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評論世界

富權:賴清德新“內閣”是“新潮流系大聯盟”

2024-04-15 14:53:04
  中評社香港4月15日電/澳門新華澳報13日發表富權文章:賴清德新“內閣”是“新潮流系大聯盟”。以下為文章內容。

  賴清德本週三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公布首波“內閣”名單後,侯任“行政院長”卓榮泰昨日又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記者會,再度公布“內閣”成員名單,“內政部長”將由“新潮流系”“立委”劉世芳出任,“交通部長”由現任“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出任,“法務部長”由台北地檢署檢察長鄭銘謙升任,“教育部長”由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出任,“文化部長”由作家李遠(筆名小野)出任。
  
  至於在這幾天盛傳的“國安”團隊人選,包括“外交部長”林佳龍,“國防部長”顧立雄,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國安局長”蔡明彥,並未在昨日的記者會發表。其原因很簡單,一方面,雖然“外交部”、“國防部”和陸委會都是在“行政院”的序列,而且其首長也出席每週四舉行的“行政院”院會,但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卻是屬於“國安”系統,由“總統”直接節制,而“國安局長”更是直屬於“國安會”,不屬“行政院”,而“總統”則兼任“國安會”主委。
  
  因此,上述幾個部會的首長名單(“國安局長”除外)的發表,應由賴清德與卓榮泰共同宣布。而昨日的記者會,賴清德沒有出席,這是符合行政倫理的。賴清德出席本週三的記者會,是宣布“行政院長”人選;隨後即由準“行政院長”卓榮泰公佈“行政院”副院長及秘書長的人選,較為嚴謹地遵循了禮制,也體現了賴清德信任卓榮泰。而昨日公佈的“閣員”名單,全部是“國安”團隊以外的單純行政首長,因而賴清德也就既是遵循禮制,也是表達完全信任卓榮泰,由卓榮泰獨自發表部分新“內閣”人員名單。
  
  另一方面,正因為美國“AIT”主席羅森伯格當面告誡賴清德必須“維持現狀”,尤其是在有關台海局勢的“國安”領域。因此,賴清德對“國安”團隊的人選,即使是已經“胸有成竹”,也還是較為謹慎,可能會在“五二零”前的“埋班”的中末段公佈,以體現其對羅森伯格“維持現狀”告誡的誠惶誠恐。陣營人如此,昨日由卓榮泰公佈的“閣員”名單,基本上是屬於羅森伯格不那麼在意的部會的首長。而按照賴清德和卓榮泰日前的說法,新人事名單的發表,將會是分波進行,一直到“五二零”之前。這就為將公佈“國安”團隊的名單擺放在較後段的時間,埋下了伏筆。
  
  賴清德在“二零二四”大選的過程中,曾經喊出“民主大聯盟”的口號。在當選夜發表的勝選宣言中,又宣稱“未來的人事佈局,會秉持民主大聯盟的精神,不分黨派、用人唯才,也歡迎各界推薦專業人才”,隔幾天還宣布退出民進黨“新潮流系”運作。但從兩波公佈的“內閣”名單看,除了是“文化部長”小野之外,全部是民進黨人,而且更是“新潮流系”或“台南幫”,以及有恩於賴清德的人。因此,被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洪孟楷形容為“老、獨、南”,“老面孔不斷”、“台獨”派色彩鮮明”、“台南幫、高雄幫充斥”。“民主大聯盟”變成“新潮流大聯盟”,或是變成了“報恩團隊”、“信賴團隊”。
  
  實際上,在“行政院”三長中,為賴清德輔選有功的前民進黨主席卓榮泰擔任“行政院長”,為賴清德領取“總統”黨內初選報名表格的鄭麗君擔任“行政院”副院長,屬於“新潮流系”的陳世凱為“行政院”;衹有“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是屬於“英系”,但與賴清德的私交甚篤。
  
  而內定“總統府”秘書長”的潘孟安,是“新潮流系”而且還是“南流”;“內政部長”劉世芳也是“新潮流系”更是“南流”;“交通部長”李孟諺是賴清德任台南市長時的市政府秘書長;曾受賴清德極為信賴的“監察院長”陳菊重用的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接任“教育部長”;“台南幫”、前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可望接任“國科會”主委;接任“法務部長”的鄭銘謙,在擔任檢察官時,曾以“重傷害罪”起訴毆打賴清德的罪犯,並成功起訴了國民黨籍的宜蘭縣長林姿妙、民眾黨籍新竹市長高虹安;傳接“工程會主委”的陳金德,屬於“新潮流系”;“經濟部長”曾文生同樣也是“新潮流系”。“內閣”的幾個重要位置,不是“賴系”、“台南幫”,就是“新潮流系”。
  
  不過,屬於“國安”團隊的幾位首長,賴清德並沒有“整碗捧去”。除了陸委會邱垂正是屬於“新潮流系”之外,“外交部長”林佳龍是“正國會”會長,“國防部長”顧立雄是“英系”,“國安局長”蔡明彥是傳統“外交官”。而且基本上是廣義的蔡英文“國安”團隊成員。這可能是賴清德為了向羅森伯格“表忠”:在“國安”領域,他將“蔡規賴隨”,跟從羅森伯格頗為滿意的蔡英文的台海路線,忠實地“維持現狀”。
  
  但是,在“國安”領域以外,賴清德就拒絕“蔡規賴隨”了。實際上,蔡英文當選後的第一任“行政院長”,啟用了外省人後代、非民進黨籍的林全,並在“內閣”中納入立許多社運人士和學者專家,組成政治性較低的“內閣”。而賴清德卻反其道而行,組成一個高度政治性、高度“新潮流系”的“內閣”。其原因,可能是賴清德基於自己是得票率僅百分之四十點零五的弱勢“總統”,在“朝小野大”的“國會”態勢下,行政團隊面對強力的“國會”監督,必須組成高度“信賴”的強勢“內閣”。
電腦版移動版