眾行動的要脅,而與其組織者進行任何形式的談判;更重要是對方提出的要求,完全超越中央的底,違反了國策與《基本法》原則,已沒有甚麼可談。學聯代表明知結果,仍然營造一幕“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虎山行悲壯場面,只不過是瀕臨絕境的一記虛招,更加顯示他們已騎虎難下,欲罷不能。
運動不進不退自陷窘境
星島日報今天社論指出,學聯早前挾“萬人佔領”之勢,促使政府接受公開對話,代表們因勝出這回合大為亢奮,參與的群眾也情緒高漲,運動至此升到高峰。但失敗往往藏於勝利之中,學聯代表頭腦發熱,貪勝不知輸,“主戰”路壓倒一切,激情取代了理性思維,“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傳統智慧全拋腦後,讓運動陷於不進不退的窘境。
政府吸取教訓後變得精明,既採“拖”字訣,不進行第二輪對話;又按兵不動,暫不清場,用時間消耗佔領者的鬥志。“不談不打”的策略,成功令運動失去動力,相信學聯代表亦心知形勢逆轉,惟有挖空心思,不斷耍出新招,希望維持群眾的熱情。今次闖京見領導人,便是這麼一種招數,但正如前述,中央拒見是必然結果,大家都心知這次行動只是一場戲,草草上演然後草草收場,無助掀起運動新高潮。
到這階段,學聯代表們應該冷靜下來,理性務實思考佔領行動何去何從,在全盤皆落索之前,宣布光榮撤離,因為他們即使堅持下去,運動也會因失去三個支持因素,而自行分崩離析。
損公義失民心無目標
首先,政治運動必須立於道德高地,才可贏得社會支持。在前一階段,佔領組織者憑“爭取真普選”口號,無疑佔據有利的道德陣地,但示威者長時間違法堵路,對公眾損害日大,連法庭都加以譴責,頒發命令要求他們還路於民,公眾愈來愈多聲音質疑運動是否違反“社會公義”,是否破壞香港核心價值,其道德立足點已漸失。
第二,曠日持久的佔領,已逐漸失去民意支持,惹來更多市民反感。據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十一月中進行的民調,支持佔領的市民大幅下跌,由上月的百分之三十七點八,減至只有百分之三十三,反對佔領的市民則由百分之三十五點五,急升至百分之四十四。結果顯示,不論市民是否認同他們的訴求,愈來愈多人對繼續堵路不表贊同。
第三,任何政治運動要延續下去,必須有一套可達到的目標,經過與政府爭持和議價,最後取得實質成果,否則群眾將因為到頭來一無所有,變得失落、消沉,結果黯然星散。今次佔領行動開始時叫價太高,全無還價之餘地,結果對方堅決企硬,運動至今一無所得,終墮入“漫無目的”的虛無狀態。
事到如今,佔領行動已成強弩之末,瀕臨崩散,此刻學聯與佔中三子應該從雲端走下來,敢於接受現實,為香港也為民主運動長遠發展,盡早號召退場,讓鬥爭平息,社會重回和平理性,這才是真心愛港的人應有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